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轻卒锐兵的意思

qīngruìbīng

轻卒锐兵



拼音qīng zú ruì bīng

注音ㄑ一ㄥ ㄗㄨˊ ㄖㄨㄟˋ ㄅ一ㄥ

解释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战争。

感情轻卒锐兵是中性词。

繁体輕卒鋭兵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īng   注音  ㄑ一ㄥ   繁体    
部首  车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LCAG  仓颉  KQNOM  郑码  HEXB  四角  47512  结构  左右电码  6535  区位  3965  统一码  8F7B  笔顺  一フ丨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轻(輕)的拼音:qīng(ㄑ一ㄥ)  

⒈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轻重。轻型。轻便(biàn   )。轻于鸿毛。轻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⒉ 程度浅,数量少:年轻。工作轻。

⒊ 用力小:轻放。轻声。轻闲。轻描淡写。

⒋ 负载少,装备简省:轻装。轻骑。轻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⒌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轻视。轻蔑。轻生。

⒍ 随便,不庄重:轻率(shuài  )。轻佻。轻浮。

统一码

轻字UNICODE编码U+8F7B,10进制: 36731,UTF-32: 00008F7B,UTF-8: E8 BD BB。

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輕軽䡖

汉英互译

gently、light、not important

相关字词

沉、重

造字法

形声:从车、声

English

light; easy, simple; gent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轻的拼音:

qīng  

〈词性:名〉

(1) (形声。本义:车名)

(2) 轻车 [light carriage]

轻,轻车也。——《说文》。段玉裁注:“轻本车名,故字从车。引申为凡轻重之轻。”

轻车之萃。谓驰敌致师之车也。——《周礼·车仆》

使轻车锐骑冲雍门。——《战国策·齐策》

(3) 轻工业的简称 [light industry]。如:均衡发展农、轻、重

(4) 化学元素氢的旧译 [hydrogen]

词性变化

轻的拼音:

qīng  

〈词性:形〉?

(1) 分量不大。与“重”相对 [light]

轻重同。——《孟子》。注:“谓斤两。”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渭城朝雨浥轻尘。——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又如:轻单([衣着]单薄);轻省(负担轻,不费力);轻肥(穿轻裘,乘肥马。比喻显贵的人或豪奢的生活);轻狐(轻暖的狐裘)

(3) 微小 [small;little]

有轻罪者,赎以金分。——《淮南子·泛论》

无势之谓轻。——《韩非子·解老》

轻者无罪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轻小(细小);轻文(微小的水波);轻汗(些微的汗);轻雨(小雨)

(5) 轻快,轻便 [light;portable]

师轻而骄。——《国语·周语》。注:“谓超乘也。”

轻锐僄狡。——张衡《西京赋》。注:“谓便利。”

舟遥遥以轻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轻捷善斗。——《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轻敲(轻便。敲:作“巧”);轻甲(较为轻便的盔甲战衣);轻帆(即轻舟);轻车(轻便的车子);轻劲(轻快有力);轻弓(轻便的弓);轻舫(轻航。犹轻舟);轻航(轻快的船)

(7) 轻率,不稳重 [rattlebrained;frivolous;skittish]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左传》

轻辞古之天子。——《韩非子·五蠹》

轻辞天子。

敢以轻心。——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不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又如:轻造(冒然造访);轻快(轻率;不慎重);轻乔(轻浮);轻躁(轻率急躁);轻行(举止轻浮不庄重);轻侠(轻举妄动的人)

(9) 宽松 [loosen]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10) 又如:轻吉列(轻急力。轻轻的,轻易的);轻省(舒服)

(11) 不贵重;贱 [humble]

钱益多而轻。——《汉书·食货志》。注:“贱也。”

辨轻重。——《荀子·富国》。注:“谓尊卑。”

(12) 又如:轻鲜(微薄的情意);轻微(菲薄);轻鄙(微贱)

(13) 轻佻 [giddy]

(14) 又如:轻狂百势(轻佻狂放,不拘形骸);轻薄子(轻佻浮浪的人);轻隽(轻佻俊逸);轻薄脂粉(轻浮放荡的女子);轻轻试试(妖艳的样子)

(15) 微弱,淡薄 [weak]。如:轻日(淡微的日光);轻妆(女子淡妆);轻红(淡红);轻弱(薄弱,单薄)

(16) 轻轻地 [lightly;gently]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轻的拼音:

qīng  

〈词性:动〉

(1) 轻视;不重视 [belittle;make light of]

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公子纵轻胜。——《史记·魏公子列传》

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轻之而屑间焉。——清· 刘开《问说》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年轻少。—— 唐· 李白《上李邕》

(2) 又如:轻人轻己(轻视别人就是轻视自己);轻觑(轻视;鄙薄);轻意(轻慢;简慢);轻量(轻视);轻亵(轻慢;不敬);轻倨(傲慢无礼);轻易(轻视;不尊重);轻渎(轻慢冒犯);轻利(轻视名利)

