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óu gāo zhǐ huǒ
注音ㄊㄡˊ ㄍㄠ ㄓˇ ㄏㄨㄛˇ
解释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出处《新五代史·唐书·安重海》:“四方骚然,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投膏止火是中性词。
反义釜底抽薪
英语pour oil on the flames to put out a fir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投的拼音:tóu(ㄊㄡˊ)
⒈ 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投篮。投弹(dàn )。
⒉ 跳进去:投河。自投罗网。
⒊ 放进去,送进去:投入。投资。投标。
⒋ 走向,进入: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师(从师学习)。投诉。
⒌ 发向:投射。投影。
⒍ 寄,递送:投递。投稿。
⒎ 合:投合。意气相投。
⒏ 临,在…以前: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投字UNICODE编码U+6295,10进制: 25237,UTF-32: 00006295,UTF-8: E6 8A 95。
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酘
cast、deliver、fling、pitch、send、throw
抛、扔、掷
会意:从扌、从殳声
throw, cast, fling, pitch; jump
详细解释◎ 投的拼音: tóu
〈词性:动〉
(1) (会意。从手,从殳。殳( shū ),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2) 同本义 [throw]
投,擿(掷)也。——《说文》
受其书而投之。——《左传·昭公五年》
投我以桃。——《诗·大雅·柳》
毋投与狗骨。——《礼记·曲礼上》
投之深渊些。——《楚辞·招魂》
欲投鼠而忌器。——《汉书·贾谊传》
以肉投馁虎。——《史记·魏公子列传》
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投以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复投之。
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投兵(向人投掷兵刃。谓诛杀);投注(投掷);投食(投掷食物);投绂(弃去印绶)
(4) 跳进去;投入(专指自杀行为) [throw oneself into]
务光因自投于河。——《韩非子·说林上》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投河;投江;投井
(6) 投弃,抛弃 [dump;abandon]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刘希夷《从军行》
停杯投箸。——唐· 李白《行路难》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王勃《滕王阁序》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7) 又如:投簪(丢掉固定帽子的簪子。比喻弃官);投传(投弃符信);投檄(投弃征召的文书);投纶(投弃钓具);投笔(弃文而就他业);投策(弃鞭;弃杖);投畀(抛弃)
(8) 使射影于,特指向一定方向 [cast]。如:树影投在窗户上;投视(投射目光);把眼光投到来访者身上
(9) 递送 [deliver]。如:投片(投递名片);投文(投递状纸);投谒(投递名帖求见);投牒(呈递诉状);投书(投交书信。亦指所投交的书信);投状(呈递文状);投劾(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投刺(投递名帖);投名(投递名帖)
(10) 投奔。前往依靠别人 [go to sb. for shelter]
欲往投之。——《资治通鉴》
欲投吴巨。
(11) 又如:投赴(投奔);投止(投奔托足;投宿)
(12) 投靠,前去依靠别人生活。古时指投奔权贵,求得托身。多指卖身为奴 [go and seek refuge with sb.]。如:投亲(投靠亲戚);投充(投靠权势人家充当奴仆以得到庇护);投托(投靠托身);投化(投顺归化);投附(投顺归附)
(13) 投身,献身于 [throw oneself]。如:投款(诚恳地归顺;投降);投脱(投靠躲避;投奔);投效(自己请求效力);投首(投降);投伏(投降屈服);投殒(损身殒命);投拜(投身下拜。指投降或归附);投死(效死);投躯(舍身;献身);投地(投体下拜)
(14) 投宿,临时住宿 [seek temporarylodging]
暮投石壕村。——唐· 杜甫《石壕吏》
(15) 又如:投驿(投宿驿站);投归(投宿);投到(投宿);投暮(傍晚)
(16) 靠近 [be near to]。如:投老(垂老;临老);投明(破晓);投晚(向暮,傍晚);投晓(临晓);投到(及至;等到)
(17) 放逐 [banish]。如:投荒(被迫或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投山窜海(放逐到荒凉边远地区);投裔(流放边荒之地);投解(解送)
(18) 放置 [put]。如:投闲(置身于清闲境地)
(19) 赠送,作为礼物送给 [present]。如:投赠(赠送);投献(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
(20) 顿,用力往下踩[stamp]
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21) 进献。投献 [offer]。如:投匦(向皇帝上书言事);投诚(投献诚心);投贽(进呈诗文或礼物求见);投文(投赠文章)
(22) 乘;伺 [take advantage of]。如:投隙(乘隙;伺机)
(23) 相合;迎合 [cater to;pander to]。如:投口(投合口味;适口);投洽,投漆(情投意合);意气相投
(24) 投入,投进。
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投江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投火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投的拼音: tóu
〈词性:名〉
(1) 投壶的省称。中国古代宴会时的游戏。设特制之壶,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 [a game during feast in which the winner was decided by the number of arrows thrown into a distant pot]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2) 骰子。赌具 [dice]。骨制,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掷之以决胜负。点着色,故也称“色子”
(3) 姓
◎ 投的拼音: tóu
〈词性:介〉
表示方位、方向,相当于“朝”、“向” [to]
拨马投西便走。——《三国演义》
投案、投奔、投笔从戎、投鞭断流、投标、投产、投诚、投弹、投敌、投递、投递员、投店、投放、投分、投稿、投合、投壶、投缳、投机、投机倒把、投机取巧、投间、投井、投阱下石、投军、投考、投靠、投袂、投袂而起、投票、投票站、投其所好、投弃、投契、投洽、投钱、投亲、投球、投入、投射、投身、投生、投师、投石、投手、投鼠忌器、投顺、投诉、投宿、投胎、投桃报李、投闲置散、投降、投效、投药、投医、投影、投影仪、投邮、投缘、投掷、投置、投杼之疑、投注、投资、投资、投资公司
膏的拼音:gāo(ㄍㄠ)
⒈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⒉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⒊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的拼音:gào(ㄍㄠˋ)
⒈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⒉ 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
膏字UNICODE编码U+818F,10进制: 33167,UTF-32: 0000818F,UTF-8: E8 86 8F。
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ream、fat、grease、oil、ointment、paste
形声:从月、高声
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详细解释◎ 膏的拼音: g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2) 同本义 [fat;grease;oil]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无角者膏。——《大戴礼记·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内热溲膏。——《庄子·则阳》
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心下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
