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寻消问息的意思

xúnxiāowèn

寻消问息



拼音xún xiāo wèn xī

注音ㄒㄨㄣˊ ㄒ一ㄠ ㄨㄣˋ ㄒ一

解释寻、问:打听。打听消息。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卷十三:“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例子明·冯梦龙《醒世通言》第13卷:“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打听消息。

感情寻消问息是中性词。

繁体尋消問息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ún   注音  ㄒㄨㄣˊ   繁体    
部首  寸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VFU  仓颉  SMDI  郑码  XBDS  四角  17347  结构  上下电码  1416  区位  4916  统一码  5BFB  笔顺  フ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寻(尋)的拼音:xún(ㄒㄨㄣˊ)  

⒈ 找,搜求:寻找。寻觅。寻机。寻问。寻访。寻衅。追寻。寻章摘句。

⒉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统一码

寻字UNICODE编码U+5BFB,10进制: 23547,UTF-32: 00005BFB,UTF-8: E5 AF BB。

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尋㝷

汉英互译

look for、seek

相关字词

觅、找

English

seek, search, look for; anci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名〉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a measure of length]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词性变化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动〉

(1) 寻找 [look of;search;seek]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3) 探究;研究;推求 [study;rearch;inquire into]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5) 用 [use]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7) 继续 [continue]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10) 追逐 [pursue]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hot-water depilate]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副〉

(1) 经常,时常 [often]。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顷刻,不久 [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介〉

(1) 沿着,顺着 [along]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常用词组

寻常、寻短见、寻根究底、寻花问柳、寻欢作乐、寻机、寻开心、寻觅、寻摸、寻求、寻思、寻死、寻死觅活、寻索、寻味、寻问、寻隙、寻衅、寻绎、寻幽访胜、寻章摘句、寻枝摘叶、寻址

  拼音  xiāo   注音  ㄒ一ㄠ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IEG  仓颉  EFB  郑码  VKQ  四角  39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194  区位  4791  统一码  6D88  笔顺  丶丶一丨丶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消的拼音:xiāo(ㄒ一ㄠ)  

⒈ 溶化,散失:烟消云散。消融(亦作“消溶”)。消失。消逝。消亡。消沉。消极。消化。

⒉ 灭掉,除去:消除。消灭。消毒。消炎。

⒊ 把时间度过去:消夜。消夏。消闲。消遣。消磨(  )。

⒋ 减少,损失,耗费:消耗。消损。消退。

⒌ 需要:不消说。

⒍ 中医学病名:消疾。消渴。

统一码

消字UNICODE编码U+6D88,10进制: 28040,UTF-32: 00006D88,UTF-8: E6 B6 88。

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㴅痟逍銷

汉英互译

disappear、eliminate、pass the time in a leisurely way、remove、vanis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氵、肖声

English

vanish, die out; melt aw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消的拼音: xi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2) 同本义 [get rid of;eliminate]

消,尽也。——《说文》

消息阴阳。——枚乘《七发》。注:“消,灭也。”

消雰埃于中宸。——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

热多则筋弛骨消。——《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孟子》

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三国志·魏志》

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京剧《贵妃醉酒》

(3) 又如:消索(灭尽,散亡);消炎(消除炎症;消除炎热);消弭(消灭停止)

(4) 消失,完全不存在 [disappear;vanish]

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易·泰》

观其不合而散逐消藏,则未尝不恨其道之难行也。——宋· 曾巩《上杜相公书》

(5) 又如:消败(消失,衰败);消挫(消散)

(6) 减削 [decrease]

消,减也。——《广雅》

心思消缩,齿发凋耗,常恐卒填沟壑,独遗恨于无穷也。——宋· 曾巩《再乞登对状》

其间有户消落之家。——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如:消折(耗损;亏损);消兵(减少兵员);消沮(削减;减弱)

(8) 消磨,打发 [use;get through]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唐· 方干《冬夜泊僧舍》

乐琴书以消忧。——《文选·陶潜·归去来辞》

(9) 又如:消脱(消磨);消日(消磨时光);消取(排遣。取,语助词)

(10) 享受;受用 [enjoy]

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白居易《哭从弟诗》

(11) 又如:消花(花销。用掉的费用);消淹(享用)

(12) 售出 [sell]

因作者正苦于无人知道,因而没有消路。——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

(13) 又如:消倒(犹倒卖);消流(销售流通);消售(销售;卖出 [货物])

(14) 禁受,经受 [bear]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词》

(15) 又如:消任(禁受);消消(犹言受得了);消得(禁得起)

(16) 抵得上,配得上 [match]

莫夸十万兵威盛,消个忠良效顺无?——司空图《淮西诗》

(17) 又如:消不得(抵不上);消得(值得;配得)

(18) 需要;须 [need]

那里消半碗饭时,那小官人命归泉世。——《警世通言》

不消多事,随分便好。——《水浒传》

(19) 又如:消不的(不消;要不了);不消说

词性变化

消的拼音: xiāo  

〈词性:名〉

(1) 消息 [news]

两头往来,传消寄信都是我。——《救风尘》

(2) 又如:消耗(消息)

(3) 糖尿病 [diabetes]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后汉书》

(4) 又如:消中(即消渴);消症(消疾。即消渴病);消渴(中医学病名。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

常用词组

消沉、消除、消毒、消防、消费、消费品、消光、消耗、消化、消化不良、消化道、消化酶、消化腺、消魂、消极、消灭、消泯、消磨、消气、消遣、消融、消散、消声、消失、消蚀、消食,消食儿、消逝、消释、消受、消瘦、消暑、消损、消停、消退、消亡、消息、消夏、消闲、消闲,消闲儿、消炎片、消夜、消隐、消元、消长、消肿

