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连车平斗的意思

liánchēpíngdǒu

连车平斗



拼音lián chē píng dǒu

注音ㄌ一ㄢˊ ㄔㄜ ㄆ一ㄥˊ ㄉㄡˇ

解释形容冗员很多。

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第四卷:“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

例子朝臣多于州县,岂惟连车平斗之刺,亦有败财假器之失。《宋史·职官志八》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浮于事。

感情连车平斗是中性词。

繁体連車平鬥

近义车载斗量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ián   注音  ㄌ一ㄢˊ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LPK  仓颉  YKQ  郑码  HEW  四角  34305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47  区位  3312  统一码  8FDE  笔顺  一フ一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连(連)的拼音:lián(ㄌ一ㄢˊ)  

⒈ 相接: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lěi   )牍。

⒉ 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

⒊ 就是,既使,甚至于:连我都不信。

⒋ 联合:外连东吴。

⒌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连长。

⒍ 姓。

⒎ 古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

⒏ 古同“链”,铅矿。

统一码

连字UNICODE编码U+8FDE,10进制: 36830,UTF-32: 00008FDE,UTF-8: E8 BF 9E。

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mpany、connect、join、link、even、in succession、including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join, connect; continuous; ev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名〉

(1) (会意。从辵( chuò  ),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2) 同本义 [man-drawn carriage]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太后]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affinity;relationship by marriage]

[吕嘉]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company]。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conjunction]

(7) 古州名 [Lian prefecture]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fragrant thoroughwort (Eupatorium fortunei )]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lead ( plumbum )]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a mandrawn carrriage]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词性变化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动〉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link;joint connect]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in succession;one after another;repeatedly]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involve;implicate]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ally oneself with;join;unite]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gain simultaneous]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include]。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介〉

(1) 自;从 [from]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together]。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形〉

(1) 艰难 [hard]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full]。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副〉

连续;多次 [continuously]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连的拼音:

lián  

<连>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even]。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常用词组

连比、连璧、连鬓胡子、连城之璧、连词、连带、连抵其隙、连队、连发、连罚、连杆、连亘、连拱、连贯、连贯性、连锅端、连合、连衡、连环、连环画、连枷、连接、连襟、连累、连理、连连、连络、连袂、连绵、连忙、连蒙带骗、连年、连辟公府不就、连篇、连篇累牍、连翘、连橇、连任、连日、连声、连手、连手、连书、连署、连锁、连天、连通、连通器、连同、连系词、连线、连宵、连写、连续、连夜、连用、连载、连珠、连珠炮、连缀、连字符、连坐

  拼音  chē jū   注音  ㄔㄜ ㄐㄨ   繁体    
部首  车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LGNH  仓颉  KQ  郑码  HE  四角  40500  结构  单一电码  6508  区位  1921  统一码  8F66  笔顺  一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车(車)的拼音:chē(ㄔㄜ)  

⒈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车。车驾(帝王的马车)。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车之鉴。

⒉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车。水车。

⒊ 用水车打水:车水。

⒋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车床。

⒌ 用旋床加工工件:车零件。

⒍ 方言,转动身体:车身。车过头来。

⒎ 姓。

其他字义

车(車)的拼音:jū(ㄐㄨ)  

⒈ 象棋棋子之一。

统一码

车字UNICODE编码U+8F66,10进制: 36710,UTF-32: 00008F66,UTF-8: E8 BD A6。

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vehicle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车的拼音:

chē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有多种写法。象车形。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2) 同本义 [vehicle]

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说文》。按,横视之肖,或云车少昊时驾牛,奚仲始驾马。

为车。大车、柏车、羊车,皆两辕,驾牛;田车、兵车、乘车,皆一辀,驾马。大车,平地任载车,柏车、山车,羊车、善车也;田车、兵车,乘车,通谓之小车。——《考工记·舆人》

