成语

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意思

zhúlánshuǐchǎngkōng

竹篮打水一场空



拼音zhú lán dǎ shuǐ yī chǎng kōng

注音ㄓㄨˊ ㄌㄢˊ ㄉㄚˇ ㄕㄨㄟˇ 一 ㄔㄤˇ ㄎㄨㄥ

解释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出处清·惜阴堂主人《二度梅》第15回:“这个孩子今日被小姐看出他的面目来了,只怕老爷要将小姐许配与他,你我不是竹蓝打水一场空吗?”

例子梁斌《红旗谱》:“咳,这一业,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徒劳无益。

感情竹篮打水一场空是贬义词。

繁体竹籃打水一場空

近义徒劳无益

英语draw water with a bamboo basket (all in vain)

俄语решетом воду носить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ú   注音  ㄓㄨˊ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TTGH  五笔98  THTH  仓颉  H  郑码  MAMI  四角  88220  结构  单一电码  4554  区位  5481  统一码  7AF9  笔顺  ノ一丨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竹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⒉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⒊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⒋ 姓。

统一码

竹字UNICODE编码U+7AF9,10进制: 31481,UTF-32: 00007AF9,UTF-8: E7 AB B9。

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mboo

造字法

象形:像竹形

English

bamboo; flute; KangXi radical 118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竹的拼音: zhú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bamboo]。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bamboo slip]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bamboo flute]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bamboo forest]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常用词组

竹板书、竹编、竹鞭、竹笛、竹筏、竹行、竹简、竹篮打水、竹篮打水一场空、竹帘、竹林、竹楼、竹马、竹蔑、竹牌、竹器、竹琴、竹笋、竹滕、竹筒、竹西、竹叶青、竹芋、竹纸

  拼音  lán   注音  ㄌㄢˊ   繁体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TJTL  仓颉  HLIT  郑码  MKML  四角  88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691  区位  3226  统一码  7BEE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丨丨ノ一丶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篮(籃)的拼音:lán(ㄌㄢˊ)  

⒈ 用藤、竹、柳条编成的有提梁的盛物器:网篮。藤篮。竹篮。花篮。

⒉ 架上供投球用的带网铁圈:篮球。投篮。

统一码

篮字UNICODE编码U+7BEE,10进制: 31726,UTF-32: 00007BEE,UTF-8: E7 AF AE。

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sket、basketry

造字法

形声:从竹、监声

English

bask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篮的拼音:

l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监声。本义:篮子,有提梁的竹制盛器。也有用藤条、柳条等编制而成的)

(2) 同本义 [basket]

篮,大篝也。——《说文》

篮,筐也。——《广雅·释器》

(3) 又如:篮儿(篮子);竹篮;提篮

(4) 篮球架上供投球用的带网的铁圈 [goal;basket]。如:投篮;球进了篮

(5) 竹轿 [bamboo sedan]。如:篮舁(编竹为轿)

常用词组

篮筐、篮球、篮子

  拼音  dǎ dá   注音  ㄉㄚˇ ㄉㄚ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SH  仓颉  QMN  郑码  DAI  四角  51020  结构  左右电码  2092  区位  2082  统一码  6253  笔顺  一丨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打的拼音:dǎ(ㄉㄚˇ)  

⒈ 击,敲,攻击:打击。殴打。打杀。

⒉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打炮。打雷。打信号。打电报。

⒊ 做,造:打首饰。打家具。

⒋ 拨动:打算盘。

⒌ 揭,破,凿开:打破。打井。

⒍ 举,提起:打灯笼。打起精神。

⒎ 涂抹,印,画:打蜡。打戳子。

⒏ 写出,开出:打证明。

⒐ 捆,扎:打包裹。

⒑ 合,结合:打伙。打成一片。

⒒ 获取,购取:打水。打鱼。

⒓ 除去:打消。打杈。

⒔ 定出,计算:打算。打腹稿。

⒕ 用,采用,使用:打比喻。

⒖ 玩,玩耍:打球。

⒗ 截,停,减,退:打住。打价儿。

⒘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打手势。

⒙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打交道。打短工。

⒚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打扫。打扰。

⒛ 自,从:打哪儿来?

