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燕幕自安的意思

yànān

燕幕自安



拼音yàn mù zì ān

注音一ㄢˋ ㄇㄨˋ ㄗˋ ㄢ

解释比喻处危境而不自知。

出处清·柯超《辛壬琐记》:“[太平军]特于郡城北门外沿江一带建筑炮台数座,城上排列大炮,尚欲逞螳臂之力,燕幕自安。”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燕幕自安是中性词。

繁体燕幙自安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àn yān   注音  一ㄢˋ 一ㄢ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火部  
五笔86  AUKO  五笔98  AKUO  仓颉  TLPF  郑码  EARU  四角  44331  结构  上中下电码  3601  区位  4964  统一码  71D5  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丨一一ノフ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燕的拼音:yàn(一ㄢˋ)  

⒈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燕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燕侣。燕雀处(chǔ  )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⒉ 轻慢:“燕朋逆其师”。

⒊ 古同“宴”,安闲,安乐。

⒋ 古同“宴”,宴饮。

其他字义

燕的拼音:yān(一ㄢ)  

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燕赵。燕山。燕京。

⒉ 姓。

统一码

燕字UNICODE编码U+71D5,10进制: 29141,UTF-32: 000071D5,UTF-8: E7 87 95。

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宴㷼䴏觾郾鷰

汉英互译

swallow

造字法

象形:像燕子形

English

swallow (bird); comfort, enjo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燕的拼音: Yān  

〈词性:名〉

(1) 古国名 [Yan state]

(2) 周代诸侯国名。本作:匽、郾。姬姓;周召公之后,世称北燕,拥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后灭于秦

燕赵韩魏。——《战国策·齐策》

欲亡赵走 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畏 赵。

燕赵之君。—— 宋· 苏洵《六国论》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互文,收藏、经营、精英均指金玉珍宝。)—— 唐· 杜牧《阿房宫赋》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燕,古代燕国,这里指北京地区。)—— 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周代诸侯国名。姞姓;开国君主伯倏。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4) 五代初,刘守光据幽州(今河北省北部)所建国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燕王,吾所立。(燕王,指燕王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 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5) 河北省的别称 [Hebei province]。周时为北燕旧地。也指河北省北部

(6) 山名,燕山 [Yanshan mountain],在河北省和北京市

(7) 姓

(8) 另见 yàn  

常用词组

燕山

基本词义

燕的拼音: yà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2) 同本义 [swallow]

燕燕于飞。——《诗·邶风·燕燕》

来降燕乃睇。——《夏小正》

燕雁代飞。——《淮南子·地形》

燕巢于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归燕略无三月事。——宋· 洪迈《容斋续笔》

(3) 又如:燕侣莺俦(比喻夫妻和美);燕贺(燕雀相贺。用作新屋落成及升官等喜事的贺词);燕子(家燕的通称);燕户(燕巢);燕儿(雏燕;燕子);燕尾(燕子的尾羽);燕雨(有燕子绕飞其间的小雨);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燕巢上的泥;燕子衔泥筑巢);燕室(燕巢。比喻家国);燕处焚巢(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4) 白颈鸦 [white-neck duck]

燕,白颈鸟。——《尔雅》

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鸟。——《小尔雅》。按,大于雅鸟而小于慈鸟。

词性变化

燕的拼音: yàn  

〈词性:形〉

(1) 假借为“安”。安逸;安乐 [peaceful and carefree;easy]

虞吉有它不燕。——《易·中孚》

燕笑语兮。——《诗·小雅·蓼萧》

吉甫燕喜。——《诗·小雅·六月》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又如:燕户(闲君之室);燕休(闲居;休息);燕令(帝王退朝闲居时所发的命令);燕宇(供休息用的屋宇);燕安(安宁太平;心神安定);燕安鸩毒(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燕私(闲居休息);燕坐(安坐;闲坐);燕居(退朝而处;闲居);燕安(安适满足);燕祉(安乐幸福);燕笑(犹欢笑);燕尔新婚(和谐的新婚);燕适(安适);燕燕(安适的样子;和乐的样子);燕誉(安乐)