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国志·周瑜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膏液(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膏泽脂香(指油脂类的化妆品);膏髓(脂膏与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 [fat meat]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鲜(指鱼肉一类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种);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灯 [oil lamp]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唐· 韩愈《答李翊书》
(7) 又如:膏明(灯火照明);膏映(谓灯光照射);膏晷(灯光与日影)
(8) 浓稠的糊状物。引申为药膏 [paste;cream;ointment]。如:软膏;牙膏;药膏;膏饧(饴糖)
(9) 指物之精华 [essence]。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10) 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 [fat in the heart]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灵深处。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隔膜为肓)
(12) 制成相当细长的而常常是圆柱形的化妆品 [stick]。如:润肤膏;唇膏
◎ 膏的拼音: gāo
〈词性:形〉
(1) 肥沃 [fertile]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sweet]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膏剂、膏粱、膏血、膏药、膏腴、膏泽、膏子
◎ 膏的拼音: gào
〈词性:动〉
(1) 润泽,滋润 [moisten]。如:膏流(滋润);膏润(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膏泽(膏雨。滋润作物的雨水)
(2) 在轴、轴承或机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使润滑 [lubricate]。如:膏沐(擦油洗头);膏车(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
(3) 以化妆用的膏涂抹 [paint]。如:膏面(以膏涂面,谓修饰面容)
(4) 把毛笔蘸上墨,在砚台边上拖匀 [dip in(ink)]。如:膏墨
(5) 另见 gāo
止的拼音:zhǐ(ㄓˇ)
⒈ 停住不动:止步。截止。
⒉ 拦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⒊ 仅,只:止有此数。不止一回。
⒋ 古同“趾”,脚;脚趾头。
止字UNICODE编码U+6B62,10进制: 27490,UTF-32: 00006B62,UTF-8: E6 AD A2。
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址趾阯
only、stop、till、to
行、起
象形:像人脚
stop, halt, desist; detain
详细解释◎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foot]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动〉
(1) 停住,中断进程 [halt;stop]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prevent]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be stationed]。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dwell]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stay]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副〉
(1) 仅;只 [only]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 止的拼音: zhǐ
<语气助词>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止步、止动、止付、止汗药、止境、止水、止宿、止痛、止痛药、止吐、止泻药、止血、止血剂、止息、止痒
火的拼音:huǒ(ㄏㄨㄛˇ)
⒈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⒉ 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⒊ 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
⒋ 发怒,怒气:火暴。火性。
⒌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⒍ 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
⒎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⒏ 姓。
火字UNICODE编码U+706B,10进制: 28779,UTF-32: 0000706B,UTF-8: E7 81 AB。
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夥灬煷
ammunition、anger、fire、urgent
水
象形:像火焰形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详细解释◎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fire]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fire (as a disaster)]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lights;torch]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brilliant rays;radiance]。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heat,steam]。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fire]——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huo,a military unit]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Mars]。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firearms]。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war]。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中医]∶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internal heat]。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ancient var.of 伙]。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动〉
(1) 焚烧;烧毁 [burn down]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cook]。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anger;temper]。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形〉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red]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urgent;pressing]。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火把、火伴、火爆,火暴、火并、火不登、火柴、火场、火车、火冲冲、火铳、火床、火地岛、火电、火毒、火夫、火攻、火怪、火光、火棍、火锅、火海、火海刀山、火红、火候、火呼呼、火花、火化、火环、火鸡、火急、火齐、火家、火架、火剪、火碱、火箭、火箭炮、火经、火井、火警、火镜、火居道士、火炬、火锯、火炕、火坑、火辣辣、火烙铁、火犁、火力、火力发电、火镰、火亮,火亮儿、火烈、火龙、火龙、火笼、火炉、火轮、火冒三丈、火帽、火媒、火煤,火媒,火媒儿、火门、火棉、火棉胶、火苗、火捻,火捻儿、火奴鲁鲁、火炮、火盆、火票、火漆、火气、火器、火钳、火枪、火墙、火情、火球、火圈、火热、火绒、火色、火山、火山灰、火山口、火上加油、火上浇油、火烧、火烧火燎、火烧眉毛、火烧云、火舌、火石、火势、火势、火树银花、火速、火炭、火塘、火烫、火头、火头军、火头上、火腿、火网、火险、火线、火硝、火星、火星人、火刑、火性、火性子、火眼金睛、火焰、火药、火药味、火印、火油、火源、火灾、火葬、火躁、火纸、火中取栗、火种、火烛、火主、火柱、火箸、火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