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编制的拼音_biān zhi是什么意思

编制

【拼音】: biān zhì 【注音】: ㄅ一ㄢㄓˋ 【词性】: 名词。 【结构】: 编(左右结构)制(左右结构) 【简体】: 编制 【繁体】: 編制

编制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①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制成器物:用柳条编制的筐子。编制[biānzhì]⒈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定额、职务分配等。英organization;⒉某一作战部队的核准的人数。例这个团的编制缺额。英strength;establishment;编制[biānzhì]⒈编排、组织使成器物或形成方案、计划等。例编制生产计划。编制教学大纲。英workout;drawup;⒉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成器物、工艺品。例编制草席。英weave;plait;braid;

基础解释(动)用细长的东西编织器物:这个箱子是用柳条~的。②(动)依据材料制订规划、计划、方案等:~教学方案。③(名)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人员~|军队的~。

引证解释⒈ 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和职务分配等诸方面的规定。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制成器物。引: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军队要整顿》:“这一次编制要严格搞,要切实遵守编制。”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经过讨论,决定二号坑道的编制不动。”例:如:这椅子是用柳条编制的。⒉ 制订。例:如:编制教案;编制帐册。⒊ 编造;编撰。引:老舍《四世同堂》四七:“回到家中,他编制了一大套谎言敷衍外婆,而后低着头思索怎样通知祁老人的妙计。”冰心《寄小读者》二三:“招集小孩子,故事现成,食品现成,玩具现成,要编制歌曲,供小孩的戏唱,也有数不尽的古诗,古文,古词为蓝本。”⒈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和职务分配等诸方面的规定。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制成器物。引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军队要整顿》:“这一次编制要严格搞,要切实遵守编制。”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经过讨论,决定二号坑道的编制不动。”例如:这椅子是用柳条编制的。⒉制订。例如:编制教案;编制帐册。⒊编造;编撰。引老舍《四世同堂》四七:“回到家中,他编制了一大套谎言敷衍外婆,而后低着头思索怎样通知祁老人的妙计。”冰心《寄小读者》二三:“招集小孩子,故事现成,食品现成,玩具现成,要编制歌曲,供小孩的戏唱,也有数不尽的古诗,古文,古词为蓝本。”

综合释义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和职务分配等诸方面的规定。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军队要整顿》:“这一次编制要严格搞,要切实遵守编制。”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经过讨论,决定二号坑道的编制不动。”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制成器物。如:这椅子是用柳条编制的。制订。如:编制教案;编制帐册。编造;编撰。老舍《四世同堂》四七:“回到家中,他编制了一大套谎言敷衍外婆,而后低着头思索怎样通知祁老人的妙计。”冰心《寄小读者》二三:“招集小孩子,故事现成,食品现成,玩具现成,要编制歌曲,供小孩的戏唱,也有数不尽的古诗,古文,古词为蓝本。”

网友释义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包括参公事业编(在省考里招)和普通事业编)以及公益性岗位。

汉语大词典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和职务分配等诸方面的规定。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军队要整顿》:“这一次编制要严格搞,要切实遵守编制。”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经过讨论,决定二号坑道的编制不动。”(1).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制成器物,如:这椅子是用柳条编制的。(2).制订,如:编制教案;编制帐册。(3).编造;编撰。老舍《四世同堂》四七:“回到家中,他编制了一大套谎言敷衍外婆,而后低着头思索怎样通知祁老人的妙计。”冰心《寄小读者》二三:“招集小孩子,故事现成,食品现成,玩具现成,要编制歌曲,供小孩的戏唱,也有数不尽的古诗,古文,古词为蓝本。”

国语辞典⒈ 根据资料加以组织、排列。例:如:「他负责编制预算。」⒉ 机关团体内部各单位人员数目及职务的配置。例:如:「战时编制」、「正式编制」。近体系编制[biānzhì]⒈根据资料加以组织、排列。例如:「他负责编制预算。」⒉机关团体内部各单位人员数目及职务的配置。例如:「战时编制」、「正式编制」。近体系

辞典修订版根据资料加以组织、排列,如:「他负责编制预算。」机关团体内部各单位人员数目及职务的配置,如:「战时编制」、「正式编制」。

辞典简编版根据资料加以组织、排列、制定。 【造句】他负责编制预算。机关团体内对各单位人员数目及职务的配置。 【造句】战时编制、正式编制

英语cataloguecompileplaitdocumentingregimentationprepared byprograminventory

法语tresser、natter、entrelacer、dresser、établir、organisation、effectif

其他释义①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制成器物:用柳条~的筐子。②根据资料做出(规程、方案、计划等):~教学方案。③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扩大~。