(3) 接近;亲近 [close;intimate]。如:燕好(友好);燕狎(亲近);燕昵(亲昵;亲热);燕会(亲昵相会);燕语(亲切交谈);燕诲(谓亲近之而加以教诲);燕莺(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燕的拼音: yàn  

〈词性:动〉

(1) 亵渎;轻慢 [slight;profane]

宋音燕女溺志。——《礼记·乐志》

燕朋逆其师。

(2) 又如:燕诬(信口开河,说话轻慢);燕朋(轻慢朋友);燕辟(谓轻慢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燕亵(亲昵猥亵)

(3) 通“宴”。宴饮;宴请 [entertain (to dinner)]

嘉宾式宴以敖。——《诗·小雅·鹿鸣》

燕乐之钟磬。——《仪礼·燕礼》

则王以息燕。——《考工记·梓人》

(4) 又如:燕豆(古代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燕狎(宴饮);燕客(宴请宾客);燕俎(宴饮。亦宴席)

(5) 另见 yān  

常用词组

燕尔、燕颔虎颈、燕好、燕鴴、燕乐、燕侣、燕麦、燕麦粥、燕雀、燕雀处屋、燕雀乌鹊、燕尾服、燕窝、燕饮、燕语莺声、燕乐、燕子

  拼音    注音  ㄇㄨˋ   
简体部首  巾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巾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AJDH  仓颉  TAKB  郑码  EKGL  四角  44227  结构  上下电码  1612  区位  3627  统一码  5E55  笔顺  一丨丨丨フ一一一ノ丶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幕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覆着在上面的帐:帐幕。夜幕。幕天席地。

⒉ 垂挂在舞台前部的帷帐:幕布。幕后。开幕。银幕。帷幕。

⒊ 古代战争期间将帅办公的地方:幕府。幕宾。幕僚。

⒋ 戏剧较完整的段落,亦喻生活中的情景:序幕。独幕剧。

⒌ 古代作战时用的铁制臂甲和腿甲。

⒍ 覆盖:“解朝服而幕之”。

⒎ 古同“漠”,沙漠。

统一码

幕字UNICODE编码U+5E55,10进制: 24149,UTF-32: 00005E55,UTF-8: E5 B9 95。

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幙縵幔曼

汉英互译

act、curtain、screen、veil

造字法

形声:从巾、莫声

English

curtain, screen, t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幕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巾,莫声。本义:覆布,帐篷的顶布)

(2) 同本义 [cover fabric]

幕,帷在上曰幕。——《说文》

舞于鲁君之幕下。——《谷梁传·定公十年》

楚幕有乌。——《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举袂成幕。(袂:mèi  :袖子)——《战国策·齐策一》

(3) 又如:幕幕(覆布周密的样子);幕燕(筑巢于幕上的燕子);幕下(帐幕之下;幕府中)

(4) 帐幕;篷帐 [curtain;tent]

风动将军幕。——杜甫《西山》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杜甫《后出塞》

(5) 又如:幕庭(营帐前的空地);幕帷(帐幕);幕席(帐幕和座席;幕宾的职位);幕竿(张帐幕用的长竿)

(6) 垂挂的帘幕 [curtain;screen]

文窗绣户盘绮幕。——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三》

(7) 又指舞台上的幕布。如:大幕;边幕;幕屋(用帷幕临时围成的房屋)

(8) 移动的微粒等形成的遮蔽 [veil]。如:烟幕;弹幕

(9) 戏剧或歌剧中按剧情划分的段落之一 [act]。如:三幕六场

(10) “幕府”的简称。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的府署 [office of the commanding officer]。如:幕下(幕府中);幕位(办公处所);幕职(幕府中的职位)

(11) 幕府聘用的僚属 [commanding officer]。如:幕士(幕客);幕吏(泛指属吏);幕官(幕僚);幕胥(泛指掌文书的官员);幕游(离乡当幕友)