车从马。——《左传·闵公元年》

车斑内外。——《国语·晋语》。注:“车雷也。”

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开车;安步当车;杯水车薪;闭门造车;螳臂当车;车两 (古谓车一乘为一两);车盖(古代车上的伞形车篷。亦指具有此种车篷的车辆);车辐(连接车轮的边缘和车轮中心的直木条);车马辐辏(形容车马拥挤的情况)

(4) 特指战车,兵车 [chariot]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5) 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 [wheeled instrument]。如:水车;纺车

(6) 牙床 [gum]。如:车辅相依(牙床和颊骨互相依存,比喻事物互相依存)

(7) 姓

词性变化

车的拼音:

chē  

〈词性:动〉

(1) 乘车 [ride]

济济群英,车的车,步的步,陆续来了。——清· 心青《女界文明灯弹词》

(2) 用车床切削或使之成形 [lathe]。如:车零件;车出一副桌子的腿

(3) 用水车升高水位 [use waterwheel to lift water]。如:车水(用水车排灌)

(4) 转动(多指身体) [turn oneself]。如:他又车过来对我说,他的背痛

车的拼音:

chē  

〈词性:量〉

(1) 计算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如:两车干柴

(2) 另见   

常用词组

车把、车把式、车场、车床、车次、车刀、车到山前必有路、车道、车灯、车队、车夫、车盖、车工、车钩、车轱辘、车轱辘话、车祸、车骑、车间、车口、车库、车辆、车辆厂、车裂、车流、车轮、车轮战、车马费、车门、车皮、车票、车前、车钱、车身、车身、车水马龙、车速、车胎、车条、车厢、车削、车辕、车载斗量、车站、车照、车辙、车轴、车子

基本词义

车的拼音:

  

〈词性:名〉

(1)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rook]

(2) 中国象棋棋子的一种 [chariot]。如:舍车保帅

(3) 另见 chē  

  拼音  píng   注音  ㄆ一ㄥˊ   
部首  干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GUHK  五笔98  GUFK  仓颉  MFJ  郑码  AUA  四角  10409  结构  单一电码  1627  区位  3829  统一码  5E73  笔顺  一丶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平的拼音:píng(ㄆ一ㄥˊ)  

⒈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⒉ 均等:平分。平行(xíng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⒊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⒋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⒌ 治理,镇压:平定。

⒍ 抑止(怒气):他把气平了下去。

⒎ 和好:“宋人及楚人平”。

⒏ 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⒐ 往常,一向: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⒑ 汉语四声之一:平声。平仄。

⒒ 姓。

⒓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⒔ 古同“评”,评议。

统一码

平字UNICODE编码U+5E73,10进制: 24179,UTF-32: 00005E73,UTF-8: E5 B9 B3。

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lm、draw、equal、even、flat、peaceful、plane、smooth、suppress、ti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形〉

(1)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2) 同本义 [gentle;mild;quiet]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4)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flat;level]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平,正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吕氏春秋·适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垫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旷野(广阔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绿色);平川地(平原旷地);平壤(平地);平畴(平坦的田地);平阳(平坦宽敞);平康(平坦广大);平阡(田间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处);平莽(谓平坦广阔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园圃)

(6) 平安;太平 [safe and sound;peaceful]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7) 又如:清平(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没有波折);平靖(稳定平静);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顺(平安顺遂;平稳顺畅)

(8) 均平;齐一 [even;neat]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犹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

(10) 均等 [equal]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状(犹言对等之礼);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2) 平允,公正 [fair;just]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靳令》

既和且平。——《诗·商颂·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刚亮的时候);平粜(平价出售);平扑扑(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静;公平);平虚(虚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干练);平狱(公正判案);平肃(公正严肃)

(14) 普通 [ordinary;common]。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15) 正,当 [just]。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昼(正午;白天)

词性变化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动〉

(1) 平地,平整土地 [level]

原隰既平。——《诗·小雅·黍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2) 又如:平了三亩地;平济(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calm down]

