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ēng zhèn wū wǎ
注音ㄕㄥ ㄓㄣˋ ㄨ ㄨㄚˇ
解释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出处《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譟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例子先生尺布裹头,伏地而号,官吏士民和者数万,声振屋瓦。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下》
繁体聲振屋瓦
动物生肖牛,虎,蛇
声(聲)的拼音:shēng(ㄕㄥ)
⒈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⒉ 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⒊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⒋ 名誉:名声。
⒌ 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声字UNICODE编码U+58F0,10进制: 22768,UTF-32: 000058F0,UTF-8: E5 A3 B0。
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磬聲
make a sound、reputation、sound、tone、voice
形声:从耳、声殳声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详细解释◎ 声的拼音:
聲 sh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 )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sound;voice]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music;poet]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reputation]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 声的拼音:
聲 shēng
〈词性:动〉
(1) 发声 [make a sound]。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sing]。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 声的拼音:
聲 shēng
〈词性:量〉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声辩、声波、声部、声场、声称、声带、声碟、声调、声东击西、声干扰、声光、声华、声价、声价十倍、声控、声口、声浪、声泪俱下、声量、声门、声名、声名大噪、声名狼藉、声明、声母、声纳、声能、声频、声谱、声气、声气相求、声腔、声情、声请、声喏、声色、声色俱厉、声嗓、声势、声说、声嘶力竭、声诉、声速、声态、声讨、声望、声威、声闻过情、声问、声息、声响、声学、声训、声压、声言、声扬、声音、声音笑貌、声域、声誉、声誉大振、声誉鹊起、声冤、声援、声源、声乐、声韵、声韵学、声张、声子、声罪致讨
振的拼音:zhèn(ㄓㄣˋ)
⒈ 搬动,挥动:振动。振荡。振幅。振臂。振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⒉ 奋起,兴起:振奋。振作。振兴(xīng )。振振有辞。
⒊ 古同“赈”,救济。
⒋ 古同“震”,威震。
振字UNICODE编码U+632F,10进制: 25391,UTF-32: 0000632F,UTF-8: E6 8C AF。
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race up、flap、shake
形声:从扌、辰声
raise, excite, arouse action
详细解释◎ 振的拼音: zhèn
动
(1)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 同本义 [relieve]
振,举救也。——《说文》
振,救也。——《小尔雅·广言》
三曰振穷。——《周礼·大司徒》
踣弊不振。——《国语·周语》
君子以振民育德。——《易·蛊》。
(3) 又如:振恤(赈济);振贷(赈济);振业(救济之使有产业);振穷(救助困穷的人)
(4) 挽救;救治 [remedy; save; rescue]
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忘不可振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振理(救治);振除(救治)
(6) 抖动;摇动 [vibrate;shake]
振,动也。——《广雅·释诂一》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
蛰虫始振。——《礼记·月令》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果敢而振。——《荀子·荣辱》
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迁我如振落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振衣裳。——清· 方苞《左宗毅公逸事》
(7) 。又如:振玉(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振讯(抖动);振掉(动摇;震动);振董(振动);振落(谓叶将枯而震之使落);振摆(抖动)
(8) 举起;挥动 [hold up; brandish]
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李陵《答苏武书》。
(9) 又如:振羽(鼓翅);振豪(竖起的细毛)
(10) 通“震”。震憾;震惊 [astound]
被抑枉而自诬,事无苦而振慑者,怯人也。——《抱朴子·行品》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后汉书·张衡传》
(11) 又
振声激扬。
振之以威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 又如:振主(臣下震动君主);振色(震怒变色);振怒(震怒);振恐(震惊;恐惧);振悚(震惊)
(13) 整治,整顿 [reorganize]
班师振旅。——《书·大禹谟》。
(14) 又如:振兵(整顿部队);振旅(整顿部队);振饬(整顿);振举(整顿恢复);振核(整顿考核);振容(整容);振饰(整理修饰)
(15) 振作;奋起 [stir oneself to action]
