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óu guāng yáng shēng
注音一ㄡˊ ㄍㄨㄤ 一ㄤˊ ㄕㄥ
解释流传荣誉,播扬名声。
出处清·钱谦益《吴中名贤表扬续议》:“列郡之中,亦有弓旌贲及,著作繁富,游光扬声,倾动海内者矣。”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游光扬声是中性词。
繁体游光揚聲
动物生肖牛,虎,蛇
游的拼音:yóu(一ㄡˊ)
⒈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游水。
⒉ 不固定:游资。游走。游牧。游行。游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游击。游弋。游离。游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⒊ 河流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
⒋ 交往,来往:交游。
⒌ 从容地行走:周游。游历。游逛。游兴(xìng )。游记。游说(shuō )。游山玩水。
⒍ 姓。
游字UNICODE编码U+6E38,10进制: 28216,UTF-32: 00006E38,UTF-8: E6 B8 B8。
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旒㳺汓遊
swim、travel、wander
逛
形声
to swim; float, drift; wander, roam
详细解释◎ 游的拼音: yóu
〈词性:名〉
(1) (形声)
(2) 同本义 [flag’s streamer]
游,旌旗之流也。——《说文》
为下国缀旒。——《诗·长发》
鞶厉游缨,昭其数也。——《左传·桓公十二年》
(3) 江河的一段 [reach]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秦风》
(4) 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5) 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 [a call bird]
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文选·潘岳·射雉赋》
(6) 古水名 [You River]。淮河下游分支。由今江苏省涟水县、灌南县至连云港市入黄海
(7) 姓
◎ 游的拼音: yóu
〈词性:动〉
(1) 人或动物在水里浮行或潜泳 [swim]
其父善游。——《吕氏春秋·察今》
子岂遽善游。
鱼游于沸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游鱼细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2) 流动,不固定 [wander about]
皆若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游衍(游游衍衍。游荡;游乐;干干停停,拖延时间);游花插趣(游荡作乐);游回磨转(团团转);游行(到处漫游)
◎ 游的拼音:
遊、邎 yóu
〈词性:动〉
(1) 遨游;游览;游玩,优游逍遥 [travel]
噬肯来遊。——《诗·唐风·有杕之杜》
遊毋倨。——《礼记·曲礼》。注:“行也。”
膳饮从于遊。——《礼记·王制》。注:“谓出入上观。”
厥壤可遊。——《封禅文》。注:“遨也。”
文王不敢盘于遊用。——《书·无逸》
同游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余游巴黎。——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游春白相(春游;踏青);游学呈子(报告本人外出,请求保留学籍的呈文);游仙(漫游仙界)
(3) 结交;交游 [associate with]
此真吾所愿从游。——《史记·郦生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游艺(外出游学,以文交友);游合(交游聚会);游从(相随同游;交往,特指与长辈交往);游集(从各处来聚集)
(5) 闲逛,悠闲无所事事 [stroll]。如:游营撞尸(骂人话。指到处游逛的人);游花浪子(不务正业,一味吃喝嫖赌寻欢作乐的人);游头浪子(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游勇(失去统属的逃散的兵士)
(6) 行走;飞行;巡行 [move about]。如:游营(游行示众);游禽(飞鸟);游骑(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
(7) 游说;宣扬 [go about selling an idea]
孔子东游。——《列子·汤问》
(8) 又如:游夫(游说的人);游化(潜移默化;云游教化);游慝(凭借游说从事邪恶活动)
(9) 孝察,学习 [investigate;learn]
游于三辅。——《后汉书·张衡传》
(10) 出访 [visit]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 游的拼音: yóu
〈词性:形〉
虚浮不实 [groundless]。如:游嘴(游花。油腔滑调,善于狡辩);游文(浮泛的文字);游言(浮夸不实的言论);游财(浮财);游词(浮夸轻薄的言辞);游滑(油滑);游语(戏谑的、挑逗的言辞)
游伴、游标,游标尺、游标卡尺、游程、游船、游春、游荡、游冬、游动、游动、游动哨、游斗、游惰、游方、游逛、游宦、游魂、游击、游击队、游击区、游记、游街、游客、游览、游廊、游乐、游离、游离、游历、游民、游目、游牧、游气,游气儿、游憩、游人、游刃有余、游散、游僧、游山玩水、游赏、游食、游手、游手好闲、游耍、游水、游说、游丝、游艇、游玩、游嬉、游戏、游戏场、游隙、游侠、游侠儿、游侠骑士、游仙诗、游乡、游行、游兴、游学、游医、游移、游弋、游艺、游艺会、游泳、游于三辅、游转、游子、游踪、游走
光的拼音:guāng(ㄍㄨㄤ)
⒈ 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阳光。月光。火光。光华(明亮的光辉)。
⒉ 荣誉: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光顾。光复。
⒊ 使显赫:光大。光宗耀祖。
⒋ 景物:春光明媚。
