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慢声细语的意思

mànshēng

慢声细语



拼音màn shēng xì yǔ

注音ㄇㄢˋ ㄕㄥ ㄒ一ˋ ㄩˇ

解释形容说话时声音轻柔。

出处罗广斌《红岩》第12章:“老大哥看出牢房里只剩他两人时,就慢声细语地问他。”

例子凌叔华《古韵》:“她慢声细语地说:‘我真想一死了之。人只有死了,才会忘记一切。’”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感情慢声细语是中性词。

繁体慢聲細語

近义轻言细语

反义粗声粗气

英语speak in a mild ton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màn   注音  ㄇㄢˋ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  NJLC  仓颉  PAWE  郑码  UKLX  四角  96047  结构  左右电码  1976  区位  3493  统一码  6162  笔顺  丶丶丨丨フ一一丨フ丨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慢的拼音:màn(ㄇㄢˋ)  

⒈ 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慢车。慢件。慢腾腾。慢条斯理。缓慢。迟慢。慢性。

⒉ 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慢待。轻慢。傲慢。怠慢。

统一码

慢字UNICODE编码U+6162,10进制: 24930,UTF-32: 00006162,UTF-8: E6 85 A2。

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悗僈

汉英互译

defer、slow、supercilious、tardiness

相关字词

缓、急、快

造字法

形声:从忄、曼声

English

slow(ly), leisurely, sluggi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慢的拼音: m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无礼貌)

(2) 同本义[despise;look down on]

慢,一曰不畏也。——《说文》

慢,惰也。——《广雅》

我远而慢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可敬不可慢。——《礼记·缁衣》

而长不简慢矣。——《吕氏春秋·处方》

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左传·庄公八年》

敬贤者存,慢贤者亡。——《荀子·君子》

荆成王慢焉。——《吕氏春秋·上德》

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庄子·则阳》

管家,实是多慢了你。——《儒林外史》

(3) 又如:慢骂(信口乱骂);慢亵(慢待;招待不周);慢狎(轻侮);慢视(轻视);慢公(怠忽公务);慢令(轻慢上司的命令);慢心(轻慢之心)

(4) 怠慢 [slight;cold-shoulder]

责攸之、 伟、 允等之慢。—— 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慢客(怠慢客人)

(6) 放纵;无节制 [indulge]。如:慢散(不严肃;不整齐);慢泄(轻浮);慢淫(浪荡遨游)

(7) 通“谩”。欺骗 [deceive;hoodwink]

田驷东慢 齐侯,南欺 荆王。——《韩非子·说林上》

(8) 通“墁”。涂抹 [plaster]

郢人垩慢其鼻端。——《庄子·徐无鬼》

词性变化

慢的拼音: màn  

〈词性:形〉

(1) 懒惰 [idle;lazy]

慢,惰也。——《说文》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啴谐慢易。——《礼记·乐记》

(2) 又如:慢憧(懈怠动摇);慢志(怠懈的心智);慢官(闲散的官职)

(3) 不及时,迟了 [late;tardy]

不及时日,渴葬也;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公羊传·隐公三年》

(4) 从慢走引申为缓慢 [slow]

叔马慢忌,叔发罕异。——《诗·郑风·大叔于田》

轻拢慢捻抹复挑。——白居易《琵琶行》

(5) 又如:慢慢交(慢慢地;不着急);慢腾斯礼(慢条斯理;慢腾腾,不慌不忙的样子);慢板(戏曲中缓慢的曲调);慢慢(缓慢;犹言缓一缓);慢节奏(乐曲中的缓慢节奏);慢药(药性发作缓慢的毒药);慢声(缓慢悠扬的音乐);慢工出巧匠(谓慢而细致的操作能培养出精巧的匠师);慢工出细货(缓慢的操作会产生出精巧的产品来)

(6) 骄傲;傲慢 [proud]

