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岸帻的拼音_an ze是什么意思

岸帻

【拼音】: àn zé 【注音】: ㄢˋㄗㄜˊ 【结构】: 岸(上下结构)帻(左右结构) 【简体】: 岸帻 【繁体】: 岸幘

岸帻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岸帻[ànzé]⒈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引证解释⒈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引汉孔融《与韦端书》:“閒僻疾动,不得復与足下岸幘广坐,举杯相于,以为邑邑。”《晋书·谢奕传》:“岸幘笑咏,无异常日。”唐白居易《喜与杨六侍御同宿》诗:“岸幘静当明月夜,匡牀闲卧落花朝。”宋陈与义《岸帻》诗:“岸幘立清晓,山头生薄阴。”郭沫若《颂武汉》诗:“天堑通衢我再来,披襟岸幘嘆雄哉!”

网络解释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综合释义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汉孔融《与韦端书》:“閒僻疾动,不得復与足下岸幘广坐,举杯相于,以为邑邑。”《晋书·谢奕传》:“岸幘笑咏,无异常日。”唐白居易《喜与杨六侍御同宿》诗:“岸幘静当明月夜,匡牀闲卧落花朝。”宋陈与义《岸帻》诗:“岸幘立清晓,山头生薄阴。”郭沫若《颂武汉》诗:“天堑通衢我再来,披襟岸幘嘆雄哉!”岸帻[ànzé]头巾戴得高露出额头。形容穿着率性随便。《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岸帻笑咏,无异常日。」清.吴梅〈桂枝香.凭高岸帻〉词:「凭高岸帻。爱面郭小楼,红树林隙。」也作「岸巾」。 

汉语大词典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汉孔融《与韦端书》:“閒僻疾动,不得复与足下岸帻广坐,举杯相于,以为邑邑。”《晋书·谢奕传》:“岸帻笑咏,无异常日。”唐白居易《喜与杨六侍御同宿》诗:“岸帻静当明月夜,匡床闲卧落花朝。”宋陈与义《岸帻》诗:“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郭沫若《颂武汉》诗:“天堑通衢我再来,披襟岸帻叹雄哉!”

国语辞典头巾戴得高露出额头。形容穿著率性随便。《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岸帻笑咏,无异常日。」清.吴梅〈桂枝香.凭高岸帻〉词:「凭高岸帻。爱面郭小楼,红树林隙。」也作「岸巾」。岸帻[ànzé]⒈头巾戴得高露出额头。形容穿著率性随便。清·吴梅〈桂枝香·凭高岸帻〉词:「凭高岸帻。爱面郭小楼,红树林隙。」也作「岸巾」。引《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岸帻笑咏,无异常日。」

辞典修订版头巾戴得高露出额头。形容穿着率性随便。《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岸帻笑咏,无异常日。」清.吴梅〈桂枝香.凭高岸帻〉词:「凭高岸帻。爱面郭小楼,红树林隙。」也作「岸巾」。 

其他释义1.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岸帻造句

1.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2.“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这是孙髯翁撰写大观楼长联时滇池的美丽写照。

3.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进入大观公园,一定要先品读孙髯先生的这一副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的佳作。

4.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5.“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进入大观公园,一定要先品读孙髯翁的这一副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的佳作。(https://www.chazidian.com/zj-3550/查字典造句网)

6.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关于岸帻的诗词

《岸帻·岸帻立清晓》 《岸帻·岸帻坐亭皋》 《岸帻》 《满江红·岸帻青山》 《晚·岸帻秋堂小》 《咏槐·弛担披襟岸帻斜》 《江上·松间岸帻不知暑》 《小圃春日·岸帻倚微风》 《挽诗·野涉来南岸帻时》 《次韵为别·岸帻冲寒嗅雪花》

岸的意思

  拼音  àn   注音  ㄢˋ   
部首  山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MDFJ  仓颉  UMMJ  郑码  LLAE  四角  22241  结构  上下电码  1489  区位  1622  统一码  5CB8  笔顺  丨フ丨一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岸的拼音:àn(ㄢˋ)  

⒈ 水边的陆地:河岸。上岸。两岸。

⒉ 高大:伟岸(魁伟,高直)。魁岸。

⒊ 高傲:岸忽(傲慢)。傲岸。

⒋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岸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

⒌ 古同“犴”,乡间牢狱。

统一码

岸字UNICODE编码U+5CB8,10进制: 23736,UTF-32: 00005CB8,UTF-8: E5 B2 B8。

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㟁厈垾屽堓屵

汉英互译

bank、shore

造字法

形声:从山、干声

English

bank, shore; beach, co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岸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 hǎn  ,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2) 同本义 [bank]

淇则有岸。——《诗·卫风·氓》

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荀子·宥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3) 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

岸芷汀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沿岸;起岸(把货物从船上搬运到岸上)

(5) 比喻高位 [high position]

诞先登于岸。(诞:发语词,无义。)——《诗·大雅·皇矣》

(6) 台阶 [steps]

襄岸夷涂。——张衡《西京赋》

词性变化

岸的拼音: àn  

〈词性:形〉

(1) 高傲 [lofty;haughty]

莫笑老翁犹气岸。——黄庭坚《定风波》

(2) 又如:傲岸(高傲,自高自大);岸异(独特不凡);岸谷(高傲;高深的山谷)

(3) 高 [high]

充为人魁岸,容貌其壮。——《汉书·江充传》

岸的拼音: àn  

〈词性:动〉

(1)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 [bare foreheaded]

[谢奕]岸帻笑咏。—— 房玄龄《晋书》

(2) 又如:岸巾(岸帻。表示无拘无束的样子)

常用词组

岸标、岸然、岸线

  拼音    注音  ㄗㄜˊ   繁体    
部首  巾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MHGM  仓颉  LBQMO  郑码  LICL  四角  45282  结构  左右电码  1614  区位  6493  统一码  5E3B  笔顺  丨フ丨一一丨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帻(幘)的拼音:zé(ㄗㄜˊ)  

⒈ 古代的头巾。

统一码

帻字UNICODE编码U+5E3B,10进制: 24123,UTF-32: 00005E3B,UTF-8: E5 B8 BB。

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帻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巾、责声

English

turban; conical ca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帻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巾,责声。本义:头巾)

(2) 同本义(包裹着头,中间露出头发,帻前高后低,然后加冠) [turban]

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 蔡邕《独断》

文武官皆免冠著帻。——《晋书·舆服志》

(3) 又如:丧帻;帻梁(古代包头的头巾)

(4) 犹冠。类似帽子的东西 [hat]

乃有秋花实,全如鸡帻丹。——宋· 梅尧臣《鸡冠》

(5) 又如:帻巾(头巾)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