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气决泉达的意思

juéquán

气决泉达



拼音qì jué quán dá

注音ㄑ一ˋ ㄐㄩㄝˊ ㄑㄨㄢˊ ㄉㄚˊ

解释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

出处汉·蔡邕《袁满来碑铭》:“气决泉达,无所凝滞。”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气决泉达是中性词。

繁体氣决泉達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ㄑ一ˋ   繁体    
部首  气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RNB  五笔98  RTGN  仓颉  OMN  郑码  MY  四角  80017  结构  单一电码  3049  区位  3888  统一码  6C14  笔顺  ノ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气(氣)的拼音:qì(ㄑ一ˋ)  

⒈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⒉ 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⒊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⒋ 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⒌ 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⒍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⒎ 欺压:受气。

⒏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⒐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⒑ 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统一码

气字UNICODE编码U+6C14,10进制: 27668,UTF-32: 00006C14,UTF-8: E6 B0 94。

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乞氣気炁暣㫓

汉英互译

ga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气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cloud]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gas]。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air]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meteorology]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solar term]。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odor;smell]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breath]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mood]。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atmosphere]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general mood;common practice]。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character]。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luck]。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qi]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morale;spirit]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manner;style]。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personal loyalty]。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arrogance]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style]。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style]。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energy of life;vital energy]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effect]。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utensil;apparatus]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词性变化

气的拼音:

  

〈词性:动〉

(1) 使生气;使气恼 [enrage]。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be angry]。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go begging;beg]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气的拼音:

(1) 氣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常用词组

气昂昂、气包子、气泵、气不忿儿、气不公、气不过、气不平、气冲冲、气冲牛斗、气冲霄汉、气喘、气喘如牛、气喘吁吁、气锤、气粗、气垫、气垫船、气动、气度、气短、气短、气氛、气愤,气忿、气概、气割、气根、气功、气骨、气鼓鼓、气臌、气管、气管炎、气贯长虹、气锅、气锅鸡、气焊、气恨、气候、气呼呼、气化、气急败坏、气节、气井、气绝、气厥、气孔、气冷、气力、气量、气流、气笼、气楼、气轮、气煤、气门、气门心、气闷、气密、气囊、气恼、气馁、气派、气泡、气瓶、气魄、气枪、气球、气圈、气塞、气色、气慑、气盛、气势、气势磅礴、气势汹汹、气数、气态、气态、气体、气田、气筒、气头上、气团、气吞山河,气吞河山、气味、气味相投、气温、气息、气象、气象台、气象卫星、气象万千、气象站、气胸、气咻咻、气吁吁、气虚、气旋、气穴、气血、气压、气压表、气眼、气焰、气宇、气韵、气运、气胀、气质、气壮如牛、气壮山河

  拼音  jué   注音  ㄐㄩㄝˊ   繁体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UNWY  仓颉  IMDK  郑码  TDXG  四角  35180  结构  左右电码  0414  区位  3086  统一码  51B3  笔顺  丶一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决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决江疏河”。

⒉ 堤岸被水冲开:决口。溃决。

⒊ 断定,拿定主意:决定。决断。决计。决然。决胜。决议。犹豫不决。

⒋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决不后退。

⒌ 决定最后胜败:决赛。决战。

⒍ 执行死刑:处决。枪决。

统一码

决字UNICODE编码U+51B3,10进制: 20915,UTF-32: 000051B3,UTF-8: E5 86 B3。

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rst、decide、definitely、determine、execute a pers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decide, determine, jud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决的拼音:

jué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夬( guài  )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2) 同本义 [dig;dredge]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史记·河渠书》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决,行流也。——《说文》

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说文通训定声》

予决九川,距四海。——《书·益稷》

决之东方而东流。——《孟子》

治水有决河深川。——《汉书·沟洫志》

决水而灌之。——《韩非子·初见秦》

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史记·秦始皇纪赞》

鲧禹决渎。——《韩非子·五蠹》

决渎于殷周之世。

买庸而决窦。

(3) 又如:决江(掘开江边堤岸放水);决汩(疏通,疏导。开凿水流,使能通畅);决子军(古代挖坑道、地道的工兵);决泄(除去壅塞,排除积水)

(4) 大水冲破堤岸或溢出 [burst;be breached]

则决雎澨。——《左传·成公十五年》

孝文时, 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史记·河渠书》

河水决 濮阳,泛十六郡。——《汉书·武帝纪》

贲星坠而勃海决。——《淮南子·天文》。注:“溢也。”

黄河西来决仑。—— 李白《公无渡河》

(5) 又如:决水(河水决口);决溢,决泆(河堤溃破、水流泛滥);决溃(堤防被水冲破)

(6) 断裂,折断 [break]

决指而身死。——《淮南子·说山》。注:“伤也。”

濡肉齿决。——《礼记·曲礼》。注:“犹断也。”

(7) 又如:决眥(眼眶裂开;张眼瞪视);决羽(折断羽翼);决坼(裂开,张开);决浮云(截断浮云,形容剑的威力)

(8) 离别,同“诀” [leave]

与我决于传舍中。——《史记·外戚世家》。索隐:“别也。”

与武决去。——《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侯生决。——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决去(辞别离去);决别(诀别);决舍(弃舍,离弃)

(10) 决断,决定 [decide]

是天下之大决也。——《荀子·仲尼》。注:“谓决断之大也。”

孔子不能决也。——《列子·汤问》

吾计已决矣。——汉· 刘向《列女传》

吾计决矣。——《资治通鉴》

决人死生。——清· 刘开《问说》

(11) 又如:决平(公平决断讼狱);决正(认为正确而依从);决市(决定行市);决志(拿定主意);决制(控制)

(12) 判决 [judge]

审决狱。——《淮南子·时则》

不敢专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一二人立决。

中有立决者。

法应立决。

(13) 又如:决狱(审理判决案件);决囚(判决死刑);决杖(处以杖刑);决配(判处流放);决滞(判决积压的案件);决宪(作出惩处的决定;定罪);决知(审知辨识);决理(审理判决)

(14) 处死犯人 [put to death;execute sb.]