其他字义

打的拼音:dá(ㄉㄚˊ)  

⒈ 量词,指十二个:一打铅笔。

统一码

打字UNICODE编码U+6253,10进制: 25171,UTF-32: 00006253,UTF-8: E6 89 93。

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eat、hit、strike、spank、thrash、wipe、doze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扌、丁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打的拼音:   

〈词性:量〉

(1) 12个构成的一组 [dozen]。如:一打火柴;一打鸡蛋;一打铅笔

(2) 另见   

基本词义

打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丁声。本义:击)

(2) 同本义 [strike;hit]

打,击也。——《说文新附》

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又如:用棍打狗;打拍(敲击);打火刀(用来敲打火石的刀形铁片)

(4) 殴打;斗殴。亦指武术表演或戏剧中的武打 [beat up;hit;exchange blows]。如:打捶(打架);打孽(报仇,械斗);打把子(练武功)

(5) 攻打;进攻 [attack;assault]。如:打援(攻打敌人的援军)

(6) 射击 [shoot at]。如:打冷枪;打炮

(7) 攻讦 [rake up sb.’s past and attack him]。如:打短(说别人短处)

(8) 发出 [fetch]。如:打哨(吹口哨);打唤(呼唤)

(9) 猜,猜谜 [guess]。如:打一字;打一物;打虎(猜谜);打灯虎(猜灯谜)

(10) 围棋术语。即叫吃 [play]。如:打劫(谓双方在一处可以交换吃一子的争夺战)

(11) 印上;拓印 [print;copy]。如:打本(即拓本);打郑方(盖公章);打印子(盖图章)

(12) 扎入;注入 [inject]。如:打针

(13) 往;去 [go]

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走。——《水浒传》

(14) 制造;建造 [make;build;construct]

九子不葬父,一女找荆棺。——《荆棺峡谵》

(15) 又如:打船(造船)

(16) 砍;割 [cut;prune]

只在左近人家佣工,替人家挑土打柴。——《儒林外史》

(17) 汲取;盛取 [ladle]。如:打米(盛米,装米)

(18) 捕捉;猎取 [catch;hunt]。如:打捕(打猎捕鱼,渔猎)

(19) 买 [buy]。如:打酒;打票;打勾(购买)

(20) 振作 [raise]。如:打扳(振作);打迸(振作,焕发)

(21) 除去 [remove;thrash;thresh]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2) 又如:打麦(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打灭(打消;消除;消灭)

(23) 摇荡 [rock;sway]

西江水阔 吴山远,却打船头向北行。—— 王建《扬州寻张籍不见》

(24) 收获 [collect;reap]。如:打夹账(谓经手人从中索取好处费);打抹(谓没收额外所得酬金)

(25) 贬;退;减 [discount;reduce;play down]。如:打扣(降低商品的原定价格;减少或者降低事物的数量、质量);打短(克扣)

(26) 评定 [pass judgment on;evaluate]。如:打成分

(27) 相处;交结 [deal with;have contact with sb.]。如:打交待,打交道;打伙计(交朋友,恋爱);打影(结伴;合伙)

(28) 张、举、提。亦谓携带 [raise;lift;hoist]。如:打旗

(29) 编织 [knit;weave]。如:打草垫;打竹席;打领带;打个结;打发辫

(30) 转;绕 [turn;revolve;rotate]。如:打方旋(徘徊);打胡旋(兜圈子);打旋磨(盘旋;围绕着某物转);打转转(旋转,绕圈子);打独磨(盘旋;徘徊);打踅(打转。走江湖,跑码头)

(31) 把一物附着在他物上 [daub;draw;paint]。如:打胭脂,打粉;打背(裱糊布片)