蹶而不复振。——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振顿(振作);振举(振作;整顿);振矜(振作;自尊);振起(兴起;奋起)
(17) 消除 [abandon]
贤者死忠以振疑,百姓寓焉。——《管子》。
(18) 又如:振耻(除去耻辱);振蛊(清除积弊)
(19) 发出;生长 [sprout; grow]
木体实而花萼振。——刘勰《文心雕龙》
◎ 振的拼音: zhèn
名
姓
振臂、振臂一呼、振怖、振颤、振荡、振动、振奋、振幅、振救、振恐、振聋发聩、振慑、振刷、振兴、振翼、振振有辞、振子、振作
屋的拼音:wū(ㄨ)
⒈ 房,房间:屋子。屋宇。房屋。
⒉ 家:“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⒊ 车盖,覆盖物:黄屋(古代帝王所乘车上以黄缯为里的车盖,亦指帝王车)。屋社(王朝倾覆的代称)。
⒋ 古代井田的区划,一屋合三百亩。
屋字UNICODE编码U+5C4B,10进制: 23627,UTF-32: 00005C4B,UTF-8: E5 B1 8B。
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剭
house、room
会意:从尸、从至
house; room; building, shelter
详细解释◎ 屋的拼音: wū
〈词性:名〉
(1)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2) 同本义 [tent]
屋,居也。——《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
去帝制黄屋左纛。——《汉书·南粤王佗传》
去黄屋称制。——《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
(3) 又如:屋幕(帐幕);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插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
(4) 古代半地穴式住室建筑的顶部覆盖 [shelter]
是故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淮南子》
(5) 房舍,房屋 [house]
以二人居屋十间。——洪亮吉《治平篇》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屋山(屋脊);屋山头(堂屋两端的房檐);屋桷(房屋上的椽子);屋里巷(家里);屋除(阶下,房舍前的台阶);屋庑(房子的顶部);屋头(房屋的上面);屋庐(泛指居室);屋盖(屋顶);屋壁(房屋的夹墙);屋基(房屋的地基);屋山头(屋山。指屋脊或山墙);屋上乌(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
(7) 房间[room]。如:里屋;外屋
(8) 房顶 [roof]。如:屋上架屋;屋下架屋
(9) 室深处 [inner room]
屋,奥也。其中温奥也。——《释名》
(10) 车盖,车篷子 [canvas top on vehicle]
纪信乘黄屋车。——《史记》
◎ 屋的拼音: wū
〈词性:动〉
(1) 终止 [stop]
李纲用之于 靖康而 宋社屋。—— 沈德符《万历野荻编》
(2) 建屋,盖屋 [build]
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礼记》
屋场、屋顶、屋脊、屋架、屋里、屋面、屋上架屋,屋下架屋、屋舍、屋檐、屋宇、屋子
瓦的拼音:wǎ(ㄨㄚˇ)
⒈ 用陶土烧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⒉ 〔瓦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
⒊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瓦当(dāng )(即瓦筒之头)。瓦匠。
瓦的拼音:wà(ㄨㄚˋ)
⒈ 盖瓦:这间房就等瓦瓦(wǎ )了。
瓦字UNICODE编码U+74E6,10进制: 29926,UTF-32: 000074E6,UTF-8: E7 93 A6。
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tile
象形
tile; earthenware pottery; girl
详细解释◎ 瓦的拼音: wǎ
〈词性:名〉
(1) (象形。象屋瓦俯仰相承的样子。“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已烧土器的总称)
(2) 同本义 [earthenware]
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说文》
神农作瓦器。——《周书》
夏时 昆吾作瓦。——《礼记·有虞上陶世本云》
载弄之瓦。——《诗·小雅·斯干》。传:“纺砖也。”
(3) 又如:瓦大(瓦制的酒器);瓦缶(口小腹大的瓦器);瓦器(用泥土烧制的器皿);瓦伶(陶瓦制的偶像);瓦卮(陶制的盛酒器);瓦豆(古代陶制的一种礼器);瓦兆(瓦卜。古代占卜法之一。击瓦定吉凶);瓦池(墨盆);瓦盎(瓦制的盆器);瓦窑(烧制砖瓦陶瓷器的灶。戏称生女孩较多的妇女,因为旧时生女叫“弄瓦”);瓦木作(泥瓦工和木工);瓦灶绳床(形容生活贫困);瓦楞帽子(明代平民便帽);瓦注(以瓦器为赌注。后喻贱物轻掷)
(4) 屋瓦 [tile]
瓦缝参差。——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铜瓦;石绵瓦;木瓦;琉璃瓦;瓦衣(生长在屋瓦阴处的苔藓类植物);瓦沼(瓦盆般的水池);瓦沟(瓦楞之间的泄水沟);瓦甃(屋檐)
(6) 功率单位,瓦特的简称 [watt]
(7) 盾脊,盾背拱起如覆瓦的部分 [back of shield]
齐子渊捷从 泄声子,射之,中楯瓦。——《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 宋、元时都市中的游乐、贸易场所。也称“瓦子”、“瓦舍”、“瓦肆”或“瓦市” [amusement park or market]
临安中瓦在御街中,士大夫心游之地,天下术士皆聚焉。——《贵耳集·下》
(9) 〈词性:方〉∶旧式车轮上的铁护板 [the protecting plate of wheel]。如:车瓦;瓦盖
(10) 古八音中“土”的别称 [earth]
匏以宣之,瓦以赞之。——《国语》
(11) 地名 [Wa country]。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南
公会 晋师于 瓦。——《春秋·定公八年》
(12) 姓
(13) 另见 wà
瓦当、瓦房、瓦釜雷鸣、瓦岗军、瓦工、瓦罐、瓦合之卒、瓦匠、瓦解、瓦解冰泮、瓦解冰消、瓦解星散、瓦蓝、瓦楞、瓦楞纸、瓦砾、瓦垄,瓦垄儿、瓦垄子、瓦面、瓦坯、瓦全、瓦斯、瓦特
◎ 瓦的拼音: wà
〈词性:动〉
(1) 用瓦覆盖;铺瓦 [tile]
瓦屋梁。——《急就篇》
(2) 另见 wǎ
瓦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