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áo hǔ xū
注音ㄌ一ㄠˊ ㄏㄨˇ ㄒㄨ
解释犹捋虎须。谓冒犯虎威,担受风险。唐 裴铏《传奇·孙恪》:“无何使我撩虎鬚,几不脱虎口耳。”亦省作“ 撩虎 ”。清 王夫之《章灵赋》:“奋残形以殆庶兮,危叹於撩虎。”
出处
感情撩虎须是中性词。
繁体撩虎鬚
动物生肖牛,虎,蛇
撩的拼音:liāo(ㄌ一ㄠ)
⒈ 掀起:撩起衣襟。撩起头发。
⒉ 用手舀着洒水:先撩水后扫地。
撩的拼音:liáo(ㄌ一ㄠˊ)
⒈ 挑弄,引逗:撩拨。撩乱(纷乱,如“眼花撩撩”。亦作“缭乱”)。春色撩人。
撩字UNICODE编码U+64A9,10进制: 25769,UTF-32: 000064A9,UTF-8: E6 92 A9。
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撩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撈
hold up、sprinkle、tease
形声
lift up, raise; leave, depart
详细解释◎ 撩的拼音: liāo
〈词性:动〉
(1) 揭起,向上掀起 [raise;hold up a curtain,skirt,etc.from the bottom]。如:撩窗帘;撩衣(掀起衣襟);撩牙(启齿;开口);撩天(朝天)
(2) 用手舀水浇洒 [sprinkle]。如:在沟里撩水洗手
(3) 另见 liáo;liǎo;liào
◎ 撩的拼音: li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尞( liáo )声。本义:整理)
(2) 同本义 [put in order;arrange]
撩,理也。——《说文》
理乱谓之撩。——《通俗文》
(3) 又如:撩治(处理,料理);撩理(整理;照料;逗引);撩虎须(捋虎须。指冒犯虎威,担受风险)
(4) 缠绕;纷乱 [wind;disorder]。如:撩绕(回环盘旋);撩乱(纷扰杂乱)
(5) 摘取 [pick up]。如:撩摘(摘取);撩罟(捕鱼的网)
(6) 挑,拨 [incite;provoke;stir up]
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北齐书·陆法和传》
(7) 又如:撩斗(挑弄招惹);撩虎须(撩拨虎须。比喻冒险);撩蜂吃螫(撩蜂剔蝎。比喻挑逗恶人,自招祸害);撩火加油(火上加油);撩云拨雨(调弄风情)
(8) 引申为挑逗,招引,逗引 [banter;tease]
屡撩之。——《聊斋志异·促织》
(9) 又
试以猪鬣撩虫须。
(10) 又如:撩理(逗引);撩惹(挑引);撩斗(撩逗。撩拨;挑逗)
(11) 另见 liāo;liǎo;liào
撩拨、撩动、撩逗、撩是生非
◎ 撩的拼音: liǎo
〈词性:动〉
(1) 挖掘;浚治 [dig]。如:撩浅(谓挖去淤积的泥沙);撩湖(谓挖去湖中的淤泥)
(2) 另见 liāo;liáo;liào
◎ 撩的拼音: liào
〈词性:动〉
(1) 同“撂”。放,丢 [throw off]
她这样想着,忍不住叹一口气,随手拎起这件衣服往地上的箱子里一撩。——茅盾《委曲》
(2) 又如:撩开(甩掉);撩开手(撒手。喻断绝关系);撩荒(抛荒)
(3) 同“撂”。放倒;摔倒 [shoot down;throw down]。如:一枪撩倒一个
(4) 瞥视 [glance at;take a quicklook at]。如:用眼角撩了我几下
(5) 另见 liāo;liáo;liǎo
虎的拼音:hǔ(ㄏㄨˇ)
⒈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⒉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⒊ 古同“唬”,威吓。
⒋ 古同“琥”,琥珀。
虎字UNICODE编码U+864E,10进制: 34382,UTF-32: 0000864E,UTF-8: E8 99 8E。
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唬俿乕虝
tiger
象形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详细解释◎ 虎的拼音: hǔ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insect]。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 虎的拼音: hǔ
〈词性:形〉
(1) 比喻威武勇猛 [brave]。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 虎的拼音: hǔ
〈词性:动〉
(1) 〈词性: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suddenly turn hostile]。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intimidate]。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3) 另见 hù