(12) 一段情景 [scene]。如:生活的一幕

(13) 团体正式的或准备性质的会议 [session]。如:开幕;闭幕

(14) 假借为“漠”。沙漠 [desert]

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比年遣大将军卫青、 霍去病攻 祁连绝大幕。——《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15) 姓

词性变化

幕的拼音:   

〈词性:动〉

覆盖 [cover]

雪幕其顶。——《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常用词组

幕宾、幕布、幕府、幕后、幕后操纵、幕客、幕僚、幕天席地、幕友

  拼音    注音  ㄗˋ   
部首  自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HD  仓颉  HBU  郑码  NL  四角  26000  结构  单一电码  5261  区位  5552  统一码  81EA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自的拼音:zì(ㄗˋ)  

⒈ 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

⒉ 从,由:自从。自古以来。

⒊ 当然: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

⒋ 假如: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统一码

自字UNICODE编码U+81EA,10进制: 33258,UTF-32: 000081EA,UTF-8: E8 87 AA。

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自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rom、since、oneself、self

造字法

象形像鼻形

English

self, private, personal; fro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自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 同本义 [nose]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3) 始;开头 [beginning]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4) 起源 [origin]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5) 又如:自顷(近来)

词性变化

自的拼音:   

〈词性:代〉

(1) 自己,自我;本身 [self;oneself;one’s own]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

自比于人。(“人”指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估计;“得”,指圆满得到;“之”,代援赵的具体措施。)——《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自己疏远。濯,通“浊”。淖(nào  )泥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陋:见闻少,知识浅薄。而:转折连词,可是,却。谨护其失: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失:过错。)——清· 刘开《问说》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自戕(戕害自己;自杀);自呈(自首;认罪);自敝(自己困败);自各儿(自己);自凛(自身寒微);自引(自行引退;自杀)

自的拼音:   

〈词性:介〉

(1) 由;从 [from;since]

自,从也。——《广雅》

自天右之。——《易·大有》

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自李唐以来。—— 宋· 周敦颐《爱莲说》

自张柴村。——《资治通鉴·唐纪》

感觉何自起。——蔡元培《图画》

自南海还。——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自从(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

(3) 在;于 [at;in]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诗·小雅》

(4) 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

自的拼音:   

〈词性:副〉

(1) 自然,当然 [naturally]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

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自见异物。——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宋· 沈括《梦溪笔谈》

自有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自恁(自然;径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

(3) 本是;本来 [originally;at first]

人之死生自有长短,不在操行善恶也。——汉· 王充《论衡》

小人自姓崔名 宁,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京本通俗小说》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乐府诗集》

(4) 又如:自可(本来可以);自性(个性;本性);自合(自应;本该);自恁(本当)

(5) 仍旧,依然 [remain the same;as before]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阁》

(6) 亲自 [personally;in person]

早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自抱持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自往临视。—— 晋· 干宝《搜神记》

自将三千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自鞫(亲自审讯罪犯)

(8) 别自、另外 [besides;in addition]

一板已自布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自的拼音:   

<连>

(1) 假如,苟。与“非”连用 [if]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2) 又如:自这般(假如像这样)

(3) 即使,虽 [even if]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礼记·檀弓》

(4) 却,可是 [but]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记梦》

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水浒传》

(5) 因为,由于 [because]

自我致冠,敬慎不败也。——《易·需》

自的拼音:   

〈词性:动〉

(1) 用 [use;employ]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

(2) 是 [be;really]

