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抛盔弃甲的意思

pāokuījiǎ

抛盔弃甲



拼音pāo kuī qì jiǎ

注音ㄆㄠ ㄎㄨㄟ ㄑ一ˋ ㄐ一ㄚˇ

解释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出处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58回:“孝德念动真言,借一阵飞砂走石,把周兵打的抛盔弃甲而逃。”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战败。

感情抛盔弃甲是中性词。

近义丢盔弃甲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pāo   注音  ㄆㄠ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RVLN  五笔98  RVET  仓颉  QKNS  郑码  DQYM  四角  54012  结构  左右电码  2141  区位  3755  统一码  629B  笔顺  一丨一ノフ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抛的拼音:pāo(ㄆㄠ)  

⒈ 投,扔:抛掷。抛撒(亦作“抛洒”)。抛售。

⒉ 舍弃,丢下:抛弃。抛荒(任由土地荒芜,不继续耕种)。抛却。抛头露面。

统一码

抛字UNICODE编码U+629B,10进制: 25243,UTF-32: 0000629B,UTF-8: E6 8A 9B。

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st、fling、heave、throw、toss

相关字词

扔、掷

造字法

形声:从扌、声

English

throw (aw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抛的拼音:

pāo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丢弃)

(2) 同本义 [cast aside;abandon]

管儿不作供奉儿,抛在东都双鬓丝。——唐· 元稹《琵琶歌》

纸片抛落。——《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抛漾(抛弃);抛撒(抛弃;脱落;洒落);抛撇(抛开;撇弃);抛官(辞官,弃官);抛除(丢弃,抛掉)

(4) 抛,掷 [fling;throw]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唐· 欧阳炯《贺明朝》

(5) 又如:抛砖引玉;抛丸(杂技之一。两手上下抛接多个弹丸不使落地);抛扔(投掷);抛珠滚玉(比喻流泪);抛声炫俏(故意声张卖弄);抛泊(抛锚停泊)

(6) 以低价大量卖出 [undersell]。如:抛出(大量卖出商品、证券、股票等);抛卖(压低价格,大量出售);抛空(卖空);抛盘(预定一虚位价格,约期交货,不随市价涨落)

词性变化

抛的拼音: pāo  

〈词性:量〉

秽物一堆为一抛。也作“泡”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儒林外史》

常用词组

抛费、抛光、抛荒、抛开、抛空、抛离、抛脸、抛锚、抛弃、抛却、抛洒、抛洒,抛撒、抛射、抛售、抛头露面、抛掷、抛砖引玉

  拼音  kuī   注音  ㄎㄨㄟ   
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DOLF  仓颉  KFBT  郑码  GDUL  四角  4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40  区位  3188  统一码  76D4  笔顺  一ノ丶ノノ丶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盔的拼音:kuī(ㄎㄨㄟ)  

⒈ 用来保护头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头盔。钢盔。盔甲。

⒉ 形状像盔或半个球形的:帽盔儿。盔头(“头”读轻声)。

⒊ 盆子一类的器皿:瓦盔。

统一码

盔字UNICODE编码U+76D4,10进制: 30420,UTF-32: 000076D4,UTF-8: E7 9B 94。

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盔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sque、helmet

造字法

形声:从皿、灰声

English

helmet; bowl; bas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盔的拼音: kuī  

〈词性:名〉

(1) (形声。从皿,灰声。本义:钵)

(2) 同本义。盂一类容器 [earthen bowl]

盔,盔器,盂属也。——《龙龛手鉴》

(3) 首铠。古代战士用以保护头部的帽子。也指消防人员或矿工带的金属帽子 [helmet;headpiece]

三通鼓罢,袁绍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三国演义》

(4) 又如:盔缨(头盔上的丝织饰物)

常用词组

盔甲、盔头

  拼音    注音  ㄑ一ˋ   繁体    
部首  廾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YCAJ  仓颉  YIT  郑码  SZE  四角  00443  结构  上下电码  2757  区位  3890  统一码  5F03  笔顺  丶一フ丶一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弃的拼音:qì(ㄑ一ˋ)  

⒈ 舍去,扔掉:抛弃。遗弃。弃权。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弃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弃养(父母死亡的婉辞)。弃置不顾。弃瑕录用。

统一码

弃字UNICODE编码U+5F03,10进制: 24323,UTF-32: 00005F03,UTF-8: E5 BC 83。

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弃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bandon、discard、throw awa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reject, abandon, discar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弃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2) 同本义 [throw away;discard;abandon]

弃,捐也。——《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

天之弃商也久矣。——《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抛子弃草间。——王粲《七哀》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子孙弃者。——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弃其妇。——清· 周容《芋老人传》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弃厌(嫌弃;厌恶);弃亲(抛弃亲族);弃礼(抛弃礼制);弃秽(抛弃秽浊);弃失(丢失);弃地(丢弃田地);弃灰(把灰烬弃在路上);弃物(被丢失之物);弃国(丢失封国或都城);弃才(被遗弃的人才)

(3) 废,废除 [abolish]

水官弃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废也。”

弃言(已经废弃之言);弃法(废弃法度);弃井(废井)

(4) 忘记 [forget]

弃,忘也。——《尔雅》

其庸可弃乎。——《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忘。”

弃忽(遗忘,忽略)

(5) 违背;背叛 [violate;betray]。如:弃命(违命;抛弃命令);弃天(违背天意);弃言(背弃诺言);弃信(违背信义);弃约(违约,不守前约)

(6) 离开 [leave]

子弃寡人。——《战国策·秦策》。注:“去也。”

弃予(离开我);弃代(去世)

(7) 旷,耗费 [expense]。如:弃力(费力);弃日(耗费时日,虚度光阴)

常用词组

弃暗投明、弃儿、弃妇、弃货、弃甲曳兵、弃绝、弃权、弃取、弃世、弃婴、弃置、弃掷

  拼音  jiǎ   注音  ㄐ一ㄚˇ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LHNH  仓颉  WL  郑码  KIB  四角  60500  结构  单一电码  3946  区位  2855  统一码  7532  笔顺  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甲的拼音:jiǎ(ㄐ一ㄚˇ)  

⒈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⒉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⒊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⒋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甲。甲兵。甲士。

⒌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甲板。装甲车。

⒍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甲。

⒎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甲。

⒏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甲。甲长。

⒐ 植物果实的外壳:甲坼(外表裂开)。

⒑ 古同“胛”,肩胛。

统一码

甲字UNICODE编码U+7532,10进制: 30002,UTF-32: 00007532,UTF-8: E7 94 B2。

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呷鉀

汉英互译

armour、first、nail、shell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skin]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armor]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weapons]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soldier]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shell]。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nail]。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A unit of civil administration]。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the first of Ten Celestial Stems]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sixty years]。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substitute word for an indefinite person]。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词性变化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动〉

(1) 居第一;冠于 [occupy first place]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put on armor]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形〉

第一的,上等的 [first]。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