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朔风凛冽的生肖

朔风凛冽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生肖和农历。在每年的农历年初,人们都会感受到新的一年的到来,也会以此为契机,重温自己的命运和希望。而在农历中,从立春到雨水之间的这个节气叫做“惊蛰”。这个时节,气温逐渐回升,春天即将到来,但是还会有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而这个时候,地球上北半球的北极圈内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地球自转,北极圈内日夜极短,气温极低。其中最冷的时候,就是在这个时节。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象征词语,“朔风凛冽”形容的正是北极圈内的狂风暴雪、冰天雪地和严寒刺骨。

这个词语本身从来没有被用来描述过任何一个生肖,而是更多地被用来描绘北方的冬季天气。然而,“朔风凛冽”所表达的气氛对于一些生肖来说,确实会有更多的考验。其中兔和蛇都是属于寒冷气候下的动物,适应能力强,可以在恶劣的天气中生存。而猴、鸡和狗其它动物则是属于热带或温带气候下的动物,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就相对较弱了。

十二生肖排序 当然,这只是一种生肖文化的想象,对实际生物学来说,生肖和气候的关系并没有严格的联系。回到朔风凛冽,作为一个诗歌化的表达方式,它更多地是用来描述一种气氛和心境的。冬天的朔风凛冽,不仅是寒风刺骨,更是一种寂寥、孤寂和无助的感受。人们常常在这个季节感到沉重和疲惫,但是也可以把这种心情化为创作的动力。有些诗人和作家,就善于挖掘人生的苦难和孤独,把它们转化为充满灵性的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朔风凛冽可以猜测跟生肖兔和蛇相关。  

  拼音  shuò   注音  ㄕㄨㄛˋ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UBTE  仓颉  TUB  郑码  UAZQ  四角  87420  结构  左右电码  2592  区位  4323  统一码  6714  笔顺  丶ノ一フ丨ノ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朔的拼音:shuò(ㄕㄨㄛˋ)  

⒈ 农历每月初一: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

⒉ 始:“皆从其朔”。

⒊ 北方: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带)。朔气。朔土。

统一码

朔字UNICODE编码U+6714,10进制: 26388,UTF-32: 00006714,UTF-8: E6 9C 94。

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朔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ew moon、north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first day of lunar month; the nor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朔的拼音: shuò  

〈词性:名〉

(1) (会意。从月,从屰,屰(   )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2) 同本义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朔,月一日始苏也。——《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

朔,月初之名也。——《释名》

月言朔。——《白虎通·四时篇》

朔月奠。——《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

朔月辛卯。——《诗·小雅·十月之交》

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朔参官(能在朔日朝参的官员);朔望之礼(指初一、十五到祀堂祭祀的礼节);朔望之辰(农历每月初一、十五的时候);朔晦(朔日和晦日);朔法(确定朔日的方法);朔数(从第一年正月初一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朔食(古礼之一。帝王及贵族每月初一所备较平日丰盛的膳食);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4) 朔政,历政,指中国古代帝王每年冬季发布来年十二个月的政事于诸侯,诸侯亦于月初告祖庙,受而行之 [calendar policy]

颁告朔于邦国。——《周礼》

(5) 凌晨,清晨 [early morning]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

(6) 初,始 [beginning]

皆从其朔。——《礼记·礼运》

(7) 北方 [north]

城彼朔方。——《诗·小雅·出车》

平在朔易。——《书·尧典》

朔,北方也。——《尔雅》

(8) 又如:朔风凛凛(北风寒冷);朔北(长城以北);朔土(北方地区);朔垂(西北边远地区);朔门(北方边境之地);朔庭(北方异族政权);朔客(北方边地的将领);朔气(北方之寒气);朔野(北方荒野之地);朔雪(北方的雪)

(9) 车辕。一说,车上的旗 [bar]

月之旦为朔,车之輈亦谓之朔,名齐实异,所宜辨也。——《西京杂记》

词性变化

朔的拼音: shuò  

〈词性:动〉

(1) 生,出现 [bear]

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生东,月朔西陂。——《后汉书》

(2) 每月初省视 [visit in the beginning of each moon]

乃召昆吾冶而铭之金版,藏府而朔之。——《逸周书》

常用词组

朔方、朔风、朔漠、朔气、朔日、朔望、朔月

  拼音  fēng fěng   注音  ㄈㄥ ㄈㄥˇ   繁体    
部首  风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MQI  五笔98  WRI  仓颉  HNK  郑码  QDOS  四角  7721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7364  区位  2371  统一码  98CE  笔顺  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风(風)的拼音:fēng(ㄈㄥ)  

⒈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⒉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⒊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⒋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⒌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⒍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⒎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⒏ 姓。

其他字义

风(風)的拼音:fěng(ㄈㄥˇ)  

⒈ 古同“讽”,讽刺。

统一码

风字UNICODE编码U+98CE,10进制: 39118,UTF-32: 000098CE,UTF-8: E9 A3 8E。

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風飌凨凬凮

汉英互译

wind

造字法

形声:从虫、凡声

English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wind]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general mood;custom]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demeanour]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manner;style]。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news;information]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ballad]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love]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conduct and discipline]。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power]。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epilepsy]。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词性变化