每岁大决。——方苞《狱中杂记》

(15) 又如:决不待时(处决重刑犯不必等到秋后就可以执行死刑);决囚(执行死刑);决刑(执行死刑);决期(处决死囚的日期)

(16) 较量,分胜负 [contest]

办之者诚决。——《资治通鉴》

与孟德决之。

(17) 又如:决胜;决斗

(18) 毁坏,破坏 [damage]。如:决张(劈开帐幕);决撒(败露;坏事)

(19) 选,挑,同“抉” [select]。如:决剔(挑剔);决善(即择善而从);决机(依据时机采取适宜决策)

(20) 责打 [whip]。如:决放(杖责后释放);决尸(鞭打尸体);决杀(打杀);决责(杖责);决罚(杖责的刑罚)

(21) 溃破 [fester]。如:决疣溃痈(脓疮溃破);决溃(溃烂流脓)

(22) 竭,尽 [exhaust]。如:决力(竭力);决命(拼死尽力);决竭(干涸)

词性变化

决的拼音: jué  

〈词性:副〉

(1) 一定,必定 [certainly]

决负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敢也决矣。——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事有决无可疑者。——[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决非天运。

(2) 又如:决然(一定)

(3) 无论如何 [for worlds]。如:我决不会妨碍他

常用词组

决不、决策、决策、决定、决定、决斗、决断、决计、决绝、决口、决裂、决然、决赛、决胜、决算、决无、决心、决一雌雄、决一死战、决议、决意、决狱、决战

  拼音  quán   注音  ㄑㄨㄢˊ   
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RIU  仓颉  HAE  郑码  NKKV  四角  26902  结构  上下电码  3123  区位  4010  统一码  6CC9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泉的拼音:quán(ㄑㄨㄢˊ)  

⒈ 从地下流出的水源:泉源。泉瀑。甘泉。温泉。喷泉。黄泉(旧时称人死后所在的地方。亦作“九泉”)。

⒉ 古代钱币的名称。

⒊ 姓。

统一码

泉字UNICODE编码U+6CC9,10进制: 27849,UTF-32: 00006CC9,UTF-8: E6 B3 89。

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㟫洤湶灥

汉英互译

font、fount、spring

造字法

原为象形:像泉水流出之形

English

spring, fountain; wealth, mone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泉的拼音: quá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 同本义 [spring]

泉,人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说文》

如彼泉流。——《诗·小雅·小旻》

泉之竭矣。——《诗·大雅·召旻》。传:“泉水从中以益者也。”

泉涓涓而始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酿泉为酒。——宋· 欧阳修《醉翁事记》

泉香而酒洌。

泉而茗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有泉可汲。——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温泉;矿泉;清泉;泉根(泉源);泉脉(地下伏流的泉水);泉涌(泉川喷涌);泉鱼(渊鱼);泉绅(从高山上飞泻下来的泉水);泉韵(泉水声)

(4) 地下水 [underground water]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

(5) 泉下,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dwelling place of the dead]

有志者入泉,无为者住世,岂佳事乎?——鲁迅《书信》

(6) 又如:泉台之望(指死者的希望);泉厥(黄泉;地下);泉乡(泉下);泉扇(墓门。亦指阴间);泉里(黄泉之下)

(7) 帛币。古钱币名 [ancient coins]

货泉径一寸,重五铢,右文曰货,左文曰泉,直一也。——《周礼·外府》注

(8) 又如:泉儿(古代钱币的通称);泉币(钱币,货币。又称泉货);泉金(金钱);泉布(帛币和布币);泉刀(泉币与刀币);泉布先生(钱币的谑称)

(9) 泉眼 [hole of spring]

熊咆龙吟殷岩泉。——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临于泉上。——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常用词组

泉流、泉水、泉下、泉眼、泉源

  拼音    注音  ㄉㄚˊ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PI  仓颉  YK  郑码  GDW  四角  34308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71  区位  2079  统一码  8FBE  笔顺  一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达(達)的拼音:dá(ㄉㄚˊ)  

⒈ 通: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

⒉ 通晓:洞达。练达。

⒊ 遍,全面: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⒋ 到:到达。抵达。通宵达旦。

⒌ 实现:目的已达。

⒍ 传出来:传(chuán  )达。转(zhuǎn   )达。

⒎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达。达官贵人。

⒏ 姓。

统一码

达字UNICODE编码U+8FBE,10进制: 36798,UTF-32: 00008FBE,UTF-8: E8 BE BE。

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迏迖達㒓

汉英互译

express、extend、reach

造字法

形声:从辶、大声

English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达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lead to;go to]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reach;achieve;attain]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thoroughly understand]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understand]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recommend]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express;convey]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词性变化

达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行的;共同的 [current;general]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comprehensive]。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达的拼音:

  

〈词性:名〉

(1) 〈词性:方〉∶指父亲 [father]。如:俺达

(2) 地名 [Da county]。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everywhere]。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达的拼音:

  

<象>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常用词组

达标、达成、达旦、达到、达尔文、达尔文学说、达观、达·芬奇、达官、达赖、达赖喇嘛、达人、达士、达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