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潜移暗化的意思

qiánànhuà

潜移暗化



拼音qián yí àn huà

注音ㄑ一ㄢˊ 一ˊ ㄢˋ ㄏㄨㄚˋ

解释见“潜移默化”。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思想、作风等。

感情潜移暗化是中性词。

繁体潛移暗化

近义潜移默化

英语a silent transforming influence

俄语постепенное и незаметное воздействие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ián   注音  ㄑ一ㄢˊ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86  IFWJ  五笔98  IGGJ  仓颉  EQOA  郑码  VBOK  四角  35168  结构  左右电码  3383  区位  3917  统一码  6F5C  笔顺  丶丶一一一ノ丶一一ノ丶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潜的拼音:qián(ㄑ一ㄢˊ)  

⒈ 隐在水面下活动:潜水。潜泳。潜坝。潜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⒉ 隐藏的,秘密地:潜藏。潜伏。潜遁。潜逃。潜力。潜心。潜师。潜在。潜台词。潜移默化。

⒊ 姓。

统一码

潜字UNICODE编码U+6F5C,10进制: 28508,UTF-32: 00006F5C,UTF-8: E6 BD 9C。

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潛濳

汉英互译

hidden、latent、secretly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hide; hidden, secret, lat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潜的拼音:

qián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2) 同本义 [go under water;move under water]

潜,涉水也。——《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

潜龙。——《易·乾龙》

潜虽伏矣。——《诗·小雅·正月》

游鱼潜绿水。——曹植《情诗》

沈潜相克。——《书·洪范》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潜水

(4) 隐藏 [hidden;latent]

潜服贼器不入宫。——《周礼·阍人》

潜醢以食夏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又

潜避两炮台中。

(5) 又如:潜晦(潜藏养晦。又指隐藏才能);潜德(韬养隐藏的内涵、美德);潜逸(隐逸);潜户(隐藏的洞穴);潜包,潜苞(包藏);潜光(隐藏光彩);潜名(隐姓埋名)

(6) 深隐;隐居 [hermit]。如:潜居草野(隐居在民间);潜而不用(小人当道,圣人只宜潜藏,不可有为);潜夫(隐者);潜升(谓或隐或显);潜户(深隐的门户)

(7) 专心 [make a concentrated effort]。如:潜志(专心致志);潜研(专心钻研);潜修(专心修养);潜神(犹专心)

(8) 潜入水中 [dive]。如:一只大水鼠从此岸潜下

(9) 埋葬 [bury]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山海经》

(10) 暗流 [underflow]

东望泑泽, 河水所潜也。——《山海经》

(11) 又如:潜演(水在地下流动);潜源(潜伏着的水源)

(12) 测量;探测 [measure;survey]

词性变化

潜的拼音: qián  

〈词性:形〉

(1) 深;沉 [deep]

夫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

(2) 又如:潜林(高深的树林);潜深(幽深隐蔽);潜渫(深浚);潜寐(深眠);潜运(深谋);潜润(深深沾惠)

(3) 无形中 [invisible]。如:潜毁(潜移默化地毁谤);潜息(无形中止息);潜移(无形中变化);潜溃(无形中毁坏)

潜的拼音: qián  

〈词性:副〉

(1) 秘密地;暗中 [secretly;stealthily]

同恶潜谋。——《周书·文政》

于是潜行而去。——《战国策·秦策》

随风潜入夜。——唐· 杜甫《春夜喜雨》

多潜易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封奏时潜易。

(2) 又如:潜地(偷偷地);潜息(悄悄止息);潜目(偷看);潜使(秘密出使);潜师(秘密出兵);潜逸(秘密逃跑)

常用词组

潜坝、潜藏、潜存、潜堤、潜伏、潜伏期、潜力、潜流、潜龙伏虎、潜匿、潜热、潜山隐市、潜师、潜水、潜水、潜水艇、潜水员、潜台词、潜逃、潜艇、潜望镜、潜心、潜行、潜移、潜移默化、潜意识、潜影、潜泳、潜在、潜踪

