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与民同乐的意思

míntóng

与民同乐



拼音yǔ mín tóng lè

注音ㄩˇ ㄇ一ㄣˊ ㄊㄨㄥˊ ㄌㄜˋ

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例子人人都到五凤楼前,端门之下,插金花,赏御酒,国家与民同乐。(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戒指儿记》)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地位高的人。

感情与民同乐是中性词。

繁体與民同樂

近义与民偕乐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ǔ yù yú   
注音  ㄩˇ ㄩˋ ㄩ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GNGD  仓颉  YSM  郑码  AZA  四角  21127  结构  单一电码  5280  区位  5175  统一码  4E0E  笔顺  一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与(與)的拼音:yǔ(ㄩˇ)  

⒈ 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⒉ 给:赠与。与人方便。

⒊ 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⒋ 〔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⒌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其他字义

与(與)的拼音:yù(ㄩˋ)  

⒈ 参加:参与。与会。

其他字义

与(與)的拼音:yú(ㄩˊ)  

⒈ 同“欤”。

统一码

与字UNICODE编码U+4E0E,10进制: 19982,UTF-32: 00004E0E,UTF-8: E4 B8 8E。

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nd、attend、get along with、give、help、offer、take part in、wit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and; with; to; for; give, gr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与的拼音:

(1) 與   

(2) 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3) 另见 yǔ;yù  

基本词义

与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   ),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与无相与。——《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按,犹交也。

(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7) 奖赏 [reward]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商君书》

(8) 又如:与奖;与津贴

(9) 帮助;援助 [help]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注:“犹助也。”

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汉· 桓宽《盐铁论》

(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11) 随从;随着 [follow]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国语》

(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14) 等候,等待 [wait]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5) 如:岁不我与

(16) 允许 [permit]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

(17) 又如:与告(准假)

(18) 交付,偿还 [pay]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

(19) 又如:与利息

(20) 亲近 [be friend with]

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管子》

词性变化

与的拼音:

  

〈词性:名〉

(1) 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

(4) 类;同类 [kind]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与的拼音:

  

〈词性:介〉

(1) 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3)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的拼音:

  

<连>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与的拼音:

  

〈词性: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2) 另见 yú;yù  

常用词组

与夺、与共、与虎谋皮、与民更始、与其、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与人为善、与日俱增、与世长辞、与世沉浮、与世无争、与…无宁、与众不同

基本词义

与的拼音:

  

〈词性:动〉

(1) 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另见 yú;yǔ  

常用词组

与会、与闻

  拼音  mín   注音  ㄇ一ㄣˊ   
简体部首  乛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5画  
繁体部首  氏部  
五笔  NAV  仓颉  RVP  郑码  YYBH  四角  77747  结构  单一电码  3046  区位  3581  统一码  6C11  笔顺  フ一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民的拼音:mín(ㄇ一ㄣˊ)  

⒈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⒉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⒊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⒋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⒌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⒍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⒎ 同“苠”。

统一码

民字UNICODE编码U+6C11,10进制: 27665,UTF-32: 00006C11,UTF-8: E6 B0 91。

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ivilian、folk、the peop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民的拼音: mín  

〈词性:名〉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common people]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man;person;human being;mankind]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词性变化

民的拼音: mín  

〈词性:形〉

(1) 民间的 [folk;among the people]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常用词组

民办、民兵、民不堪命、民不聊生、民船、民法、民防、民房、民愤、民风、民歌、民工、民国、民航、民间、民间故事、民间文学、民警、民力、民品、民情、民穷财尽、民权、民生、民事、民俗、民庭、民团、民望、民校、民心、民谣、民意、民营、民用、民怨、民怨沸腾、民乐、民运、民贼、民政、民脂民膏、民众、民主、民主党派、民主集中制、民族

  拼音  tóng tòng   注音  ㄊㄨㄥˊ ㄊㄨㄥˋ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MGKD  仓颉  BMR  郑码  LD  四角  7722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0681  区位  4512  统一码  540C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同的拼音:tóng(ㄊㄨㄥˊ)  

⒈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⒉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⒊ 和,跟:同流合污。

⒋ 姓。

其他字义

同的拼音:tòng(ㄊㄨㄥˋ)  

⒈ 〔胡同〕见“胡”。

统一码

同字UNICODE编码U+540C,10进制: 21516,UTF-32: 0000540C,UTF-8: E5 90 8C。

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仝詷

汉英互译

alike、be the same as、in common、same、togeth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冂一、从口

English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动〉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  ),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converge]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be the same as]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participate in;share]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in common]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uniform;unified;unitary]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词性变化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副〉

(1) 共同。到一处[together;jointly]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tong]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a unit of land measurement]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wine vessel]

(4) 姓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介〉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with]。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for]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连〉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and;with]。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常用词组