⒌ 光滑:光滑。光洁。光泽。
⒍ 完了,一点不剩:杀光烧光。吃光用光。
⒎ 露着:光膀子。
⒏ 单,只:光剩下一口气。
⒐ 姓。
光字UNICODE编码U+5149,10进制: 20809,UTF-32: 00005149,UTF-8: E5 85 89。
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㫕灮炗炚炛烡
light、ray、honour、merely、naked、scenery、smooth
会意:从小、从兀
light, brilliant, shine; only
详细解释◎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light;ray]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color and lustre]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honor;glory]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time]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 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时间]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scenery]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favor]。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sun,moon,star]。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grace the occasion with sb.'s presence]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 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形〉
(1) 光明,明亮 [bright]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 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滑 [smooth]
白沙青石光无泥。——唐· 杜甫《中丞严公雨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4) 又如:这种纸很光;磨光;光出律(光滑);光碌碌(光圆滚动的样子);光圆(光滑圆溜);光油油(光滑明亮)
(5) 裸露 [naked;bare]
光头圆脑作僧看。——宋· 郑清之《咏茄》
(6) 又如:光出溜(光秃);光塌塌(光秃秃的样子);光板板(平而裸露的)
(7) 空,净尽 [with nothing left]。如:当光;赔光;输光;吃光;光鞑剌(方言。空荡荡;空旷无物)
(8) 通“广”( guǎng )。广大,宽阔 [vast]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尧典》
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9) 又如:地光(地域广大)
◎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动〉
(1) 照耀 [shine;illuminate]
惟公德明光于上下。——《书·洛诰》
(2) 又如:光烛(照耀)
(3) 增辉,发扬光大 [glorify]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光宗耀祖;光国(为国争光);光德(显扬有德之人);光价(显扬其身价);光演(光大延续);光昌(显扬昌盛);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
◎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副〉
仅仅,单 [alone;merely;only]。如:不光为我,也是为他;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光考虑个人
光巴、光斑、光板、光板儿、光标、光波、光彩、光彩、光彩夺目、光灿灿、光程、光赤、光大、光导纤维、光点、光电、光度、光风霁月、光缝、光复、光杆儿、光感应、光顾、光怪陆离、光光、光棍、光棍儿、光合作用、光盒、光华、光华、光滑、光环、光辉、光辉、光辉灿烂、光火、光降、光洁、光解、光解、光景、光景、光阑、光缆、光亮、光量、光临、光溜、光溜溜、光芒、光面、光明、光明、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光能、光年、光谱、光气、光前裕后、光圈、光热、光荣、光润、光栅、光束、光速、光堂堂、光趟、光天化日、光头、光头、光秃、光秃秃、光雾、光纤、光鲜、光线、光学、光压、光艳、光焰、光焰万丈、光洋、光耀、光耀、光耀、光阴、光阴似箭、光源、光晕、光泽、光照、光照、光针、光锥、光子、光宗耀祖
扬(揚)的拼音:yáng(一ㄤˊ)
⒈ 簸动,向上播散:扬水。扬场(cháng )。扬汤止沸。
⒉ 高举,向上:扬手。扬帆。趾高气扬。扬眉吐气。
⒊ 在空中飘动:飘扬。
⒋ 称颂,传播:扬言。扬威。颂扬。扬弃。扬名。
⒌ 姓。
扬字UNICODE编码U+626C,10进制: 25196,UTF-32: 0000626C,UTF-8: E6 89 AC。
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揚飏敭䬗
raise、winnow
抑
形声:左形右声
scatter, spread; praise
详细解释◎ 扬的拼音:
揚、敭 yá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昜( yáng )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 同本义 [raise;lift]
扬,飞举也。——《说文》
扬,举也。——《小尔雅》
杜篑洗而扬觯。——《礼记·檀弓》
盥洗扬斛。——《礼记·乡饮酒义》
南扬弓。——《仪礼·乡射礼》