(32) 谓用某种语言或腔调说话 [speak]。如:打牙配嘴(谓相互戏谑,闲扯说笑);打令(行酒令)

(33) 谓从事某种工作或做出某种行动 [do]。如:打饼(做面食);打印子(借印子钱);打行(保镖、打手的行帮)

(34) 表示通过一定手段完成某种任务 [finish;complete]。如:打铺;打介绍信;打轿;打花(采花;摘花)

(35) 与某些动词结合成复词,表示进行之意。如:打掠(用眼扫视);打勘(查问;拷问,审讯)

词性变化

打的拼音:   

〈词性:介〉

(1) [口]∶从 [from;since]——带有北方方言色彩,普通话里一般用“从”,在单音方位词前只能用“从”。如:从南到北,从早到晚,从里到外

(2) 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的起点。如:打这儿往东去;打县里回来;打明儿开始

(3) 表示经过的路线、场所。如:打水路走,三天可以到

打的拼音:   

〈词性:名〉

(1) 武术 [fight]。如:教打;练打。亦指京剧里指武打。如:唱、做、念、打

(2) 另见   

常用词组

打熬、打把势、打靶、打靶场、打摆子、打败、打板子、打扮、打扮、打包、打保、打饱嗝儿、打抱不平、打蹦儿、打比、打边鼓、打辫子、打并伙、打补钉、打不倒、打不得、打不平、打不住、打草、打草惊蛇、打喳喳、打杈、打杈、打岔、打禅、打长工、打场、打成平手、打成一片、打赤膊、打赤脚、打冲锋、打虫、打春、打从、打当面鼓、打倒、打得好、打得好、打得火热、打灯笼、打灯谜、打底,打底儿、打底、打底稿、打底子、打地铺,打地铺儿、打点、打点、打电报、打电话、打掉、打定主意、打动、打抖、打斗、打逗、打赌、打短工、打短儿、打断、打对仗、打兑、打盹,打盹儿、打趸儿、打顿,打顿儿、打哆嗦、打耳光、打发、打法、打翻、打翻身仗、打分、打富济贫、打稿子、打格子、打嗝,打嗝儿、打跟头、打更、打工、打工妹、打工仔、打躬作揖、打拱、打钩、打狗、打狗欺主、打谷、打谷场、打鼓、打卦、打官腔,打官话、打官司、打光棍、打棍子、打拱作揖、打哈哈、打呵欠、打鼾、打夯、打号子、打黑枪、打哼哼、打呼噜、打话、打回票、打诨、打诨插科、打活、打火、打火机、打伙、打击、打击报复、打击乐器、打基础、打挤、打家劫舍、打家截道、打价,打价儿、打架、打尖、打江山、打交道、打搅、打醮、打街骂巷、打劫、打紧、打开、打瞌睡、打揢,打揢儿、打孔、打口哨、打垮、打来回、打赖、打雷、打擂台、打冷枪、打冷战、打离婚、打里打外、打脸,打脸儿、打粮、打谅、打量、打猎、打零杂,打零杂儿、打流、打乱、打落、打落水狗、打麻烦、打麻将、打马虎眼、打骂、打埋伏、打毛衣、打门、打闷棍、打闷雷、打鸣儿、打磨、打闹、打蔫儿、打耙、打拍子、打牌、打牌、打派仗、打拼、打平、打破、打破沙锅璺到底、打气、打千儿、打前站、打枪、打青、打情骂俏、打秋风、打秋千、打趣、打拳、打群架、打扰、打如意算盘、打入冷宫、打扫、打杀、打闪、打闪、打伤、打蛇打七寸、打射、打手、打手势、打水、打睡、打死老虎、打算、打算盘、打胎、打探、打天下、打铁、打听、打通、打通宵、打通,打通儿、打头炮、打头阵、打退、打退、打退堂鼓、打外、打网、打问号、打硪、打下马威、打下手、打先锋、打响、打消、打小报告、打小算盘、打旋磨儿、打鸭子上架、打牙祭、打哑谜、打烊、打腰、打野鸡、打野鸭子、打印、打油、打油诗、打游击、打鱼、打圆场、打砸抢、打早、打战、打仗、打招呼、打照面、打折扣、打褶、打针、打肿脸充胖子、打中、打主意、打住、打桩、打字、打字机、打嘴巴、打坐

