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傲辟的拼音_ao pi是什么意思

傲辟

【拼音】: ào pì 【结构】: 傲(左右结构)辟(左右结构) 【繁体】: 傲闢

傲辟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亦作'傲僻'。傲辟(傲闢)[àopì]⒈亦作“傲僻”。

引证解释⒈见“傲僻”。

汉语大词典见“傲僻”。《汉语大词典》:傲僻  拼音:àopì亦作“傲辟”。傲慢邪僻。唐韩愈《东都遇春》诗:“乖慵遭傲僻,渐染生避性。”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风俗》:“其小人多尴尬而傲僻。”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严师之训童稚,鞭其傲辟,开其迷缪,惟恐其流于异学,陷于非人。”

其他释义1.见'傲僻'。

傲的意思

  拼音  ào   注音  ㄠ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WGQT  仓颉  OGSK  郑码  NCYM  四角  2824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0277  区位  1633  统一码  50B2  笔顺  ノ丨一一丨一フノ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傲的拼音:ào(ㄠˋ)  

⒈ 自高自大:骄傲。傲岸(形容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傲视。高傲。孤傲。

⒉ 藐视,不屈:傲然。傲霜斗雪。

统一码

傲字UNICODE编码U+50B2,10进制: 20658,UTF-32: 000050B2,UTF-8: E5 82 B2。

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㜜奡嫯慠敖

汉英互译

defy、proud

造字法

形声:从亻、敖声

English

proud, haughty, overbear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傲的拼音: ào  

〈词性:形〉

(1)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2) 同本义 [proud;arrogant]

傲,倨也。——《说文》

(3) 经传以敖为之

凡视上于面则敖。——《礼记·曲礼》

彼交匪敖。——《诗·小雅·桑柔》

不吴不敖。——《诗·周颂·丝衣》

敖而无足数者。——《史记·游侠传》

执币,傲。——《左传·文公九年》

齐音傲辟乔志。——《礼记·乐记》

图傲救世之士哉。——《庄子·天下》

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傲。——《贾子道术》

令尹甚傲而好兵,子必谨敬。——《韩非子·内储说下》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魏征《十三斩不克终疏》

(4) 又如:傲兀(高傲不屈的样子);傲睨(傲然睨视,形容倨傲,看不上一切);傲态

(5) 急躁 [irrascible;irritable;impatient]

不问而告谓之傲。——《荀子·劝学》

词性变化

傲的拼音: ào  

〈词性:动〉

(1) 傲慢而轻视 [despise]

民慕其利而傲其罪。——《韩非子·六反》

恃才傲物。 ——《南史·萧子显传》

(2) 如:傲俗(蔑视俗人);傲上(对上倨傲)

常用词组

傲岸、傲骨、傲慢、傲气、傲然、傲视

  拼音  bì pì   注音  ㄅ一ˋ ㄆ一ˋ   
部首  辛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NKUH  仓颉  SRYTJ  郑码  XMJS  四角  70241  结构  左右电码  6582  区位  1757  统一码  8F9F  笔顺  フ一ノ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辟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君主:复辟。

⒉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⒊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⒋ 古同“睥”,睥睨。

其他字义

辟(闢)的拼音:pì(ㄆ一ˋ)  

⒈ 开发建设:开辟。

⒉ 驳斥,排除:辟邪。辟谣。辟蠹。

⒊ 透彻:精辟。透辟。鞭辟入里。

⒋ 法,刑:大辟(古代指死刑)。

统一码

辟字UNICODE编码U+8F9F,10进制: 36767,UTF-32: 00008F9F,UTF-8: E8 BE 9F。

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避闢

汉英互译

break、keep away

造字法

会意:从尸、从辛、从口

English

law, rule; open up, develo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辟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 jié  ,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2) 同本义 [law]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

(3) 君主 [monarch]

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4) 又如:复辟

(5) 古称官吏 [official]

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

(6) 罪,罪行 [crime]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

词性变化

辟的拼音:   

〈词性:动〉

(1) 通“避”。回避,躲避 [avoid]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行辟人可也。——《孟子》

不辟死伤。——《荀子·荣辱》

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高祖尝(曾经)辟吏。——《史记·张丞相列传》

(2) 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3) 征召来授予官职 [appoint to an official position]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4) 另见   

其它字义的拼音:

辟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2) 同本义 [open]

辟,开也。——《说文》

辟四门。——《虞书》

辟户为之乾。——《易·系辞传》

唇吻翕辟。——《聊斋志异·促织》

语毕而宫门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辟阖(开合);辟翕(开合);辟门(开门。后比喻广开贤路,访求人才);辟面(辟头。开头,起首);辟道(开道);

(4) 开辟;开拓 [open up]

欲辟土地。——《孟子·梁惠王上》

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盐铁论·地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5) 又如:辟地(开辟疆域);辟土(开拓疆域)

(6) 驳斥 [refute]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又如:辟谣;辟佛(反佛教,驳斥佛理);辟驳(驳斥)

(8) 开垦 [reclaim]

农辟地。——《商君书·弱民》

隙地未尽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辟田(开垦田地。同辟土);辟治(开发治理);辟除(开垦)

(10) 屏除;驱除 [get rid of;remove;drive out]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为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辟邪(屏除邪恶)

词性变化的拼音:

辟的拼音:   

〈词性:形〉

开阔;宽广 [wide]

不若从炉塘道,稍迂而路辟。——《徐霞客游记》

辟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僻”。偏僻 [remote;out of-the-way]

秦国辟远。——《史记·范雎传》

(2) 邪僻 [evil]

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商君书·弱民》

(3) 另见   

常用词组

辟设、辟谣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