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麋沸蚁动的意思

fèidòng

麋沸蚁动



拼音mí fèi yǐ dòng

注音ㄇ一ˊ ㄈㄟˋ 一ˇ ㄉㄨㄥˋ

解释比喻社会秩序很乱。

出处《淮志子·兵略训》:“天下为之麋沸蚁动,云彻席卷。”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社会动乱。

感情麋沸蚁动是贬义词。

繁体麋沸蟻動

近义麋沸蚁聚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ㄇ一ˊ   
部首  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86  YNJO  五笔98  OXXO  仓颉  IPFD  郑码  TXUF  四角  00294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7780  区位  8771  统一码  9E8B  笔顺  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丶ノ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麋的拼音:mí(ㄇ一ˊ)  

⒈ 〔麋鹿〕哺乳动物,比牛大,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体看哪种动物都不像,原产中国,是一种珍贵的稀有兽类。俗称“四不像”。

统一码

麋字UNICODE编码U+9E8B,10进制: 40587,UTF-32: 00009E8B,UTF-8: E9 BA 8B。

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麋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䴢麊

造字法

形声:从鹿、米声

English

elk;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麋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鹿,米声。本义:兽名。即麋鹿)

(2) 同本义 [elk;pere David deer]

麋,鹿属。从鹿,米声。麋冬至其角。——《说文》

夏献麋。——《周礼·兽人》。疏:“麋是泽解兽”。

麋何食兮庭中。——《楚辞·湘妇人》

(3) 又如:麋裘(用幼鹿皮制的皮衣);麋侯(糜皮箭靶);麋田(麋群踩过的田);麋脯(干麋肉)

(4) 通“眉”。眉毛 [brow]

伊尹之状,面无须麋。——《荀子·非相》

(5) 又如:麋寿(眉寿。长寿);麋首(长寿的人)

(6) 小兽的通称 [young beast]。如:麋夭(泛指幼兽);麋卵(指未成长的鸟兽)

(7) 通“湄”。水边,岸旁 [bank of waters]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诗·小雅·巧言》

余赐女孟诸之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常用词组

麋鹿

  拼音  fèi   注音  ㄈㄟ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XJH  仓颉  ELLN  郑码  VYND  四角  35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110  区位  2348  统一码  6CB8  笔顺  丶丶一フ一フ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沸的拼音:fèi(ㄈㄟˋ)  

⒈ 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沸点。沸水。沸涌。沸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人声鼎沸。

⒉ 波涌的样子:沸郁(a.翻涌的样子;b.愤懑不平的样子)。

统一码

沸字UNICODE编码U+6CB8,10进制: 27832,UTF-32: 00006CB8,UTF-8: E6 B2 B8。

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oil

造字法

形声:从氵、弗声

English

boil, bubble up, gu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沸的拼音: fèi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弗声。本义:泉水大量涌出的样子)

(2) 同本义 [gushing out]

沸,滭沸滥泉也。——《说文》。按,涌出之貌。

觱沸槛泉。——《诗·小雅·采菽》

百川沸騰。——《诗·小雅·十月之交》

愤泉秋沸。——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

(3) 又如:沸沸(翻滚涌现的样子;行事迅速果断的样子);沸射(喷射);沸然(水腾涌的样子)

(4) 水波翻涌的样子 [surgent]

宫殿摆簸,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沸波(鸟名。即鱼鹰。因俯冲食水中鱼时扬起波浪);沸渭(水翻腾奔涌的样子);沸泻(水流翻滚奔腾)

(6) 名声很响,影响很大 [big-name]。如:沸传(盛名远扬)

(7) 杂乱,纷乱 [disordered]。如:沸乱(纷乱;烦乱);沸羹(比喻动荡混乱的局势)

词性变化

沸的拼音: fèi  

〈词性:动〉

(1) 把水烧开;沸腾 [boil;bubble]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

(2) 又如:沸煎(沸滚,沸腾翻滚);沸溢(水翻滚漫出);沸动(翻动)

(3) 声音喧闹或嘈杂 [be noisy]