  拼音  shuǐ   注音  ㄕㄨㄟˇ   
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IIII  仓颉  E  郑码  KV  四角  12900  结构  单一电码  3055  区位  4314  统一码  6C34  笔顺  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水的拼音:shuǐ(ㄕㄨㄟˇ)  

⒈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⒉ 河流:汉水。湘水。

⒊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⒋ 液汁:水笔。墨水。

⒌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外水。肥水。

⒍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水了。

⒎ 姓。

统一码

水字UNICODE编码U+6C34,10进制: 27700,UTF-32: 00006C34,UTF-8: E6 B0 B4。

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氵氺

汉英互译

Adam's ale、Adam's wine、liquid、wat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water, liquid, lot5on, jui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水的拼音: shu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 同本义 [water]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4) 特指河流 [river]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6) 泛指一切水域 [waters]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8) 汁、液的通称 [liquid]。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9) 大水;水灾 [flood]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10)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11) 星名 [morning star]。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12) 官名 [official’s name]。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13) 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silver content in coins]。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14) 五行之一 [water, one of the five elements]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15) 水生动植物 [water animal or plant]。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6)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deep distress]。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17) 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extra income]

(18) 指水军 [troops fight on the waters]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 水族 [Shui nationality]。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20) 姓

词性变化

水的拼音: shuǐ  

〈词性:动〉

(1) 泅水,游泳 [swimming]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3) 哄诱探询 [coax]。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4) 用水测平 [level]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周礼》

(5) 〈词性:方〉∶不成功,败了 [defeat]

我这个月,水啦。——《伐木人传》

水的拼音: shuǐ  

〈词性:形〉

〈词性:方〉∶马虎的,不负责任的 [careless]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办妥,还损坏了一辆车子。——《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常用词组

水案,水案儿、水坝、水霸、水泵、水笔、水表、水滨、水兵、水波、水波不兴、水彩、水彩画、水仓、水草、水涔涔、水层、水产、水车、水成岩、水丞、水尺、水淬、水袋、水荡、水到渠成、水道、水稻、水滴石穿、水电、水淀、水豆腐、水碓、水遁、水舵、水肥、水肺、水费、水粉、水分、水阁、水工、水垢、水臌、水怪、水国、水果、水旱、水合、水红、水壶、水滑、水患、水荒、水火、水火、水火无交、水火无情、水货、水脚、水窖、水经注、水晶、水晶玻璃、水晶灯笼、水晶宫、水精、水井、水景、水警、水镜、水酒、水军、水坑、水来土掩、水牢、水涝、水礼、水里、水力、水利、水帘、水量、水灵、水流、水龙、水龙带、水龙头、水陆、水陆毕陈、水路、水漉漉、水绿、水落管、水落归槽、水落石出、水幔、水煤气、水门汀、水米无交、水面、水磨工夫、水磨石、水墨画、水母、水能、水泥、水碾、水牛、水牛兵、水牛过河、水扭、水沤、水炮、水漂儿、水平、水平线、水瓶、水皮儿、水泼不进、水禽、水情、水渠、水乳交融、水深火热、水师、水蚀、水式、水势、水室、水手、水手号子、水手衫、水塔、水天一色、水田、水头、水土、水土不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水汪汪、水网、水位、水文、水文表、水雾、水系、水下、水乡、水箱、水泻、水泄不通、水榭、水性、水秀、水压、水涯、水妖、水银、水银灯、水印、水浴、水源、水月镜像、水运、水葬、水泽、水闸、水战、水涨船高、水照云光、水蒸气、水至清则无鱼、水蛭、水中捞月、水肿、水竹、水柱、水准、水准仪、水族馆