上慢下暴。——《易·系辞上》

(7) 又如:慢世(傲世,玩世不恭);慢词(不恭敬的言词);慢书(侮辱性的书简)

(8) 生疏 [unfamiliar;rusty]

那张清原来只有飞石打将的本事,枪法上却慢。——《水浒传》

(9) 又如:慢仗(武艺不精,本领不强)

(10) 丰满 [full and round]。如:慢脸(丰满的容貌)

慢的拼音: màn  

〈词性:副〉

徒然 [in vain]

麒麟慢有擎天才,怎出军师妙计中。——《水浒传》

常用词组

慢步、慢车、慢待、慢动作、慢化、慢件、慢慢腾腾、慢说、慢腾腾、慢条斯理、慢吞吞、慢行、慢性子、慢悠悠、慢走

  拼音  shēng   注音  ㄕㄥ   繁体    
部首  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NR  仓颉  GAH  郑码  BXM  四角  40207  结构  上下电码  5116  区位  4189  统一码  58F0  笔顺  一丨一フ丨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声(聲)的拼音:shēng(ㄕㄥ)  

⒈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⒉ 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⒊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⒋ 名誉:名声。

⒌ 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统一码

声字UNICODE编码U+58F0,10进制: 22768,UTF-32: 000058F0,UTF-8: E5 A3 B0。

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磬聲

汉英互译

make a sound、reputation、sound、tone、voice

造字法

形声:从耳、声殳声

English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  )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sound;voice]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music;poet]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reputation]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词性变化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动〉

(1) 发声 [make a sound]。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sing]。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量〉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常用词组

声辩、声波、声部、声场、声称、声带、声碟、声调、声东击西、声干扰、声光、声华、声价、声价十倍、声控、声口、声浪、声泪俱下、声量、声门、声名、声名大噪、声名狼藉、声明、声母、声纳、声能、声频、声谱、声气、声气相求、声腔、声情、声请、声喏、声色、声色俱厉、声嗓、声势、声说、声嘶力竭、声诉、声速、声态、声讨、声望、声威、声闻过情、声问、声息、声响、声学、声训、声压、声言、声扬、声音、声音笑貌、声域、声誉、声誉大振、声誉鹊起、声冤、声援、声源、声乐、声韵、声韵学、声张、声子、声罪致讨

  拼音    注音  ㄒ一ˋ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XLG  仓颉  VMW  郑码  ZKI  四角  26100  结构  左右电码  4798  区位  4724  统一码  7EC6  笔顺  フフ一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细(細)的拼音:xì(ㄒ一ˋ)  

⒈ 颗粒小的,与“粗”相对:细沙。细面。细屑。

⒉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细线。细丝。细眉。细水长流。

⒊ 精致的:细瓷。细布。细工。细活儿。

⒋ 声音小:嗓音细。

⒌ 周密详尽:仔细。精细。细致。细密。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细腻。胆大心细。

⒍ 微小的:细小。细微。细节。事无巨细。

⒎ 俭省:他过日子很细。

统一码

细字UNICODE编码U+7EC6,10进制: 32454,UTF-32: 00007EC6,UTF-8: E7 BB 86。

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hin、slender、fine、careful、minut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fine, tiny; slender, th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细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系(   ),囟( xìn  )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2) 同本义。和“大”相对 [little;small]

细,微也。——《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

细,小也。——《广雅》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

细钧有钟无镈。——《国语·周语》

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墨子·天志中》

不积细流。——《荀子·劝学》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斜风细雨。——唐· 张志和《渔歌子》

不知其细。——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细崽(细作;西崽);细人(细作;姬妾);细探人(多指军队中的探子);细士(小人)

(4) 纤细。和“粗”相对 [fine;slender]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细笔钩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细若蚊足。——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细腰(细要。纤细的腰身);细娘家(指容貌美好的少女);细袅袅(细而柔软的样子);细毛(纤细的毛)