  拼音    注音  一ˊ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QQY  仓颉  HDNIN  郑码  MFRR  四角  27927  结构  左右电码  4448  区位  5038  统一码  79FB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ノフ丶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移的拼音:yí(一ˊ)  

⒈ 挪动:移交。移植。移刻(过一段时间)。移晷(日影移动,犹言经过了一段时间)。移民。迁移。转移。移樽就教(端着酒去别人跟前以便求教,泛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

⒉ 改变,变动:移居。移易。移情(变易人的情志)。移动。潜移默化。

⒊ 旧时公文的一种,行文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移文。檄移。

统一码

移字UNICODE编码U+79FB,10进制: 31227,UTF-32: 000079FB,UTF-8: E7 A7 BB。

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䄬扡迻

汉英互译

change、move、shift

造字法

形声:从禾、多声

English

change place, shift; move ab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移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2) 同本义。泛指移植 [transplant]

移,禾相倚移也。——《说文》。徐灏注:“ 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 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

(3) 又如:移花(移植花木);移根(犹移植);移种,移莳(犹移植)

(4) 假借为“迻”。移动 [shift;move]

则民不移。——《国语·齐语》。注:“徙也。”

弗能移也。——《国语·晋语》。注:’动也。”

徐趋皆用是,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礼记》

移兵先击。——《史记·魏公子列传》

撤兵移营。——《广东军务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移顺天府。——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移户(所迁移的民户);移帐(迁徒篷帐);移籍(移居);移垦(迁徙垦荒);移寝(迁徙卧处);移寓(移居,迁居);移步(挪步);移云掩月(喻以假代真,巧加掩饰);移船泊岸(自动迁就);移窠(指婴儿满月时移入他人的房中);移山(移动山岳)

(6) 转移 [transfer;shift]

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史记》

(7) 又如:移奖(把奖赏转移给他人);移茶客人(旧时上海妓院的定例,初次逛院的客人要挑选一个合意的妓女。这种嫖客称“移茶客人”);移商刻羽(移商拨羽。奏出优美动听的曲调);移赃(转移赃物或赃款);移营(转移营地)

(8) 变动;改变 [change]

时位之移人。——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世易时移。——《吕氏春秋·察今》

守节情不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不知几移。——[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9) 又如:移天换斗(喻力大谋高,能使天地星辰改变位置);移心(改变心意);移志(改变意志;动心)

词性变化

移的拼音:   

〈词性:名〉

移文,古时官府文书的一种。与牒相类,多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之间 [official document]。如:移会(古代官府文书的一种);移告(移文告假);移知(移文通知);移劾(移文弹劾);移报(移文报告);移复(移文回复);移牒(以正式公文通知平行机关或人)

常用词组

移调、移动、移防、移风易俗、移关、移行、移花接木、移祸、移交、移居、移民、移情、移圈、移让、移山倒海、移天易日、移位、移徙、移项、移项、移用、移玉、移栽、移植、移樽就教

  拼音  àn   注音  ㄢ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JUJG  仓颉  AYTA  郑码  KSK  四角  60061  结构  左右电码  2542  区位  1621  统一码  6697  笔顺  丨フ一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暗的拼音:àn(ㄢˋ)  

⒈ 不亮,没有光,与“明”相对:黑暗。暗淡(a.不光明;b.喻景象悲惨)。阴暗。暗无天日。

⒉ 不公开的,隐藏不露的:暗藏。暗号。暗杀。暗娼。暗沟。暗含(做事、说话包含某种意思而未明白说出)。暗流(a.流动的地下水;b.喻潜伏的思想倾向或社会动态)。明察暗访。