  拼音    注音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画  
五笔  GGLL  仓颉  M  郑码  A  四角  1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1  区位  5027  统一码  4E00  笔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一的拼音:yī(一)  

⒈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⒉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⒊ 全;满:一生。一地水。

⒋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⒌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⒍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⒎ 乃;竞:一至于此。

⒏ 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⒐ 或者:一胜一负。

⒑ 初次:一见如故。

⒒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统一码

一字UNICODE编码U+4E00,10进制: 19968,UTF-32: 00004E00,UTF-8: E4 B8 80。

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壹弌

汉英互译

a、an、each、one、per、same、single、whole、wholehearted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one; a, an; alo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一的拼音:   

〈词性:数〉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one]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first]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odd]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single;only one]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certain]。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every time;each]。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another]。如:蝉一名知了

词性变化

一的拼音:   

〈词性:形〉

(1) 全;满 [whole;full]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乐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same]。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joint;combined]。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unified;unitary]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single-minded;concentrated]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pure]。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single;alone]。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一的拼音:   

〈词性:副〉

(1) 都,一概 [all]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very]。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straight;always;all along]。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once;in case]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one by one;one affer another]。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一的拼音:   

〈词性:名〉

初次,第一次;开始 [first;begin]。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常用词组

一把手、一把死拿、一把抓、一败涂地、一斑、一般、一般见识、一板三眼、一板一眼、一半、一半、一…半…、一半天、一杯羹、一辈子、一本万利、一本正经、一鼻孔出气、一笔勾销、一笔抹煞、一壁厢、一臂之力、一边、一边、一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拨儿、一…不…、一不做,二不休、一步登天、一步一个脚印、一差二错、一刹,一刹儿、一刹那、一刬、一场空、一倡百和、一唱一和、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程子、一筹莫展、一触即发、一触即溃、一锤定音、一锤子买卖、一次方程、一次性、一蹴而就,一蹴而得、一搭两用儿、一大早儿、一代、一带、一旦、一刀两断、一刀切、一道、一得、一得之功、一得之愚、一点、一点儿,一点点、一丁点儿、一定、一定之规、一度、一段、一堆、一而再、再而三、一…而…、一二、一…二…、一发、一发、一发千钧、一帆风顺、一反常态、一分、一分为二、一风吹、一副、一概、一概而论、一干二净、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一个心眼儿、一共、一股劲儿、一股脑儿、一鼓作气、一官半职、一贯、一棍子打死、一锅端、一锅粥、一锅煮、一国两制、一何、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一忽儿、一呼百应、一晃、一晃、一会儿、一己、一技之长、一家之长、一家之主、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一箭双雕、一介、一经、一…就…、一举、一举两得、一蹶不振、一刻、一孔之见、一口、一口气、一块、一块、一览、一览表、一揽子、一劳永逸、一例、一连、一连串、一了百了、一鳞半爪、一溜儿、一溜烟、一路、一律、一落千丈、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一脉相承、一毛不拔、一面、一面儿理、一面之词、一面之交、一鸣惊人、一瞑不视、一命呜呼、一模一样、一木难支、一目了然、一目十行、一男半女、一年到头、一年一度、一念之差、一诺千金、一派、一盘棋、一盘散沙、一瞥、一贫如洗、一暴十寒、一齐、一起、一气、一窍不通、一切、一清二白、一清二楚、一穷二白、一丘之貉、一人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一日、一日千里、一日三秋、一日身死、一如、一如既往、一霎那、一身、一神教、一生、一眚、一时、一时半会儿、一事无成、一视同仁、一手、一手一足、一手遮天、一水儿、一顺儿、一瞬、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丝一毫、一塌糊涂、一套、一套、一体、一天、一条龙、一条心、一同、一统、一通儿、一头、一头儿沉、一头热、一吐为快、一团和气、一团漆黑、一团糟、一推六二五、一网打尽、一往情深、一往无前、一望无际、一味、一文不名、一文不值、一问三不知、一窝蜂,一窝风、一无是处、一无所长、一五一十、一物降一物、一息尚存、一席话、一系列、一下、一下、一向、一笑置之、一些、一泻千里、一泻汪洋、一心、一心一德、一心一意、一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言堂、一言为定、一言以蔽之、一氧化碳、一样、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叶知秋、一一、一…一…、一衣带水、一语破的、一元方程、一再、一早、一眨巴眼,一眨巴眼儿、一朝、一朝一夕、一针见血、一枕黄粱、一阵、一阵风、一阵子、一知半解、一直、一纸空文、一致、一掷千金、一柱擎天、一准、一字千金、一字一板、一总、一走了之、一卒之田