  拼音  wèn   注音  ㄨㄣˋ   繁体    
部首  门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UKD  仓颉  LSR  郑码  TLJ  四角  37601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0795  区位  4642  统一码  95EE  笔顺  丶丨フ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问(問)的拼音:wèn(ㄨㄣˋ)  

⒈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

⒉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候。问长问短。

⒊ 审讯,追究:审问。问案。唯你是问。

⒋ 管,干预:概不过问。

⒌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问他借几本书。

⒍ 姓。

统一码

问字UNICODE编码U+95EE,10进制: 38382,UTF-32: 000095EE,UTF-8: E9 97 AE。

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问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k、aski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口、门声

English

ask about, inquire af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问的拼音:

wè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 同本义 [ask about]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 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 邺,会 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康肃问曰。—— 宋· 欧阳修《归田录》

公问不至。——《左传·庄公八年》

(3) 又如: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打听路径);问信(打听消息);问官答花(答非所问);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称从人受学或请教为问字);问岁(询问年岁的丰歉);问禁(初入他国,问其政教上的禁令);问遂(问路。遂,水中可涉的径路);问对(问,发问);问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问俗(查访风俗);问卦(以卜得的卦象来探求吉凶);问经(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问龟(占卜);问课(请教课业)

(4) 访问 [visit]

问士以璧。——《荀子·大略》。注:“谓访其国事。”

天王使南季来聘。——《春秋·隐公九年》。《谷梁传》解释说:“聘,问也。”

(5) 责问 [ask reprovingly]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6) 又如:质问;诘问

(7) 问候;慰问 [ask after]

伯牛有病, 子问之。——《论语·雍也》

齐王使使者问 赵威后。——《战国策·齐策》

周游城中,家家致问。——《三国志·吕蒙传》

(8) 又如:问牛(形容官吏关怀民间疾苦);问疾(探视病情);问慰(慰问);问省(问侯尊长的起居);问宁(问安);问劳(问候慰劳)

(9) 过问 [take an interest in]

不问之秋。——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今不问农蚕,而但以饱暖相矜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10) 审案,审讯 [罪犯] [try]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

(11) 又如:审问;拷问;问头(对罪犯的起诉文书);问拟(审问罪犯);问结(审问结案);问断(经过审问判了罪)

(12) 引申为“判决” [sentence]。如:问绞(判绞刑);问发(判发配)

(13) 追究 [look into]

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按问其家。——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是不必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不问罪之有无。——清· 方苞《狱中杂记》

(14) 又如:问革(问罪罢官);问遣(问罪发配)

(15) 寻访 [look for]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16) 通“闻”。告诉 [tell]

或以问孟尝君。——《战国策》

(17) 管;有责任(可能被要求作回答) [hold responsibility]。如:出了事唯你是问;不管不问;过问

(18) 聘问;旧时订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礼。源于古“纳采”、“问名”的礼节 [bride-price]。如:问亲(求亲);问聘(行聘;订亲);问肯(求亲)

词性变化

问的拼音:

wèn  

〈词性:名〉

(1) 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 [visit]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周礼》

(2) 指书信 [letter]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

(3) 又如:久无家问

(4) 权威性的命令,常由上级向下级发布 [order]

公问不至。——《左传》

(5) 通“闻”。声誉 [repute]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緜》

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墨子·非命下》

因失吾问。——《庄子·庚桑楚》

问丧于夫子乎?——《礼记·檀弓上》

淑问扬乎疆外。——《汉书·匡衡传》。颜师古云:问,名也。

问的拼音:

wèn  

〈词性:介〉

表示方向、对象,相当于“向” [to]。如:问你买酒

常用词组

问安、问案、问卜、问长问短、问答、问道于盲、问鼎、问寒问暖、问好、问号、问候、问话、问津、问柳寻花、问名、问难、问世、问事、问题、问心、问心无愧、问询、问讯、问斩、问字、问罪

  拼音    注音  ㄒ一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HNU  仓颉  HUP  郑码  NLWZ  四角  26330  结构  上下电码  1873  区位  4702  统一码  606F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息的拼音:xī(ㄒ一)  

⒈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

⒉ 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⒊ 繁殖,滋生:休养生息。滋息。

⒋ 音信:消息。信息。

⒌ 儿女:子息。

⒍ 利钱:息率(  )。利息。月息。

统一码

息字UNICODE编码U+606F,10进制: 24687,UTF-32: 0000606F,UTF-8: E6 81 AF。

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eath、cease、interest、news、res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English

rest, put stop to, end, ce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息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 同本义 [breathe;pant]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3)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4) 叹气 [sigh]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5)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6) 停止,停息 [stop]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无时而息。——[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7)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8) 休息 [rest]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10) 滋息;生长 [grow]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11)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12) 平息 [calm down]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13)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14) 消除 [get rid of]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16) 通“熄”。熄灭;消失 [go out]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17)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词性变化

息的拼音:   

〈词性:名〉

(1)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breath]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3) 利息,利钱 [interest]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4)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5) 消息 [message]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6)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7) 亲生子女 [one's own children]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8)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9) 春秋时诸侯国名 [Xi state]。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0) 姓

常用词组

息肩、息率、息怒、息票、息钱、息肉、息事宁人、息讼、息息相关、息息相通、息心、息影、息止

寻消问息: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