同案、同案犯、同案分离、同班、同班、同班同学、同伴、同胞、同胞、同辈、同病、同病相怜、同步、同侪、同仇敌忾、同窗、同窗、同床异梦,同床各梦、同党、同道、同等、同等对待、同等学历、同调、同恶相济、同犯、同房、同甘共苦、同感、同根词、同庚、同工同酬、同工异曲、同归、同归殊途、同归于尽、同行、同好、同花、同伙,同夥、同级、同居、同科、同乐、同类、同僚、同列、同龄、同流合污、同路、同门、同盟、同名、同名同姓、同命、同命运共呼吸、同谋、同年、同袍、同期、同气、同气连枝、同情、同情心、同人、同上、同生共死、同声、同时、同室操戈、同事、同事、同是天涯沦落人、同岁、同位素、同位语,同位词、同温层、同喜、同乡、同心、同心并力、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同行、同性、同性恋、同性恋恐怖、同姓、同学、同样、同业、同一、同一、同意、同义词、同音、同音词、同寅、同源、同志、同舟共济、同宗、同族

基本词义

同的拼音:

(1) 衕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拼音  lè yuè yào lào   
注音  ㄌㄜˋ ㄩㄝˋ 一ㄠˋ ㄌㄠˋ   繁体    
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QII  五笔98  TNII  仓颉  HVD  郑码  RHKO  四角  72904  结构  单一电码  2867  区位  3254  统一码  4E50  笔顺  ノ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乐(樂)的拼音:lè(ㄌㄜˋ)  

⒈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⒉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⒊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⒋ 笑:这事太可乐了。

其他字义

乐(樂)的拼音:yuè(ㄩㄝˋ)  

⒈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⒉ 姓。

其他字义

乐(樂)的拼音:yào(一ㄠˋ)  

⒈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其他字义

乐(樂)的拼音:lào(ㄌㄠˋ)  

⒈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统一码

乐字UNICODE编码U+4E50,10进制: 20048,UTF-32: 00004E50,UTF-8: E4 B9 90。

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樂楽㦡

汉英互译

be amused、be glad to、cheerful、enjoy、happy、joyful、music

相关字词

忧、苦、哀、悲

造字法

原为象形

English

happy, glad; enjoyable; mus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乐的拼音:

  

〈词性:动〉

(1) 喜悦;愉快 [happy;cheerful;joyful]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并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乐嬉嬉(喜悦貌);乐悦(欢喜);乐笑(欢笑);乐胥(喜乐);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乐好(爱好);乐志(愉悦心志)乐心(心里快乐);乐利(快乐与利益);乐易(和乐平易);乐郊(乐土);乐处(快乐的所在)

(3) 安乐 [easy]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4) 又如:乐欣(安乐欢欣);乐佚(悠闲安乐);乐安(安乐);乐郊(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乐居(安乐的住所);乐国(安乐的地方)

(5) 乐于;安于 [be glad to; take delightin; be happy to]

英雄乐业。——《资治通鉴》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亦乐生焉。——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6) 又

先生乐游。

(7) 又如:乐助(乐意助成);乐用(乐于用命);乐士(喜爱贤士);乐育(乐于教育、培养人才);乐业(乐于本业);乐愿(乐意,情愿);乐成(乐于成全)

(8) 感到快乐,享受 [enjoy]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第一个“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9) 笑 [laugh]。如:乐得合不上嘴;乐眼(犹笑眼);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

词性变化

乐的拼音:

  

〈词性:名〉

(1) 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woman and song]

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国语》

(2) 乐趣 [delight;joy;pleasure]

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水之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

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

(4) 姓

(5) 另见 yuè  

常用词组

乐不可极、乐不可言、乐不可支、乐道、乐得、乐观、乐和、乐呵呵、乐极则悲、乐乐陶陶、乐趣、乐融融、乐善好施、乐事、乐岁、乐陶陶、乐天、乐天派、乐天知命、乐土、乐业、乐以忘忧、乐意、乐于、乐园、乐滋滋、乐子

基本词义

乐的拼音:

yuè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 同本义 [music]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礼记·乐记》

伶伦作乐。——《礼记·世本》

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周礼·保氏》

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

和乐之本。

置酒设乐。——《汉书·李广苏建传》

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

(5) 乐器 [instrument]

乐既和奏。——《诗·小雅·宾之初筵》

太师抢乐,箕子拘囚。——司马贞《索隐述赞》

(6) 又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7) 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musician]

乐具入奏。——《诗·小雅·楚茨》

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论语》

(8) 又如:乐妇(歌妓);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乐女(古代女乐工)

(9) 姓

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后汉书·列女传》

词性变化

乐的拼音:

yuè  

〈词性:动〉

(1) 唱,用口发音乐音 [sing]

比单而乐之。——《礼记》

(2) 奏乐 [play]

殿上酒九行,使相乐曲。——《辽史》

(3) 又如:乐钟(能发出音乐声响的自鸣钟);乐手(演奏音乐的人);乐生(奏乐歌舞的人员);乐童(奏乐的童子)

(4) 另见   

常用词组

乐池、乐队、乐府、乐感、乐歌、乐官、乐工、乐户、乐迷、乐律、乐谱、乐器、乐请、乐曲、乐沙、乐师、乐坛、乐团、乐舞、乐音、乐章、乐正

与民同乐: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