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ín nàn zhù bīng
注音ㄌ一ㄣˊ ㄋㄢˋ ㄓㄨˋ ㄅ一ㄥ
解释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出处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十》:“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例子《梁书·韦叡传》:“贼已至城下,方复求军,临难铸兵,岂及马腹。”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感情临难铸兵是中性词。
繁体臨難鑄兵
近义临渴掘井
反义有备而来
动物生肖牛,虎,蛇
临(臨)的拼音:lín(ㄌ一ㄣˊ)
⒈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临。临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⒉ 到,来:光临。莅临。亲临。
⒊ 遭遇,碰到:临时。面临。
⒋ 挨着,靠近:临近。临街。临终。临危。临阵磨枪。
⒌ 照样子摹仿字画:临摹。临帖。临写。
⒍ 旧时指帝王上朝:临朝。临政。
⒎ 姓。
临字UNICODE编码U+4E34,10进制: 20020,UTF-32: 00004E34,UTF-8: E4 B8 B4。
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臨
arrive、be about to、copy、face、just before
原为会意
draw near, approach; descend
详细解释◎ 临的拼音:
臨 lí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2) 同本义 [look down from above]
临,监临也。从卧,品声。——《说文》。按,隐几视下之称。》
临,视也。——《尔雅》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上帝临女。——《诗·大雅·大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居高临下;如临深渊;临轩(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临下(从高望下);临见(居上视下看见)
(4) 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keep watch on]
临长晋国者。——《国语·晋语》。注:“监也。”
今陛下君临四方。——《宋史·赵普传》
(5) 又如:临引(居上察下。今称监察);临制(监临控制;指皇后临朝称制);临政(亲理政务)
(6) 面对(上对下,尊对卑) [face;confront]
临众发政而治民。——《墨子·尚贤下》
把酒临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执策而临之。——唐· 韩愈《杂说》
(7) 如:临川(面对川流);临穴(面对自己的圹穴。亦指面对(别人的)墓穴);临敌(面对敌人)
(8) 碰上, 逢着 [meet]
临财无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9) 又如:临头(落到头上;当头);临风(迎风;当风);临谷(身临深谷。喻危险恐惧)
(10) 到,至。后常用作敬辞[attend]
临其穴。——《诗·秦风·黄鸟》
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 曹操《步出夏门行》
自往临视。——晋· 干宝《搜神记》
(11) 又
王即临之。
临溪而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2) 又如:光临;莅临;临按(亲临按问);临送(谓亲临送别);临讯(谓亲临审讯)
(13) 攻伐;胁制 [attack]
君临函谷。——《战国策·西周策》。注:“犹守也。以临 韩魏。”注:犹伐也。”
(14) 又如:临军对阵(指战场上对峙交锋)
(15) 照着他人的字画书写或绘画 [copy]
临书爱真迹。——姚合《秋夕遣怀》
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蔡元培《图画》
(16) 又如:临池(研习书法);临本(临摹原作的写本);临帖(照着字帖临摹)
(17) 治理、管理、统治 [administer; govern;rule]。
少欲,则能临其众。——《韩非子·十过》
上帝临女。(治理你们。)——《诗·鲁颂·閟宫》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否?——《论语·雍也》
(18) 如:临人(治理百姓);临御(临视统御。指帝王治理天下而言)
(19) 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 [near; close to; approach]
以临二周之郊,诛 周主之罪。——《战国策·秦策一》
临崩寄臣以大事。——诸葛亮《出师表》
(20) 又如:临没(将沉没时);临觞(将要喝酒的时候);临颖(临笔。指写信的时候)
(21) 临视(指位尊者对位卑者) [visit]。如:临存(临视省问。多指地位高的人探问地位低的人);临问(亲临探问。卑者对尊者之敬辞)
(22) 置身(其中) [place oneself]。如:临阵(身临战场)
◎ 临的拼音:
臨 lín
〈词性:介〉
(1) 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 [just before;at the time of]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王勃《滕王阁序》
(2) 又如:临歧(临别时;分别);临文(指正在写文章的时候);临别;临行;临睡
(3) 另见 lìn
临安、临别、临别赠言、临产、临川、临床、临场、临朝、临到、临海、临虹款步、临街、临街房、临界、临近、临渴穿井、临门、临摹、临难、临盆、临蓐、临时、临时、临时代办、临视、临死、临死不怯、临眺、临帖、临头、临危、临危授命、临问、临行、临刑、临幸、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月,临月儿、临战、临阵、临阵脱逃、临终
◎ 临的拼音:
臨 lìn
〈词性:动〉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weep; cry; sob]
临,哭也。——《集韵》
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左传·宣公十二年》
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史记·高祖本纪》
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汉书·文帝纪》
难(難)的拼音:nán(ㄋㄢˊ)
⒈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⒉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⒊ 不好:难听。难看。
难(難)的拼音:nàn(ㄋㄢˋ)
⒈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⒉ 仇怨:排难解纷。
⒊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难(難)的拼音:nuó(ㄋㄨㄛˊ)
⒈ 古同“傩”。
难字UNICODE编码U+96BE,10进制: 38590,UTF-32: 000096BE,UTF-8: E9 9A BE。
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難
adversity、bad、blame、difficult、disaster、hard、hardly possible
易