  拼音  cháng chǎng   注音  ㄔㄤˊ ㄔㄤˇ   繁体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FNRT  仓颉  GNSH  郑码  BYOD  四角  47127  结构  左右电码  1034  区位  1901  统一码  573A  笔顺  一丨一フ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场(場)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场院。

⒉ 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场雨。

⒊ 集,市集:赶场。

其他字义

场(場)的拼音:chǎng(ㄔㄤˇ)  

⒈ 处所,许多人聚集或活动的地方:场子。场地。场所。

⒉ 量词,用于文娱体育活动:场次。

⒊ 比赛地,舞台:上场。下场。粉墨登场。捧场。

⒋ 戏剧作品和戏剧演出中因场景变化或人物上下场而划分的段落:三幕五场。

⒌ 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电场。磁场。

统一码

场字UNICODE编码U+573A,10进制: 22330,UTF-32: 0000573A,UTF-8: E5 9C BA。

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場塲㘯㙊

汉英互译

field、a level open space、scene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open space, field, mark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场的拼音:

場、塲 ch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昜声。本义:平坦的空地)

(2) 祭坛旁的平地 [ground beside altar]

牺牲壇场。——《汉书·郊祀志》。注:“平地为场。”

灵场之威。——《法言·问明》。注:“鬼神之壇也。”

(3) 谷场,场子 [threshing ground]

一曰治谷田也。——《说文》

季秋除圃中为之。——《周礼·场人》注

以场圃任园地。——《周礼·载师》

九月筑场圃。——《诗·豳风·七月》

(4) 又

十月涤场。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打场(在场上脱粒);禾场;摊场;晒场

(6) 〈词性:方〉∶中国农村按一定日子(如逢五、逢十)举行的市集 [country fair]。如:圩场;场期(集市的日期)

(7) 菜圃 [vegetable garden]。如:场人(周礼官名。主管场圃的事务);场师(管理农场园圃的人)

(8) 道路 [road]

除城场外,去池百步,墙垣树木小大俱坏伐。——《墨子》

词性变化

场的拼音:

cháng  

〈词性:量〉

(1) 用于事情经过的次数 [times]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高适《邯郸少年行》

(2) 又如:一场硬仗;闹了一场;场子(次数)

(3) 另见 chǎng;chang  

常用词组

场圃、场院

基本词义

场的拼音:

場、塲 chǎ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昜( yáng  )声。本义:场所)

(2) 场所。众人聚集进行某桩事情的地方或事情发生的地方 [place where people gather;site]

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后汉书·郑太传》

(3) 又如:广场;考场;会场;机场

(4) 舞台 [stage]。如:上场;下场;粉墨登场;场记;出场

(5) 演出 [show]。如:日场;夜场;早场;过场;专场;包场

(6) 物质存在形式的一种 [field],场中存在已知的效应(如引力、磁力或电力),并且在每一点上具有确定的值。如:电磁场

(7) 一块饲养家畜或其他动物的土地 [farm]。如:鸡场,鸭场

(8) 联赛中计算各队比赛情况的统计单位 [game]。如:落后三场

(9) 一幕中不改变地点或时间延续性的一段戏 [scene]。如:第一幕第二场

词性变化

场的拼音:

chǎng  

〈词性:量〉

(1) 用于文娱体育活动。如:一场精采的演出;一场球赛

(2) 另见 cháng;chang  

常用词组

场次、场地、场合、场景、场面、场所、场子

基本词义

场的拼音:

(1) 場、塲 chang  

(2) ——见“排场”( páichang  )

(3) 另见 cháng;chǎng  

  拼音  kōng kòng kǒng   
注音  ㄎㄨㄥ ㄎㄨㄥˋ ㄎㄨㄥˇ   
部首  穴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WAF  仓颉  JCM  郑码  WOBI  四角  3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500  区位  3153  统一码  7A7A  笔顺  丶丶フノ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空的拼音:kōng(ㄎㄨㄥ)  

⒈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

⒉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

⒊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

其他字义

空的拼音:kòng(ㄎㄨㄥˋ)  

⒈ 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

⒉ 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

⒊ 亏欠:亏空。

其他字义

空的拼音:kǒng(ㄎㄨㄥˇ)  

⒈ 古同“孔”,洞。

统一码

空字UNICODE编码U+7A7A,10进制: 31354,UTF-32: 00007A7A,UTF-8: E7 A9 BA。

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mpty、hollow、air、for nothing、vacancy

造字法

形声:从穴、工声

English

empty, hollow, bare, deser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空的拼音: kōng  

〈词性:形〉

(1) 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 [empty;hollow]

空,空虚。——《广韵》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诗·小雅·大东》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水经注·江水》

仓禀实而囹圄空。——《管子·五辅》

夜静春山空。——唐· 王维《鸟鸣涧》

送将军登空堡上。——明· 魏禧《大铁椎传》

独卧空室之中。——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而或长烟一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空衔(有官衔无实职或俸禄);空脑子(心中无盘算,没有头脑之意);空花阳焰(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空花:虚幻之花。阳焰:日光中浮动的烟尘)

(3) 罄尽;空其所有。引申为没有 [exhausted]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空户(做空头生意的人);空竭(罄尽);空尽(竭尽;凋敝);空臆(讲尽心里的话)

(5) 广阔;空旷 [open;spacious]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左思《咏史》

(6) 又如:空江(浩瀚寂静的江面);空落(偏僻;空旷);空霄(天空;云霄);空杳(空旷深远);空场(空旷的场地);空落落(空旷冷落貌)

(7) 岑寂;幽静 [quiet;still]。如:空宇(幽寂的居室);空峡(寂静的山谷);空悄(幽寂)

(8) 明净无挂碍 [clear;hollow;void]。如:空晴(明澈无碍之境);空意(清虚的心境);空洒洒(形容胸怀洒脱,毫无牵挂)

(9) 空洞而不实际;空泛;虚构 [fictitious;fabricated]

以空言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清· 黄宗羲《原君》

此非空言也。——《史记·货殖列传》

(10) 又如:空构(虚构;杜撰);空语(虚构的话,只说不做的话);空玄(幻想);空门面(虚有其表);空梦(幻梦);空设(虚置);空声(虚名)

词性变化

空的拼音: kōng  

〈词性:名〉

(1) 空间;天空 [air;sky]

皆若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乱石穿空。——宋· 苏轼《念奴娇·赤璧怀古》

复道行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空青(指青色的天空);空碧(指澄碧的天空);空中结构(凭空虚构);空壤(指天地);空悬(悬在空中);空天(辽阔的天宇)

(3) 佛教语 [Emptiness;Viod of the world of senses]

(4) 万物从因缘生,没有固定,虚幻不实。亦特指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谛中的真谛。如:空解(指悟入空义,得到解脱);空假(事物均具备自性空无和幻相宛然两个方面);空界(空大。指虚空范畴)

(5) 又指佛门。如:空桑(佛门);空王(佛教徒对佛的尊敬);空门(泛指佛法。大乘以观空为入门,故称;佛教天台宗谓通达真性和实相的四门教法之一,以悟空入道)