虎背熊腰、虎贲、虎彪彪、虎步、虎伥、虎符、虎骨、虎骨酒、虎虎、虎将、虎踞龙盘、虎口、虎口拔牙、虎口余生、虎狼、虎落平川、虎气、虎生生、虎视、虎视眈眈、虎视鹰瞵、虎势、虎跳峡、虎头虎脑、虎头牢房、虎头蛇尾、虎威、虎穴、虎牙、虎崽、虎掌、虎踪猫迹
◎ 虎的拼音: hù
另见 hǔ
虎不拉
须(須鬚)的拼音:xū(ㄒㄨ)
⒈ 必得,应当:无须。莫须有。必须。务须。须要。
⒉ 等待,停留:须留(迟留,留待)。
⒊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须眉(男子的代称)。须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⒋ 〔须臾〕片刻,一会儿。
⒌ 像胡须的东西:须根。触须。
须字UNICODE编码U+987B,10进制: 39035,UTF-32: 0000987B,UTF-8: E9 A1 BB。
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須鬚
beard、must、wait
会意:从页、从彡
must, have to, necessary
详细解释◎ 须的拼音:
須、鬚 xū
〈词性:名〉
(1) (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 xié ),头,彡( shān ),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2) 同本义 [beard;moustache]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鬒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尽白。——《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4) 野兽的鬚。泛指动、植物身上像须的东西 [feelen;palpus]
敢捋虎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备:爪)——《周礼·冥氏》
撩拨虫须。——《聊斋志异·促织》
张毛伸须。
(5) 又如:鲇鱼须;触须;花须;须萼(花须和花萼);须枝;须蕊(花蕊)
(6) 流苏 [tassel]
帛绳缠须。——《晋书·陆云传》
(7) 又如:须头(流苏)
◎ 须的拼音:
須 xū
〈词性:名〉
(1) 片刻 [moment]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 又如:须时(片刻)
(3) 姓
◎ 须的拼音:
須 xū
〈词性:动〉
(1) 等待 [await]
吴起须故人而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可须夜鼓声而发。——《后汉书·班超梁慬列传》
(2) 又如:须友(待友);须待(期待);须参(等着见皇帝);须奏(等候上奏)
(3) 停留 [stay]
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书·五子之歌序》
(4) 又如:须留(停留)
(5) 通“需”。需要 [need]
不须复烦大将。——《汉书·冯奉世传》
细雨不须归。——唐· 王之涣《凉州词》
何须怨杨柳。——唐· 张志和《渔歌子》
工又须问。——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须行即骑。——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又如:须次(官吏依次候补官缺。同“需次”)
(7) 助动词。必要,应当 [must;should]
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三国演义》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须取无茎叶。——宋· 沈括《梦溪笔谈》
须阎君来。——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仆须急归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8) 又如:须用(必须);须至(必定。宋以后常作为公文及执照结句用语。有必须办到的意思);须是(必须是,一定是);须得(必得)须合(应当);须当(应当);须不如(该不是)
◎ 须的拼音:
須 xū
〈词性:副〉
(1) 终于 [at last]
但愿得双亲康健,须有日,拜堂前。——《琵琶记》
(2) 本是;本来 [original]
他须没个亲人,料没甚大官司。——《三刻拍案惊奇》
(3) 又如:须是(本是,正是)
(4) 必然 [inevitable]
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三国演义》
◎ 须的拼音:
須 xū
<连>
(1) 相当于“却” [but;yet;while]
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水浒传》
(2) 虽然 [although;even if]
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领里只如冬。——曹松《送僧人入蜀过夏》
须发、须根、须鲸、须眉、须要、须臾、须知、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