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心存目想的意思

xīncúnxiǎng

心存目想



拼音xīn cún mù xiǎng

注音ㄒ一ㄣ ㄘㄨㄣˊ ㄇㄨˋ ㄒ一ㄤˇ

解释谓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出处唐·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覼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例子汝先当求一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心存目想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YNY  仓颉  P  郑码  WZ  四角  33000  结构  单一电码  1800  区位  4836  统一码  5FC3  笔顺  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统一码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忄㣺

汉英互译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心之形

English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常用词组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拼音  cún   注音  ㄘㄨㄣˊ   
部首  子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HBD  仓颉  KLND  郑码  GDIY  四角  4024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317  区位  2070  统一码  5B58  笔顺  一ノ丨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存的拼音:cún(ㄘㄨㄣˊ)  

⒈ 东西在那里,人活着:存在。存亡。生存。

⒉ 保留,留下:保存。留存。存照。存疑。去伪存真。

⒊ 寄放:寄存。

⒋ 停聚:存水。

⒌ 怀有,怀着:存心。不存任何奢望。

统一码

存字UNICODE编码U+5B58,10进制: 23384,UTF-32: 00005B58,UTF-8: E5 AD 98。

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cumulate、deposit、exist、keep、live

相关字词

亡、去、取

造字法

形声:从子、才声

English

exist, live, be; survive; rema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存的拼音: cún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live;exist]

存,存在也。——《尔雅》。注:“存即在。”

有天子存。——《公羊传·隐公三年》

虽存乎人者。——《孟子·告子上》

以其存心也。——《孟子·离娄下》

召寇则无以存矣。——《吕氏春秋·应同》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

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存济(存活;活命);存殁(活着的和死去的)

(4) 恤问,劳问 [comfort;console;soothe]

存,恤问也。——《说文》

无一介之使以存之。——《战国策·秦策》。注:“劳问也。”

(5) 又如:存候(存问,问候);存问(安慰,问候);存抚(存问安抚);存养(安抚养育)

(6) 访问;问候 [visit;express regards and concern for]

存问长老。——《汉书·文帝纪》。注:“省视也。”

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又如:存见(探望慰问);存访(探望问候);存谕(存问、慰谕)

(8) 抚育;保护 [foster;nurture;protect]。如:存神(存养精神);存孤(恤养孤儿)

(9) 思念;怀念 [miss]

五曰存爱。——《礼记·大传》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如:存眷(思念,关注);存想(考虑,思索,想像);存注(意念,注意力);存追(追念,追慕)

(11) 关心;关怀 [concern]。如:存神(留神);存顾(关心照顾);存覆(关怀爱护);存润(关怀接济)

(12) 储存;保存;保全 [store;preserve]

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存志(保全志向);封存(封闭起来保存);存安(使之保全)

常用词组

存案、存查、存车处、存车线、存储、存档、存底儿、存而不论、存放、存抚、存根、存户、存活、存货、存款、存款单、存栏、存粮、存取、存入、存食、存亡、存亡未卜、存问、存息、存心、存恤、存疑、存在、存在、存照、存折、存贮

  拼音    注音  ㄇㄨˋ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HHHH  仓颉  BU  郑码  LA  四角  60101  结构  单一电码  4158  区位  3631  统一码  76EE  笔顺  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目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⒉ 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⒊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  )(亦指箭靶的中心)。

⒋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目。纲举目张。

⒌ 名称:数目。巧立名目。

⒍ 标题:目录。

⒎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

⒏ 孔眼:网目。

⒐ 指为首的人:头目。

统一码

目字UNICODE编码U+76EE,10进制: 30446,UTF-32: 000076EE,UTF-8: E7 9B AE。

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目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ye、item、ord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目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eye]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eye-sight]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mesh]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item]。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catalogue]。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chieftan]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order]。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name of a thing;number;row]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词性变化

目的拼音:   

〈词性:动〉

(1) 观看,注视 [look;regard]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give a hint with the eyes]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treat with;regard as]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常用词组

目标、目不见睫、目不交睫、目不忍见、目不忍视、目不识丁、目不暇接、目不转睛、目测、目测、目成、目怆有天、目瞪口呆、目的、目睹、目光、目光短浅、目击、目击者、目今、目镜、目空四海、目空一切、目力、目录、目迷五色、目前、目送、目挑心招、目无全牛、目无组织、目下、目眩、目语、目睁口呆、目中无人、目眦

  拼音  xiǎng   注音  ㄒ一ㄤˇ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SHNU  仓颉  DUP  郑码  FLWZ  四角  46330  结构  上下电码  1927  区位  4775  统一码  60F3  笔顺  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想的拼音:xiǎng(ㄒ一ㄤˇ)  

⒈ 动脑筋,思索:感想。思想。想法。想象(配置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入非非。异想天开。幻想。

⒉ 推测,认为:想必。想见(由推想而知道)。想来(表示只是根据推测,不敢完全肯定)。想当然(凭主观推测,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不堪设想。

⒊ 希望,打算:休想。理想。想望。妄想。

⒋ 怀念,惦记:想念。朝思暮想。

⒌ 像:云想衣裳花想容。

统一码

想字UNICODE编码U+60F3,10进制: 24819,UTF-32: 000060F3,UTF-8: E6 83 B3。

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think、suppose、miss、want to

相关字词

念、思

造字法

形声:从心、相声

English

think, speculate, plan, consi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想的拼音: xiǎng  

〈词性:动〉

(1) (形声。心形相声。本义:想念;怀念;羡慕)

(2) 同本义 [think;miss]

想,冀思也。——《说文》

览物想故国。——杜甫《客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

(3) 又如:想似(深切的怀念);想思(想念)

(4) 思考,思索 [think deeply;ponder]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楚辞·九章·悲回风》

后来还亏得文琴替我竭力想法,找了原经手人,向 周中堂讨主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5) 又如:冥思苦想;想来想去(反复的多方思考);想度(考虑,衡量)

(6) 希望,想要 [hope;want]

那时他老人家正在用功,想中那名进士。——《儿女英雄传》

(7) 又如:想闻(想望,仰慕)

(8) 料想;猜想 [anticipate]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本人。——《史记·孔子世家论》

(9) 又如:想料(料想)

(10) 想象 [imagine]

想早励良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王充《论衡》

(11) 好像,如同 [seem]

云想衣裳花容,春风指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12) 怀念、回想 [miss;recall]

想当年。——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以慰长想。——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常用词组

想必、想不到、想不开、想当然、想到、想法、想法、想方设法、想见、想来、想念、想前顾后、想儿、想入非非、想头、想望、想想、想像、想像力、想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