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鹰视虎步的意思

yīngshì

鹰视虎步



拼音yīng shì hǔ bù

注音一ㄥ ㄕˋ ㄏㄨˇ ㄅㄨˋ

解释见“鹰视狼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杀之性,不可亲也。”

用法作定语、宾语;指人举止。

感情鹰视虎步是中性词。

繁体鹰視虎步

近义鹰视狼步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īng   注音  一ㄥ   繁体    
部首  鸟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86  YWWG  五笔98  OWWG  仓颉  IOGM  郑码  TGNR  四角  0022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7751  区位  5105  统一码  9E70  笔顺  丶一ノノ丨ノ丨丶一一一丨一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鹰(鷹)的拼音:yīng(一ㄥ)  

⒈ 鸟类的一科,猛禽类,嘴钩曲,趾有钩爪,十分锐利,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猎人可驯养帮助打猎:鹰犬。鹰隼(鹰和隼,喻凶猛或凶猛的人)。鹰视狼步(喻人举止凶狠)。

统一码

鹰字UNICODE编码U+9E70,10进制: 40560,UTF-32: 00009E70,UTF-8: E9 B9 B0。

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鷹䧹

汉英互译

a bird of Jove、eagle、hawk、king of birds

造字法

形声:从鸟、雁声

English

falcon; Accipiter species (var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鹰的拼音: yī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鸟。本义:鹰属的各种鸟) 同本义 [hawk]许多白天活动的隼形目(Falconiformes)隼亚目(Falcones)猛禽,是鹰科(Accipitridae)部分种类鸟的通称,一般指鹰属各种鸟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唐· 白居易《放鹰》

(2) 又如:鹰鸷(猛禽);鹰人(驯鹰的人);鹰师(训练老鹰的人);鹰架(用竹木制成、用来提取重物的支架;亦指老鹰栖立的架子);鹰拿燕雀(比喻容易攫取捕捉);鹰觑鹘望(形容眼光如鹰鹘般锐利)

(3) 比喻爪牙 [cat’s paw]。如:鹰儿爪(爪牙;帮凶);鹰犬(比喻为虎作伥供人指使行恶的爪牙)

(4) 形容勇猛,激进 [of valour;intrepid]。如:鹰胜(喻指勇士);鹰派(国际名词。好战派)

(5) 形容凶狠,贪戾 [ferocious;violent]。如:鹰视狼顾(形容窥视而欲有所攫取);鹰扬(喻大逞淫威);鹰视(飞鹰欲攫取食物时,露出凶狠的目光。比喻贪戾之人,瞻视如鹰);鹰视狼步(视物如鹰,行步如狼。形容外貌凶狠);鹰瞵鹗视(视物如鹰鹗。形容威猛凶悍,伺机猎取的样子)

(6) 威武,雄健 [powerful;mighty]。如:鹰武(威武。比喻大展雄才);鹰扬(威武,逞威,如鹰之飞扬)

常用词组

鹰鼻鹞眼、鹰派人物、鹰犬、鹰隼、鹰洋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繁体    
部首  见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YMQ  仓颉  IFBHU  郑码  WSLR  四角  37212  结构  左右电码  6018  区位  4251  统一码  89C6  笔顺  丶フ丨丶丨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视(視)的拼音:shì(ㄕˋ)  

⒈ 看: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⒉ 亲临某事:视事。视察。

⒊ 看待:藐视。重视。等闲视之。

⒋ 看望:探视。省(xǐng   )视。

⒌ 比照:“天子之卿受地视侯”。

⒍ 古同“示”,表明。

统一码

视字UNICODE编码U+89C6,10进制: 35270,UTF-32: 000089C6,UTF-8: E8 A7 86。

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視眂眎

汉英互译

inspect、look at、regard、watch

相关字词

瞅、顾、观、看、瞥、瞧、望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

English

look at, inspect, observe, s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视的拼音:

視、眡、眎 shì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 同本义 [look at]

视,瞻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墨子·辞过》

子兴视夜。——《诗·郑风·子曰鸡鸣》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熟视之。——《战国策·齐策》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视探(看望,探望);视瞻(顾盼的目光);视日(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注视太阳);视远步高(高视阔步);视习(见习)

(4) 考察,察看,审察 [inspect]

视其所以。——《论语·为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5) 又如:视师(视察军队);视草(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视药(查看汤药);视荫(观察日影)

(6) 治理,处理 [administer;treat]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视朝(天子朝临治理政事);视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称“视篆”)

(8) 看待 [regard;look upon]

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 苏洵《六国论》

然言其户,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视遇(看待,照顾);视同膜外(视若无睹;漠不关心);视民如伤(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视为同路人;视伟(看重)

(10) 通“示”。向…表示 [show]

指视我。——《汉书·周勃传》

视民不奢。——《汉书·晁错传》。师古曰:“视读曰示。”

视民不恌。——《诗·小雅·鹿鸣》

亦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11) 又如:视化(显示教化。视,同“示”)

(12) 比照 [compare]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视秩(比照品级次第)

(14) 效法 [imit]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书·太甲中》

(15) 又如:视效(仿效;效法)