⒊ 愚昧,糊涂:暗昧。暗弱(愚昧软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统一码

暗字UNICODE编码U+6697,10进制: 26263,UTF-32: 00006697,UTF-8: E6 9A 97。

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晻隌

汉英互译

dark、hidden、unclear、dull、dim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日、音声

English

dark; obscure; in secret, cove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暗的拼音: àn  

〈词性:形〉

(1)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2) 同本义。与“明”相对 [dim;dark;dull]

暗,日无光也。——《说文》

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论衡·说日》

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昏暗(光线不足);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寻找探索)

(4) 昏昧,愚昧;不明白 [dull;stupid;unclear]

上暗则政险。——《荀子·天率》

(5) 又如:暗昧(真假不明;暧昧,含糊不清);暗主(昏庸的君主)

(6) 隐秘 [hidden;secret]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 又如:暗记儿;暗号

(8) 地下 [underground]。如:暗河;暗沟(地下的排水沟)

词性变化

暗的拼音: àn  

〈词性:副〉

(1) 默默地[do not say a word;keep silent]

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空流。——杜荀鹤《旅寓诗》

孺人半夜觉寝,促有光暗诵。—— 归有光《先妣事略》

(2) 又如:暗诵(默诵,背诵);暗数(默默记数);暗写(默写)

(3) 秘密;暗中 [in secret]

曹节王甫,暗杀太后。——《后汉书·宦者传》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元好问《驱猪行》

暗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天黑 [darkness]

车驾逼暗乃还,漏已尽。——《晋书·职官志》

(2) 黑夜 [night]。如:暗夜(黑夜);暗风(黑夜的风)

暗的拼音: àn  

〈词性:动〉

使昏暗 [gloom;cloud]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风》

常用词组

暗暗、暗藏、暗娼、暗场、暗潮、暗沉沉、暗处、暗淡、暗地,暗地里、暗度陈仓,暗渡陈仓、暗访、暗害、暗号、暗话、暗记、暗记、暗箭、暗礁、暗里、暗码、暗器、暗枪、暗杀、暗伤、暗哨、暗示、暗事、暗室欺心、暗送秋波、暗算、暗锁、暗滩、暗探、暗无天日、暗线、暗香、暗箱、暗想、暗笑、暗星云、暗语、暗中、暗自

  拼音  huà huā   注音  ㄏㄨㄚˋ ㄏㄨㄚ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繁体部首  匕部  
五笔  WXN  仓颉  OP  郑码  NRR  四角  24210  结构  左右电码  0553  区位  2715  统一码  5316  笔顺  ノ丨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化的拼音:huà(ㄏㄨㄚˋ)  

⒈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⒉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⒊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⒋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⒌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其他字义

化的拼音:huā(ㄏㄨㄚ)  

⒈ 同“花”。

统一码

化字UNICODE编码U+5316,10进制: 21270,UTF-32: 00005316,UTF-8: E5 8C 96。

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化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花貨

汉英互译

burn up、change、convert、melt、spend、turn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七

English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化的拼音: huā  

〈词性:动〉

(1) 用掉、耗费。同“花” [spend]。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常用词组

化子

基本词义

化的拼音: huà  

〈词性:动〉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urn;change]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help (a misguided or erring person) to change by education,persuasion,setting an example,etc.]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help to change by persuasion]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collect alms]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burn up]。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digest]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die]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eliminate;get rid of]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词性变化

化的拼音: huà  

〈词性:名〉

(1) 习俗,风气 [convention;custom]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Nature]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chemistry]。如:数理化

化的拼音: huà  

〈词性:后缀〉

(1) 使成为,使变成 [-ize;-ify]——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常用词组

化冻、化肥、化分、化粪池、化工、化合、化合、化合物、化鹤、化魂、化解、化境、化疗、化零为整、化名、化名、化热、化身、化石、化痰、化铁炉、化纤、化险为夷、化学、化学肥料、化学元素、化验、化缘、化斋、化整为零、化妆、化妆品、化装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