风的拼音:

fēng  

〈词性:动〉

(1) 刮风;起风 [blow]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干;散] [put out to dry;winnow]。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escape]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play]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风的拼音:

fēng  

<形、副>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unground]。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dissolute]。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mad;insane]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词性:副〉 通“凡”( fán  )。大凡,大概 [in most cases;about]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6) 另见 fěng;fèng  

常用词组

风暴、风波、风伯、风采、风餐露宿、风潮、风车、风尘、风尘仆仆、风驰电掣、风传、风吹草动、风吹浪打、风吹雨打、风刀霜剑、风道、风笛、风动、风洞、风斗、风度、风范、风风火火、风风雨雨、风格、风骨、风光、风号雨泣、风和日丽、风和日暖、风花雪月、风华、风华正茂、风化、风鬟雨鬓、风纪、风纪扣、风景、风景画、风卷残云、风口、风口浪尖、风浪、风里来雨里去、风力、风凉话、风流、风流才子、风流倜傥、风流人物、风流韵事、风马牛不相及、风貌、风靡、风靡一时、风木之悲、风派人物、风平浪静、风起云涌、风气、风琴、风情、风趣、风骚、风骚娘们、风沙、风扇、风尚、风声、风声鹤唳、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风蚀、风势、风霜、风水、风水先生、风丝,风丝儿、风俗、风俗人情、风俗习惯、风速、风瘫、风调雨顺、风头、风头、风土、风土人情、风味、风味食品、风闻、风物、风险、风箱、风向、风行、风行一时、风雅、风烟、风言风语、风衣、风油精、风雨交加、风雨飘摇、风雨凄凄、风雨如晦、风雨如磐、风雨同舟、风雨无阻、风雨衣、风月、风云变幻、风云人物、风云突变、风韵、风灾、风筝、风烛残年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ěng  

〈词性:动〉

(1) 讽刺;委婉劝告。通“讽” [mock;ridicule;satire;advise in mild tone]

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 李太后, 李太后内有淫行,亦已。——《史记·梁孝王世家》

故布衣皆得风议,何况公卿之史乎?——《盐铁论》

蚡乃微言太后风上。——《汉书·田蚡传》

(2) 又如:风规(讽刺规劝);风谏(婉言劝谏。即讽谏);风谕(讽告,婉言开导)

(3) 另见 fēng;fèng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èng  

〈词性:动〉

(1) 吹拂 [blow]。如:春风风人

(2) 比喻感化 [reform a misguided person through persuasion,etc.]

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史记·平准书》

(3) 又如:风民(感化、教化人民)

(4) 另见 fēng;fěng  

  拼音  lǐn   注音  ㄌ一ㄣˇ   繁体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UYLI  仓颉  IMYWF  郑码  TDJB  四角  30191  结构  左右电码  0412  区位  3361  统一码  51DB  笔顺  丶一丶一丨フ丨フ一一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凛的拼音:lǐn(ㄌ一ㄣˇ)  

⒈ 寒冷:凛冽。凛凛。

⒉ 严肃,严正有威势:凛然。凛若冰霜。

统一码

凛字UNICODE编码U+51DB,10进制: 20955,UTF-32: 000051DB,UTF-8: E5 87 9B。

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凛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凜澟癛癝

汉英互译

afraid、cold、severe、stern、strict

造字法

形声:从冫、禀声

English

to shiver with cold or f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凛的拼音:

lǐn  

〈词性:形〉

(1) (形声。从仌( bīng  )冰。禀( bǐng  )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2) 同本义 [cold]

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说文》

其性为凛。——《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

寒则凛冻。——《风俗通·究通》

凛凛寒风升。——潘岳《悼亡诗》

凛秋暑退,熙春寒往。——潘岳《闲居赋》

(3) 又如:凛冽(非常寒冷);凛栗(因寒冷而颤抖);凛秋(寒冷的秋天);凛气(寒气);凛寒(寒冷)

(4) 严肃而可敬畏 [severe; awe-inspiring]

凛者,颜色惧貌。——《埤苍》

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又如:凛凛敛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凛如(严肃);凛严(严肃);凛畏(敬畏);凛如(令人敬畏);凛严(敬畏的样子)

(6) 畏惧 [afraid]

凛乎其不可留也。——苏轼《后赤壁赋》

(7) 又如:凛畏(畏惧);凛栗(恐惧;惊恐)

常用词组

凛冽、凛烈、凛凛、凛然

  拼音  liè   注音  ㄌ一ㄝˋ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UGQJ  仓颉  IMMNN  郑码  TDRK  四角  32100  结构  左右电码  0399  区位  5793  统一码  51BD  笔顺  丶一一ノフ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冽的拼音:liè(ㄌ一ㄝˋ)  

⒈ 寒冷:凛冽。冽冽。

统一码

冽字UNICODE编码U+51BD,10进制: 20925,UTF-32: 000051BD,UTF-8: E5 86 BD。

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冽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ld

造字法

形声:从冫、列声

English

cold and raw; pure, cl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冽的拼音: liè  

〈词性:形〉

(1) 寒冷。亦作“洌” [cold]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诗·小雅·大东》

秋风冽冽,白露为朝霜。——左思《杂诗》

(2) 又如:冽冽(寒冷的样子);冽风(寒风);冽厉(寒冷而猛烈)

(3) 清澄 [clear]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冽香(清香);冽泉(清泉);清冽(清澈)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