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常用词组

自爱、自傲、自拔、自白、自报公议、自报家门、自暴自弃、自卑、自卑感、自备、自贬、自便、自播、自不量力、自裁、自惭、自惭形秽、自测、自称、自成一家、自乘、自持、自吹自擂、自从、自打、自大、自得、自动、自渎、自发、自费、自焚、自封、自奉、自负、自负盈亏、自甘堕落、自高自大、自告奋勇、自割、自个儿、自耕农、自供、自豪、自后、自毁、自毁、自激、自己、自己个儿、自己人、自给、自给自足、自家、自家人、自荐、自交、自矜、自禁、自尽、自刭、自净、自救、自疚、自咎、自居、自觉、自觉性,自我意识性、自决、自绝、自掘坟墓、自控、自苦、自夸、自郐以下、自愧不如、自来、自来红、自来水、自理、自力、自力更生、自立、自恋、自量、自料、自流、自流井、自留、自留畜、自留地、自律、自卖自夸、自满、自明、自鸣得意、自命、自命不凡、自欺欺人、自弃、自洽、自谦、自遣、自谴、自强不息、自轻自贱、自取灭亡、自取其咎、自然、自然地理学、自然对数、自然而然、自然科学、自燃、自认、自如、自若、自杀、自伤、自上而下、自身、自生自灭、自食其果、自食其力、自食其言、自始至终、自适、自视、自恃、自是、自首、自赎、自说自话、自述、自私、自讼、自诉、自讨苦吃、自投罗网、自外、自为、自卫、自慰、自刎、自问、自我、自习、自下而上、自相残杀、自相矛盾、自小,自小儿、自新、自信、自行、自行车、自省、自修、自诩、自序、自炫、自旋、自选、自寻、自言自语、自养、自以为然、自以为是、自缢、自营、自用、自由、自由下落、自由主义、自娱、自愈、自圆其说、自愿、自怨自艾、自在、自赞、自责、自找、自知、自知之明、自治、自治区、自治县、自治州、自制力、自重、自主、自主权、自助、自助餐、自专、自传、自转、自装、自足、自罪、自尊、自作多情、自作自受、自尊心

  拼音  ān   注音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PVF  仓颉  JV  郑码  WDZM  四角  30404  结构  上下电码  1344  区位  1618  统一码  5B89  笔顺  丶丶フフ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安的拼音:ān(ㄢ)  

⒈ 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⒉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

⒊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⒋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安。转危为安。

⒌ 装设:安置。安家立业。

⒍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

⒎ 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

⒏ 姓。

统一码

安字UNICODE编码U+5B89,10进制: 23433,UTF-32: 00005B89,UTF-8: E5 AE 89。

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quiet、clam、safe、set、peaceful、tranquil、be satisfied、secur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宀、从女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安的拼音: ān  

〈词性:形〉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peaceful;quiet;calm;tranquil]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4) 安逸,安乐 [easy]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详,从容不迫 [composed]。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7) 安宁 [peaceful]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9) 缓慢 [slowly]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词性变化

安的拼音: ān  

〈词性:动〉

(1) 使安定 [stabilize]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3) 安抚,安顿抚慰 [appease]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5) 安排;安置 [arrange]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习惯、满足于 [be content with]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9) 安装 [install;fix]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

(11) 存着…心,怀有[某种不好意图] [harbor]。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安的拼音: ān  

〈词性:副〉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how]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安的拼音: ān  

〈词性:名〉

(1) “安培”的简称 [ampere]

(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安的拼音: ān  

〈词性:代〉

(1) 谁;何;什么 [who;how;what]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 哪里,何处 [where]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常用词组

安安心心、安邦定国、安步当车、安瓿、安插、安厝、安定、安定、安定团结、安顿、安放、安分、安分守己、安抚、安好、安家、安家费、安家落户、安检、安静、安居、安居乐业、安康、安乐、安乐死、安乐椅、安乐窝、安理会、安陵君、安谧、安眠药、安民告示、安宁、安排、安排、安培、安贫乐道、安琪儿、安寝、安全、安全玻璃、安全岛、安全帽、安全门、安然、安然无恙、安如磐石、安如泰山、安设、安身、安身立命、安适、安泰、安土重迁、安妥、安危、安慰、安稳、安息、安釐王、安闲、安详、安心、安逸、安营扎寨、安葬、安之若素、安置、安装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