沸乎暴怒。——司马相如《上林赋》

临河列阵,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晋书·刘曜载记》

(4) 又如:沸喧(沸激。像滚水一样喧闹);沸耳(声音喧腾);沸聒(喧腾,嘈杂);沸闹(喧闹);沸稠(繁密喧腾)

沸的拼音: fèi  

〈词性:名〉

沸水 [boiling water]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常用词组

沸点、沸鼎、沸反盈天、沸沸扬扬、沸滚、沸水、沸腾

  拼音    注音  一ˇ   繁体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JYQY  五笔98  JYRY  仓颉  LIIK  郑码  ISOS  四角  54103  结构  左右电码  5852  区位  5047  统一码  8681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蚁(蟻)的拼音:yǐ(一ˇ)  

⒈ 〔蚂蚁〕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简称“蚁”: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蚁聚。蚁命(喻微贱的生命)。蚁民(旧时人民对官府的自称,多用于诉状呈文)。

统一码

蚁字UNICODE编码U+8681,10进制: 34433,UTF-32: 00008681,UTF-8: E8 9A 81。

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蟻螘

汉英互译

ant

造字法

形声:从虫、义声

English

an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蚁的拼音:

蟻、螘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义声。本作“螘”。本义:蚂蚁)

(2) 膜翅类昆虫名。俗称蚂蚁 [ant]

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螘也。——《庄子》

(3) 又如:蚁附蝇趋(如蚁附膻,如蝇逐臭。意指攀附、奉承);蚁聚蜂屯(像蚂蚁和蜜蜂一样杂乱地聚集在一起)

(4) 酒的泡沫 [foam]。如:蚁绿(有浮沫的酒);蚁尊(酒杯。借指酒);蚁瓮(酒坛)

(5) 玄色 [black]

麻冕蚁裳。——《书》。郑玄注:“蚁谓色玄也。”

(6) 又如:蚁裳(玄色下衣)

词性变化

蚁的拼音:

  

〈词性:形〉

比喻卑微;微末;小 [tiny;humble]。如:蚁悃(谦称自己的诚挚心意);蚁鼻(比喻微细);蚁窍(小洞);蚁斗(比喻微末的争斗);蚁斗蜗争(比喻微末的争斗)

常用词组

蚁蚕、蚁巢、蚁垤、蚁甲、蚁民、蚁丘、蚁酸、蚁王、蚁冢

  拼音  dòng   注音  ㄉㄨㄥˋ   繁体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FCLN  五笔98  FCET  仓颉  MIKS  郑码  BDZY  四角  14727  结构  左右电码  0520  区位  2215  统一码  52A8  笔顺  一一フ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动(動)的拼音:dòng(ㄉㄨㄥˋ)  

⒈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

⒉ 使开始发生:发动。

⒊ 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⒋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⒌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

⒍ 非静止的:动画。

⒎ 可变的:动产。

⒏ 行为:举动。动作。

⒐ 常常:动辄得咎。

统一码

动字UNICODE编码U+52A8,10进制: 21160,UTF-32: 000052A8,UTF-8: E5 8A A8。

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動働㣫

汉英互译

act、move、stir、us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的拼音:

dò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act;break out;show effect]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move;stir]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wave;shake;shock]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response;move;touch]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bud;germinate]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do;operate;work]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use]。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change;alter]。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词性:方〉∶吃 [eat]。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词性变化

动的拼音:

dòng  

〈词性:副〉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常用词组

动笔、动兵、动不动、动产、动词、动粗、动掸、动荡、动荡、动电、动肝火、动工、动滑轮、动画片、动画影片、动火、动机、动静、动觉、动口、动力、动量、动乱、动脉、动脉硬化、动脉注射、动摩擦、动摩擦、动脑子、动能、动怒、动魄惊心、动片、动气、动情、动人、动人心弦、动容、动身、动手、动手术、动态、动弹、动听、动土、动问、动窝儿、动武、动物、动物园、动向、动心、动心骇目、动刑、动凶、动摇、动议、动因、动用、动员、动员令、动辄、动辄得咎、动嘴、动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