(3) 使轻;减少 [lighten]

而不明世俗之变,不察治民之情,故多赏以致刑,轻刑以去赏。——《商君书》

今欲广开田业,轻其赋税。——《三国志》

(4) 又如:轻薄(减轻;减免);轻约(减少,减省);轻弱(削弱);轻权(谓权力削弱)

(5) 宽大;宽容 [forgive;pardon]

古之君子…其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轻以约乎。

(6) 又如:轻贷(轻饶;从轻发落);轻过(轻恕其罪过);轻假(宽容)

常用词组

轻便、轻薄、轻财、轻车简从、轻车熟路、轻淡、轻敌、轻度、轻而易举、轻风、轻讽、轻拂、轻浮、轻忽、轻缓、轻活,轻活儿、轻贱、轻捷、轻金属、轻看、轻口薄舌、轻快、轻狂、轻浪浮薄、轻量级、轻慢、轻描淡写、轻妙、轻蔑、轻暖、轻诺寡信、轻飘、轻飘飘、轻骑、轻悄悄、轻巧、轻俏、轻轻,轻轻地、轻裘肥马、轻取、轻柔、轻软、轻锐、轻伤、轻身、轻生、轻声、轻声,轻声地、轻视、轻手轻脚、轻率、轻爽、轻水、轻松、轻佻、轻微、轻武器、轻侮、轻系、轻闲、轻心、轻信、轻型、轻飏;轻扬、轻易,轻易地、轻音乐、轻盈、轻悠悠、轻油、轻于鸿毛、轻元素、轻载、轻重、轻重缓急、轻重九府、轻重量级、轻舟、轻装、轻装简从、轻装上阵、轻嘴薄舌、轻子、轻罪

  拼音  zú cù   注音  ㄗㄨˊ ㄘㄨˋ   
部首  十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YWWF  仓颉  YOOJ  郑码  SOOE  四角  00408  结构  上下电码  0586  区位  5568  统一码  5352  笔顺  丶一ノ丶ノ丶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卒的拼音:zú(ㄗㄨˊ)  

⒈ 兵:士卒。小卒。兵卒。

⒉ 旧称差役:走卒。

⒊ 死亡:病卒。生卒年月。

⒋ 完毕,终了:卒岁(度过一年)。卒业(毕业)。

⒌ 终于:卒胜敌军。

其他字义

卒的拼音:cù(ㄘㄨˋ)  

⒈ 同“猝”。

统一码

卒字UNICODE编码U+5352,10进制: 21330,UTF-32: 00005352,UTF-8: E5 8D 92。

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卒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䘚倅卆

汉英互译

obii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oldier; servant; at last, final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卒的拼音:   

〈词性:副〉

(1) 同“猝”。仓促,急速 [hastily]

行西逾陇卒。——《汉书·食货志》。注:“仓卒也。”

兴卒暴之作。——《汉书·成帝纪》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战国策·燕策》

(2) 又如:卒拔(仓猝攻取);卒迫(仓促紧迫)

(3) 突然 [suddenly]

则亡以应卒。——《汉书·辛庆忌传》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贾谊《论积贮疏》

(4) 又如:卒倒(突然晕倒);卒暴(突然);卒然(忽然,突然)

(5) 另见   

常用词组

卒卒、卒中

基本词义

卒的拼音: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2) 同本义 [servant dress]

卒,隶人给事者为卒。卒,衣有题识者。——《说文》

(3) 古代供驱遣从事一定劳役的奴隶。后用为低级差役的称呼 [servant]

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史记》

(4) 又如:卒奴(奴婢)

(5) 步兵 [infantry;infantryman;foot soldier]

在车曰士,步曰卒。——《吕氏春秋·简选》注

缮甲兵,具卒乘。——《左传·隐公元年》

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 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6) 后泛指士兵 [soldier;private]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羸老之卒。

守门卒。

印度卒。——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卒兵(士兵);卒乘(士兵与战车;后泛指军队);卒徒(徒众;兵众)

(8) 春秋时地方一级居民单位名,同时也是一级军队编制名 [zu,hundred soldiers]

全卒为上。——《孙子·谋攻》

破卒次之

(9) 又如:卒长(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卒伍(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也泛指军队、行伍);卒列(行列)

(10) 古代天子统率诸侯的一级组织名。三十国为卒 [zu,thirty states]

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礼记》

(11) 春秋时军队中百人的指挥者 [company commander]

卒必力…卒不力,无以承训。——《逸周书》

(12) 末尾,结局 [end]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论语》

(13) 棋子 [pawn]

词性变化

卒的拼音:   

〈词性:动〉

(1) 终止;尽,完毕 [finish]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韩非子·解老》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

(2) 又如:卒其事;卒时(尽时);卒读(尽读)

(3) 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die]