编制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体例 系统 体系

反义词 编辑 制作

编制造句

1.他工作精细,编制的报表都与呈实相符,不差累黍。

2.捉一只蝴蝶,能编制美丽的故事。

3.全球枕戈待旦最好的编制,就是打疫苗预防针。

4.他俩的身体里这辈子从此没有左肾这个编制了。

5.用我们的汗水与爱心编制您的健康与微笑。

6.当攻击者知道某一网站上的应用程序易受跨站点脚本编制攻击后,他就可以规划攻击。

7.管理海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负责海关系统职能配置。

8.编制项目专用文件登记薄,以记录唯一文件编号、文件标题、修订状态和分发状态等信息,以确保对修订状态的控制。

9.无论兵器的杀伤力有多大的提高,新兵器在理论上跟军事战术和编制的兼容统一,要比新兵器的发明或采用重要得多。

10.编制和更新圆度仪和轮廓仪测量设备的测量程序。

编制的单词

catalogue compile plait documenting regimentation prepared by program inventory

编的意思

  拼音  biān   注音  ㄅ一ㄢ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XYNA  仓颉  VMISB  郑码  ZWLD  四角  23127  结构  左右电码  4882  区位  1764  统一码  7F16  笔顺  フフ一丶フ一ノ丨フ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编(編)的拼音:biān(ㄅ一ㄢ)  

⒈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编结。编织。编扎。

⒉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编排。编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编次。编年。编订。编配。编码。

⒊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编写。编译。编审。编修。编纂。编印。

⒋ 创作:编剧。编导。

⒌ 捏造:编瞎话。

⒍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编。续编。简编。

统一码

编字UNICODE编码U+7F16,10进制: 32534,UTF-32: 00007F16,UTF-8: E7 BC 96。

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lait、edit、organize

造字法

形声:从纟、扁声

English

knit, weave; arrange; compi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编的拼音:

bi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扁声。本义:顺次排列,编结在一起)

(2) 同本义 [put in order]

编,次简也。——《说文》

以绳次物曰编。——《声类》

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柳宗元《驳复仇议》

(3) 又如:编号;编组;编队;编户(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编人(户籍编制之内的贫民。也称编民);编次(按顺序编排);编蒲(编订蒲叶使成册,以为书写之用)

(4) 交织,编结 [weave;plait]

编结沮。——《四子讲德论》。颜注:“犹编发也。”

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红楼梦》

(5) 编辑;创作 [compile;write]

编书其罪。——《汉书·诸葛丰传》

春秋编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6) 又如:编杂志;编述(著述;编辑);编订(编纂修订)

(7) 连接 [connect]

编町成篁。——张衡《西京赋》。注:“连也。”

(8) 又如:编町(连绵于畎亩之中)

(9) 虚构,捏造 [make up]。如:瞎编;胡编;编派(编造故事,借机讥诮别人)

词性变化

编的拼音:

biān  

〈词性:名〉

(1) 用来穿联竹简的绳子 [cord]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读之韦编三绝。——《汉书·儒林传》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韩愈《进学解》

(2) 又如:编韦(编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

(3) 书籍 [book]

并以为国人读兹编者勖。——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编简(书籍;史册);编珠(类书名。其书集故事成语为对偶)

(5) 一部著作的一部分 [part of a book;book;volume]。如:缩编;上编;一本分为四编的小说;内编;外编;第一编;第二编

(6) 姓。汉代有编盲意

常用词组

编程序、编次、编导、编导、编订、编队、编队、编发、编号、编号、编户、编辑、编辑、编辑部、编简、编结、编剧、编剧、编列、编录、编码、编目、编目、编内、编年史、编年体、编排、编派、编磬、编入、编审、编审、编外、编伍、编写、编修、编修、编选、编译、编印、编余、编造、编者、编者按、编者按语、编织、编织品、编制、编制、编钟、编著、编撰、编缀、编组、编纂

  拼音  zhì   注音  ㄓˋ   繁体    
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RMHJ  五笔98  TGMJ  仓颉  HBLN  郑码  MBLK  四角  222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55  区位  5438  统一码  5236  笔顺  ノ一一丨フ丨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制(製)的拼音:zhì(ㄓˋ)  