原为形声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详细解释◎ 难的拼音:
難 n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隹( zhuī )?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difficult;hard;troublesome]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hardly possible;bad]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 难的拼音:
難 nán
〈词性:动〉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feel difficult]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put sb.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dread;fear]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respect]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 难的拼音:
難 nán
〈词性: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sacrificial rites for get rid of bogy]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 难的拼音:
難 nán
〈词性:后缀〉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difficult]。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难熬、难保、难缠、难产、难产、难吃、难处、难处、难卒合、难当、难倒、难道、难得、难点、难懂、难度、难分难解、难搞、难怪、难怪、难关、难割难舍、难过、难解、难解难分,难分难解、难解之谜、难堪、难看、难免、难耐、难能可贵、难忍、难色、难上难,难上加难、难舍难分、难事、难受、难说、难说话儿、难题、难听、难忘、难为、难为情、难为听、难闻、难言、难言之隐、难以、难于、难住、难字
◎ 难的拼音:
難 nàn
〈词性: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rerolt]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enmity;foe]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 难的拼音:
難 nàn
〈词性:动〉
(1) 诘问;责难 [blame;reproach]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keep out;ward off;refuse]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argue]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难胞、难民、难侨、难属、难兄难弟、难友
铸(鑄)的拼音:zhù(ㄓㄨˋ)
⒈ 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铸铁。铸造。铸件。熔铸。铸币。
铸字UNICODE编码U+94F8,10进制: 38136,UTF-32: 000094F8,UTF-8: E9 93 B8。
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鑄
casting、founding
形声:从钅、寿声
melt, cast; coin, mint
详细解释◎ 铸的拼音:
鑄 zhù
〈词性:动〉
(1) (形声。从金,寿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是双手拿“鬲”( lì ,古炊具),下面是“皿”;鬲、皿表熔化金属的锅炉。中间象被熔铸的金属。小篆变为形声字。本义:铸造)
(2) 同本义 [cast;found]。锤炼,雕琢金属或以液态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浇制成器的统称
铸以为金人。——汉· 贾谊《过秦论》
以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铸印(铸造金属印章);铸冶(销冶金属铸造器物);铸兵(铸造兵器);铸作(铸造);铸金(熔铸金属成物);铸铜(炼铜)
(4) 造就[人材] [train]
或曰:“人可铸与?”曰:“孔子铸 颜渊矣。”——《法言·学行》
(5) 又如:铸人(造就人才);铸颜(比喻培养或造就人才)
(6) 锤炼;雕琢[词句] [refine]
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文心雕龙》
(7) 又如:铸词(锤炼文辞)
铸币、铸钢、铸工、铸件、铸模、铸条、铸铁、铸型、铸造、铸字
兵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⒉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⒊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兵字UNICODE编码U+5175,10进制: 20853,UTF-32: 00005175,UTF-8: E5 85 B5。
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rms、soldiers
卒
会意:从丘、从八
soldier, troops
详细解释◎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 ,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arm;weapon]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army;troop]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soldier]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military affairs;war,warefare]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tactics;strategy]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pawn]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动〉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kill]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injure]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兵备道、兵变、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部、兵差、兵车、兵船、兵丁、兵法、兵费、兵符、兵工、兵工厂、兵荒马乱、兵火、兵祸、兵家、兵甲、兵舰、兵谏、兵力、兵连祸结、兵临城下、兵乱、兵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俑、兵痞、兵器、兵强马壮、兵权、兵刃、兵戎、兵戎相见、兵舍、兵士、兵事、兵势、兵书、兵头、兵团、兵无斗志、兵衅、兵役、兵役法、兵役制、兵营、兵勇、兵员、兵源、兵站、兵制、兵仗、兵种、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