大夫曰卒。——《公羊传·隐公三年》

我独不终。——《诗·小雅·蓼莪》

永和四年卒。——《后汉书·张衡传》

初,鲁肃闻 刘表卒。——《资治通鉴》

居正已卒。——《明史》

卒官。

卒时。

(4) 又如:暴卒;病卒;生卒年月

(5) 停止 [stop]

三饭卒食,赞洗爵酌。——《仪礼》

三日五哭卒。——《礼记》

卒的拼音:   

〈词性:副〉

(1) 终究;终于 [at last]

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故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卒葬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卒不赦程。——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卒与尸合。(头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卒然(终于,最后);卒爵(最后一杯)

(3) 另见   

常用词组

卒岁、卒业、卒子

  拼音  ruì   注音  ㄖㄨㄟˋ   繁体  銳、鋭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QUKQ  仓颉  OPCRU  郑码  PUJR  四角  88712  结构  左右电码  6904  区位  4081  统一码  9510  笔顺  ノ一一一フ丶ノ丨フ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锐(鋭)的拼音:ruì(ㄖㄨㄟˋ)  

⒈ 锋利,尖,与“钝”相对:锐利。锐不可当。

⒉ 感觉灵敏:敏锐。

⒊ 勇往直前的气势:锐意进取。养精蓄锐。

⒋ 精良:精锐。

⒌ 骤,急剧:锐减,锐增。

统一码

锐字UNICODE编码U+9510,10进制: 38160,UTF-32: 00009510,UTF-8: E9 94 90。

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銳鋭䇤

汉英互译

acute、keen、sharp、vigo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钅、兑声

English

sharp, keen, acute, poin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锐的拼音:

ruì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兑声。本义:芒)

(2) 同本义 [awn]

锐,芒也。——《说文》。段玉裁注:“芒者,草耑也。”

(3) 精锐的军队或士卒 [crack troops]

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 秦数不利。——《战国策》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资治通鉴》

(4) 锐气,勇往直前的气势 [vigour]

武夫奋略,战士讲锐。——蔡邕《释诲》

(5) 力量,劲 [energy]。如:养精蓄锐

(6) 锐利的兵器 [sharp weapons]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史记》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7) 姓

词性变化

锐的拼音:

ruì  

〈词性:形〉

(1) 锋利 [sharp]

锐,利也。——《广雅》

锐喙决吻。——《周礼·考工记》

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荀子·赋》

柔而不刚,锐而不挫。——《淮南子·时则训》

(2) 又如:锐兵(犀利的兵器);锐锋(利刃);锐居(锐利,锋利);锐喙(尖利的嘴巴)

(3) 精明 [astute]。如:锐密(敏锐而周密);锐达(敏锐而通达)

(4) 精锐 [hard-hitting;well-trained]

秦特出锐师取地而 韩随之。——《韩非子·存韩》

(5) 又如:锐旅(精锐部队);锐士(精锐的兵士);锐卒(精锐的士卒);锐师(精锐的军队);锐器(精良锐利的兵器);锐骑(精锐勇猛的骑兵)

(6) 物体下大上小 [taper off at the top]。如:锐头(尖脑袋);锐标(尖端,尖顶);锐上(尖形的额头);锐顶(头额隆起。比喻才华出众)

(7) 勇猛;急速 [hasty]

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8) 又如:锐悍(勇猛强悍);锐将(勇猛善战的将领);锐景(迅疾的身影);锐进(迅速进军);锐很(猛烈而倔强);锐果(快速而果敢)

(9) 急切 [eager]

夫进取之情锐,而安民之誉迟,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在位所不惮。——陆机《五等诸侯论》

(10) 坚定,坚决 [firm;resolute]

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汉书·礼乐志》

(11) 又如:锐意;锐志

常用词组

锐不可当、锐减、锐角、锐进、锐利、锐敏、锐气、锐意、锐志

  拼音  bīng   注音  ㄅ一ㄥ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RGWU  五笔98  RWU  仓颉  OMC  郑码  PDAO  四角  72801  结构  上下电码  0365  区位  1788  统一码  5175  笔顺  ノ丨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兵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⒉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⒊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统一码

兵字UNICODE编码U+5175,10进制: 20853,UTF-32: 00005175,UTF-8: E5 85 B5。

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ms、soldier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丘、从八

English

soldier, troo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  ,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arm;weapon]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army;troop]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soldier]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military affairs;war,warefare]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tactics;strategy]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pawn]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词性变化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动〉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kill]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injure]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常用词组

兵备道、兵变、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部、兵差、兵车、兵船、兵丁、兵法、兵费、兵符、兵工、兵工厂、兵荒马乱、兵火、兵祸、兵家、兵甲、兵舰、兵谏、兵力、兵连祸结、兵临城下、兵乱、兵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俑、兵痞、兵器、兵强马壮、兵权、兵刃、兵戎、兵戎相见、兵舍、兵士、兵事、兵势、兵书、兵头、兵团、兵无斗志、兵衅、兵役、兵役法、兵役制、兵营、兵勇、兵员、兵源、兵站、兵制、兵仗、兵种、兵卒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