(16) 接纳 [admit]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

(17) 照顾,照看 [care for]。如:视护(照看护理);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视寝(侍寝);视养(照料养育);视候(看望,问安)

(18) 发令 [give order]。如:视师(督率军旅);视撝(指挥。视与指通)

词性变化

视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眼;眼力;视线 [sight;vision]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视流(目光流转,不专注于一物);视躁(目光不定的样子);视端(目光端正)

(3) 水名。即“涀水” [Shi River]。在河南省叶县西

常用词组

视差、视察、视而不见、视界、视距、视觉、视力表、视盲、视区、视如粪土、视如敝屣、视如寇仇、视如土芥、视若路人、视若无睹、视事、视死如归、视死如饴、视听、视同儿戏、视网膜、视为畏途、视险如夷、视线、视学、视野、视阈、视遇

  拼音    注音  ㄏㄨˇ   
部首  虍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HAMV  五笔98  HWV  仓颉  YPHN  郑码  IH  四角  2121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5706  区位  2702  统一码  864E  笔顺  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虎的拼音:hǔ(ㄏㄨˇ)  

⒈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⒉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⒊ 古同“唬”,威吓。

⒋ 古同“琥”,琥珀。

统一码

虎字UNICODE编码U+864E,10进制: 34382,UTF-32: 0000864E,UTF-8: E8 99 8E。

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俿乕虝

汉英互译

tiger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虎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insect]。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词性变化

虎的拼音:   

〈词性:形〉

(1) 比喻威武勇猛 [brave]。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虎的拼音:   

〈词性:动〉

(1) 〈词性: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suddenly turn hostile]。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intimidate]。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3) 另见   

常用词组

虎背熊腰、虎贲、虎彪彪、虎步、虎伥、虎符、虎骨、虎骨酒、虎虎、虎将、虎踞龙盘、虎口、虎口拔牙、虎口余生、虎狼、虎落平川、虎气、虎生生、虎视、虎视眈眈、虎视鹰瞵、虎势、虎跳峡、虎头虎脑、虎头牢房、虎头蛇尾、虎威、虎穴、虎牙、虎崽、虎掌、虎踪猫迹

基本词义

虎的拼音:   

另见   

常用词组

虎不拉

  拼音    注音  ㄅㄨˋ   
部首  止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HIR  五笔98  HHR  仓颉  YLMH  郑码  IIKO  四角  21201  结构  上下电码  2975  区位  1829  统一码  6B65  笔顺  丨一丨一丨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步的拼音:bù(ㄅㄨˋ)  

⒈ 行走:步兵。步行(xíng   )。徒步。信步。闲步。固步自封。望而却步。

⒉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步韵。步其后尘。步武前贤。

⒊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步伐。步测。寸步难行。

⒋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步骤。初步。

⒌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⒍ 古同“埠”,多用于地名。

⒎ 姓。

统一码

步字UNICODE编码U+6B65,10进制: 27493,UTF-32: 00006B65,UTF-8: E6 AD A5。

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埠歨歩踄

汉英互译

step、pac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tep, pace; walk, stro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步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2) 同本义 [walk]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3)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4) 以脚步测量远近 [measure]。如:步一步两房之间的距离;步景(测量日影);步量(用脚步测量);步弓(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

(5) 按照,跟着;跟随 [follow]

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毛泽东《浣溪沙》

(6) 又如:步人后尘;步武(追随前人脚步而行);步趾(犹追随);步趋(追随,效法)

(7) 踏 [step on]。如:步斗(步玄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步舞(踏步起舞)

(8) 推算;测算 [calculate;reckon]

迎日步气。——《时令论上》

(9) 又如:步天(测算天体);步漏(推算时刻);步历(推算岁时节候)

词性变化

步的拼音:   

〈词性:名〉

(1) 脚步,步伐 [step]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公府步(方步),冉冉府中趋。——《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放步(迈开大步);阔步(迈大步);碎步(小而快的步子);纵步(放开脚步)

(3) 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pace]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 又如:跑步;大踏步;步伐(行走的步子);朝门走了两步,停了下来

(5) 通常是连续发生的一次行动、一个步骤 [step;procedure]。如:下一步怎么办;初步(第一阶段)

(6) 步兵(诸兵种之一) [infantry]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

(7) 又如:步士(步兵);步队(步兵队伍);步骑(步兵与骑兵);步哨(专任警戒的士兵)

(8) 时运,命运 [luck]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诗·大雅·桑柔》

(9) 又如:不幸落到这一步;后步(余地);地步(处境;景况)

(10) 埠 [dock],水边停船处

宅有新屋,步有新船。——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柳宗元《铁炉步志》

(11) 姓

步的拼音:   

〈词性:量〉

长度单位,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舆六尺,六尺为步。——《史记·秦始皇本纪》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常用词组

步兵、步步进逼、步步高升、步步为营、步调、步伐、步后尘、步话机、步履、步履如飞、步枪、步趋、步入、步哨、步师、步态、步态蹒跚、步行、步韵、步障、步骤、步子、步走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