⒈ 规定: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⒉ 限定,约束,管束: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⒊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⒋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⒌ 古代帝王的命令:制诰。

⒍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⒎ 造,作: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

统一码

制字UNICODE编码U+5236,10进制: 21046,UTF-32: 00005236,UTF-8: E5 88 B6。

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ake、manufacture、restrict、system、work out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system; establish; overpow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制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2) 同本义 [cut;make]

制,裁也。——《说文》

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淮南子·主术》

制彼裳衣。——《诗·豳风·东山》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

(3) 又如:制割(裁剪切割);制义(制宜,裁断适宜);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研究制造);配制;提制(提炼制造);精制;中国制

(4) 制定,用文字规定 [formulate]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易·节》

今也,制民之产。——《孟子·梁惠王上》

故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盐铁论·刑德》

周之王也,制礼。——《左传·哀公七年》

(5) 又如:制宜(谓区别不同的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制则(制定法度);制立(建立制度);制改(改制。谓制定典章革除弊端)

(6) 控制;制服 [overpower;control]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虚实》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威制豪强。——《汉书·赵广汉传》

制其兵。——汉· 贾谊《过秦论》

(7) 又

制六合。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8) 又

自制足之。

(9) 又如:制屈(制伏;使屈服);制地(控制土地);制驭(控制驾驭);制御(统治,控制)

(10) 抑制,限制,忍住 [control;restrict]

衣服有制,饮食有节,则出寡矣。——《商君书·画策》

(11) 又如:制劫(牵制);制使(制约);制遏(抑制);制约(限制约束);制限(限制);制缚(制约束缚);制防(限制防范)

(12) 主管 [be in charge of]。如:制兵(统辖军队);制局(职掌内府器杖兵役的机构)

(13) 裁决,决断 [adjudicate]

行无专制。——《淮南子》

当是时,晋国政皆决 知伯, 晋哀公不得有所制。——《史记·晋世家》

(14) 通“质”。抵押[mortgage]

昔不谷先委制于越君。——《国语·吴语》

委制于吴。——《国语·越语》

词性变化

制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规章,制度 [system]

擅作典制。——《史记·礼书》

虽有典制。——《三国志·孙权传》

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2) 又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3) 又如:公制;制令(制度法令);制象(制度,法制);制号(制度号令);制节(制度适宜);全民所有制

(4) 式样 [style]

俎豆犹古法, 衣裳无新制。——陶潜《桃花源诗》

其制稍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制样(犹样式)

(6) 规模 [dimension;proportion;seale]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守父母之丧为制 [three years of mourning for parents]

因在制中,不便行礼。——《红楼梦》

(8) 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 [imperial order]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史记·汲黯列传》

制曰:“下京兆尹治。”——《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制曰(皇帝的诏书上说);制敕(皇帝的诏令)

(10) 各种有关的重量单位制 [weight]。如:常衡制

制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会意。从衣从制。本义:裁制衣服)

(2) 同本义 [cut out garments]

製,裁也。——《说文》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制芰荷以为衣兮。——《楚辞·离骚》。注:“制,裁也。”

服短衣楚制。——《汉书·叔孙通传》

旌性行以制珮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3) 又如:制裁(裁制的式样);制芰(以芰荷之叶裁制衣裳。指象征芳洁的隐者之服)

(4) 制造,制作器物 [make]

牙机巧制。——《后汉书·张衡传》

所制蜡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制出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所制火药。——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制锦(制造美锦。引申为赞颂县令有政绩);制冷(人工制造低温(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制琢(制造雕刻)

(6) 撰写 [write]。如:制文(撰写文章);制形(钩描轮廓);制作(写作;撰述);制述(著述);制碑(撰作碑文)

(7) 用炮炒等法炼成中药 [prepare Chinese medicine as by roasting,baking,simmering,etc.]。如:制剂(根据处方,按一定操作规程将药物加工制成药剂)

制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作品,文章 [writing]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宋书》

(2) 又如:佳制;鸿篇巨制

(3) 式样 [style]

通儒服, 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 楚制。——《汉书》

常用词组

制版、制备、制表、制裁、制成品、制导、制定、制动、制度、制伏、制服、制府、制高点、制革、制革厂、制海权、制剂、制浆、制空权、制冷、制品、制售、制糖、制糖厂、制图、制宪、制药厂、制艺、制约、制造、制造厂、制止、制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