扬其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扬鞭语曰。——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风扬积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扬帆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扬楫(行船);扬袂(举袖);扬眉(举目);扬旌(高举军旗);扬麋(扬眉);扬觯(举起酒器);扬鞭(挥鞭);扬臂(振臂);扬徽(挥动军旗);扬刃(挥动锋刃)
(4) 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fly high]
只因朝廷无驾驭,遂令草泽有鹰扬。——《水浒全传》
飘风起兮扬尘埃,走鬯罔兮乍东西。——汉· 王逸《九思·逢尤》
(5) 又如:扬蕤(彩带飘舞);扬尘(激起尘土);扬饭(扬去饭的热气)
(6) 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谷物等] 以便扇去废物 [winnow]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7) 又如:用连枷打谷后,他们又扬谷
(8) 提高声音 [aloud]
不吴不扬。——《诗·鲁颂·泮水》
(9) 又如:扬言(大声地说);扬音(谓发出高亢的声音);扬歌(高声歌唱);扬嚷(高声叫嚷)
(10) 发扬,发挥 [develop;make the most of]
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礼记·乐记》
扬文欲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振作,昂扬 [display vigor;high-spirited]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12) 显示;夸耀 [show;praise]
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汉书》
(13) 又如:扬美(称扬优点);扬清(谓称扬美德);扬善(宣扬好人好事);扬称(赞扬)
(14) 传播 [propagate]。如:扬铃打鼓(喧嚷得大家都知道);扬条(揭发别人阴私;传扬别人短处);扬芳(传播芳香);扬馨(播散香气)
(15) 仰 [lift]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礼记·玉藻》
◎ 扬的拼音:
揚 yáng
〈词性:名〉
(1) 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brow]
清扬婉兮。——《诗·齐风·猗嗟》
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唐·卢仝》
(2) 过长过高的树枝 [long branch]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3) 古九州之一 [Yang prefecture]。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4) 姓
扬长、扬长避短、扬长而去、扬场、扬程、扬帆、扬幡招魂、扬风,扬风儿、扬谷、扬谷机、扬花、扬剧、扬厉、扬眉吐气、扬名、扬旗、扬其波、扬起、扬气、扬弃、扬琴、扬清激浊、扬搉、扬声、扬声器、扬升、扬水、扬水站、扬汤止沸、扬威、扬言、扬扬、扬扬得意、扬州八怪、扬子鳄、扬子江
声(聲)的拼音:shēng(ㄕㄥ)
⒈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⒉ 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⒊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⒋ 名誉:名声。
⒌ 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声字UNICODE编码U+58F0,10进制: 22768,UTF-32: 000058F0,UTF-8: E5 A3 B0。
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磬聲
make a sound、reputation、sound、tone、voice
形声:从耳、声殳声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详细解释◎ 声的拼音:
聲 sh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 )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sound;voice]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music;poet]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reputation]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 声的拼音:
聲 shēng
〈词性:动〉
(1) 发声 [make a sound]。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sing]。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 声的拼音:
聲 shēng
〈词性:量〉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声辩、声波、声部、声场、声称、声带、声碟、声调、声东击西、声干扰、声光、声华、声价、声价十倍、声控、声口、声浪、声泪俱下、声量、声门、声名、声名大噪、声名狼藉、声明、声母、声纳、声能、声频、声谱、声气、声气相求、声腔、声情、声请、声喏、声色、声色俱厉、声嗓、声势、声说、声嘶力竭、声诉、声速、声态、声讨、声望、声威、声闻过情、声问、声息、声响、声学、声训、声压、声言、声扬、声音、声音笑貌、声域、声誉、声誉大振、声誉鹊起、声冤、声援、声源、声乐、声韵、声韵学、声张、声子、声罪致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