(6) 精致,细密 [meticulous;delicate;exquisite;fine;close]

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做细活的。——《红楼梦》

(7) 又如:细欺雀舌(指上乘的茶叶);细针密线(喻周密,周到);细攒(密密聚集;精细镶嵌);细果(精美点心)

(8) 琐碎 [minute;trifling]。如:细政(繁复的征税);细务(琐碎而无关紧要的小事)

(9) 仔细,详细 [careful;detailed]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细疏其能

大妈原是谢家的使唤丫头,至于怎么嫁给大伯的,却不知细情。—— 魏巍《东方》

(10) 又如:细罄(详细地说尽);细事(详情;底细)

(11) 细音,尖细的声音 [sharp;shrill]。如:细音(声韵学名词。凡是有[i]、[y]介音或主要元音为[i],[y]的韵母,称为“细音”)

(12) 地位低微 [humble]

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晏子春秋》

(13) 又如:细夫(小民);细民(平民);细婢(小婢)

(14) 年幼 [young]。如:细人(青年侍女);细娃(方言。小孩);细佬(方言。小孩);细儿(幼子)

(15) 柔嫩 [tender;delicate]。如:细皮嫩肉(形容人长得娇嫩);细柳(初生的嫩柳条)

(16) 细微,轻微 [fine;tiny;trivial]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词性变化

细的拼音:

  

〈词性:名〉

(1) 微小的丝 [fine silk]。如:细丝(带有丝纹的白银)

(2) 旧称行为不高尚或地位低下的人 [the insignificants]

臣主未宁于上,黔细未辑于下。——郭璞《省刑疏》

(3) 指轻微的罪过 [small crime]

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书·君陈》

(4) 又如:细行(小过;微服出行)

常用词组

细胞、细别、细布、细部、细菜、细长、细大不捐、细大不逾、细带、细读、细度、细发、细纺、细高跟、细高挑儿、细工、细故、细活、细节、细谨、细君、细菌、细看、细缆、细类、细利、细砾、细粒、细粮、细料、细脉、细毛、细眯眯、细密、细棉布、细面条、细民、细木工、细目、细嫩、细腻、细瞧、细巧、细情、细人、细柔、细软、细弱、细纱、细砂、细砂糖、细事、细瘦、细水长流、细说、细碎、细琐、细谈、细条、细挑、细听、细微、细微末节、细味、细隙、细小、细屑、细心、细伢子、细叶、细匀、细则、细账、细肢、细作

  拼音  yǔ yù   注音  ㄩˇ ㄩ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GKG  仓颉  IVMMR  郑码  SBXJ  四角  31761  结构  左右电码  6133  区位  5179  统一码  8BED  笔顺  丶フ一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语(語)的拼音:yǔ(ㄩˇ)  

⒈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⒉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⒊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⒋ 说:细语。低语。

其他字义

语(語)的拼音:yù(ㄩˋ)  

⒈ 告诉:不以语人。

统一码

语字UNICODE编码U+8BED,10进制: 35821,UTF-32: 00008BED,UTF-8: E8 AF AD。

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unjabi

造字法

形声:从讠、吾声

English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语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discuss;talk about;comment;argue;debate]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speak;say;talk]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cry;chirp;roar]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词性变化

语的拼音:

  

〈词性:名〉

(1) 说的话 [spoken language;word]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idiom;set phrase;proverb;saying]。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word]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language]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signal]。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term used in analysis of sentences]。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常用词组

语病、语词、语调、语法、语锋、语感、语画、语汇、语境、语句、语类楚声、语录、语气、语声、语失、语素、语态、语文、语无伦次、语系、语序、语焉不详、语言、语言学、语义学、语意、语音、语音学、语音学、语用学、语源、语云、语种、语重心长、语助词、语族

基本词义

语的拼音:

  

〈词性:动〉

(1) 告诉,使知道 [inform;tell]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可]以语人

(3) 另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