(6) 道家谓虚静之性 [emptiness and quiet]

澹乎若深泉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文选》。李善注引 郑玄曰:“道家养空,虚若浮舟也。”

空的拼音: kōng  

〈词性:副〉

(1) 徒然;白白地 [for nothing;in vain]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空以身膏草野。——《汉书·李广苏建传》

空余泪痕。——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空跑一趟;空忙;空亡(白死);空劳(徒劳;白费)

(3) 只;仅 [only]

雪上空留马行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处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4) 又如:空饭(只吃饭,不吃菜)

空的拼音: kōng  

〈词性:动〉

(1) 使空虚;使罄尽 [exhaust]

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盐铁论·本议》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另见 kòng;kǒng  

常用词组

空瘪、空肠、空敞、空城计、空档、空荡荡、空洞、空洞洞、空洞无物、空对空、空乏、空泛、空房、空房间、空腹、空腹高心、空谷足音、空喊、空话、空话连篇、空怀、空幻、空际、空寂、空架子、空间、空间探索、空间站、空降、空军、空空、空空洞洞、空空如也、空口、空口、空口无凭、空旷、空阔、空廓、空寥、空灵、空论、空落、空门、空濛、空名、空难、空气、空气污染、空气压缩机、空气浴、空前、空前绝后、空勤、空阒、空室清野、空手,空手儿、空手道、空疏、空速、空谈、空调、空头、空头、空头交易、空头人情、空头支票、空投、空文、空想、空想、空心、空心、空心老大、空心萝卜、空心墙、空心砖、空虚、空穴、空穴来风、空运、空中、空中楼阁、空竹、空转

基本词义

空的拼音: kǒ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穴,工声。本义:孔,窟窿)

(2) 同本义。通“孔” [hole;cave]

然骞凿空。——《汉书·张骞传》

衣又穿空。——《汉书·鲍宣传》

空以穴其城。——《汉书·李广利传》

空,犹穿也。——《汉书·沟洫志》注

司空主土。不言上,言空者,空尚主之,何况于实,以微见箸。——《白虎通·封公侯》

空石之中有人焉。——《荀子·解蔽》。注:“石穴也。”

空穴之中,足以适情。——《淮南子·原道》。注:“崖穴也。”

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史记·五帝本纪》

(3) 又如:空石(山洞;岩洞);空穴(岩洞);空洞(孔穴;地道);空窾(洞穴)

(4) 口,嘴巴 [mouth]

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其兵半用;利出十空者,民不守。——《韩非子》

(5) 另见 kōng;kòng  

基本词义

空的拼音: kòng  

〈词性:动〉

(1) 使之困穷 [impoverish]

不宜空我师。——《诗·小雅·节南山》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2) 又如:空乏(困穷;贫穷);空竭(穷困;贫乏);空匮(空乏;财用不足)

(3) 〈词性:方〉∶缺少;亏欠 [blank]。如:空格(指文中缺字的空白处);空围(空白的方框形符号。表示缺字)

(4) 腾让出来 [leave empty;leave blank]

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坐位来了。——鲁迅《彷徨·离婚》

(5) 又如:他由于辞职从而把他在国会的席位空了出来

词性变化

空的拼音: kòng  

〈词性:名〉

(1) 闲暇,闲功夫,没被占用的时间 [free time;spare time]

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红楼梦》

(2) 又如:有空到我这里来;空当(空隙;空子);空儿(闲功夫)

(3) 空子,可乘之机 [chance]。如:空便(机会;方便的机会)

(4) 空地,可占用的空处 [empty space; room]。如:空位(未占用的座位);空园(荒园;闲弃的庭院);空废(荒废)

(5) 另见 kōng;kǒng  

常用词组

空白、空白点、空场,空场儿、空当子,空当儿、空地、空额、空缺、空隙、空暇、空心,空心儿、空余、空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