丧乱既平。——《诗·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

平夷狄之乱。——《淮南子·泛论》

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大司马》

(4) 又如: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

(5) 通“评”。评论 [appraise sth. through discussion;deliberate]

大事当共平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平《公羊》、《谷梁》同异。——《汉书·瑕丘江公传》

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汉书·王莽传上》

(6) 又如: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

(7) 宽恕 [forgive;pardon]。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

(8) 平复,康复 [becured]。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9) 媾和;和好 [make peace]

平戎于王。——《左传·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陈与 宋。——《诗·邶风·击鼓》

(10) 又如: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比赛] 互无胜负 [make the same score;draw]。如:这场足球最后平了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名〉

(1) 平野;平处;亦指平面 [level ground;plain]。如:水平;平巷(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2) 汉语声调之一 [level tone]。如:平字(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平侧(平仄)。见“四声”

(3) 标准 [standard]

以法为平。——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副〉

(1) 无缘无故地 [without cause or reason]。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2) 全部地 [completely]。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常用词组

平安、平白,平白无故、平板、平板车、平辈、平步青云、平产、平常、平常、平畴、平川、平旦、平淡、平淡无奇、平等、平等、平籴、平地、平地、平地风波、平地楼台、平地青云、平地一声雷、平调、平定、平动、平凡、平凡、平凡小事、平反、平泛、平方、平方根、平方公里、平方米、平房、平分、平分秋色、平伏、平服、平复、平光、平和、平衡、平衡觉、平衡木、平滑、平滑肌、平话、平缓、平毁、平假名、平价、平交、平靖、平静、平居、平局、平均、平均差、平均寿命、平均数、平均值、平空、平旷、平列、平陵、平流、平流层、平炉、平乱、平落、平米、平面、平面波、平面几何、平面角、平面图、平民、平明、平年、平叛、平平、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铺直叙,平铺直序、平起平坐、平权、平壤、平人、平日、平绒、平身、平生、平声、平时、平实、平实、平世、平视、平手、平水期、平素、平台、平坦、平添、平帖,平贴、平头、平头百姓、平头数、平头正脸、平妥、平稳、平西、平昔、平息、平心、平心定气、平心而论、平行、平行线、平型关、平衍、平阳、平野、平一、平移、平议、平抑、平易、平易近人、平庸、平庸之辈、平原、平月、平匀、平允、平仄、平展、平展展、平整、平整、平正、平直、平治、平装、平走慢步、平足

  拼音  dǒu dòu   注音  ㄉㄡˇ ㄉㄡˋ   繁体    
部首  斗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UFK  仓颉  YJ  郑码  TDED  四角  34000  结构  单一电码  2435  区位  2223  统一码  6597  笔顺  丶丶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斗的拼音:dǒu(ㄉㄡˇ)  

⒈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⒉ 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⒊ 形容小东西的大:斗胆。

⒋ 形容大东西的小:斗室。

⒌ 像斗的东西:斗车。斗笠。斗篷。熨斗。

⒍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斗。气冲斗牛(怒气冲天)。

⒎ 特指“北斗星”:斗折蛇行。

⒏ 古同“陡”,高耸的样子。

⒐ 〔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

⒑ 古同“陡”,突然。

其他字义

斗(鬥)的拼音:dòu(ㄉㄡˋ)  

⒈ 对打:斗殴。战斗。

⒉ 比赛胜负,争胜:斗力。斗劲。斗智。斗志昂扬。

⒊ 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斗牛。斗蟋蟀。

⒋ 拼合,对准,凑近:斗眼。

⒌ 古同“逗”,逗引。

统一码

斗字UNICODE编码U+6597,10进制: 26007,UTF-32: 00006597,UTF-8: E6 96 97。

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枓陡鬥鬦鬭

汉英互译

contest with、denounce、fight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hinese peck; liquid meas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斗的拼音: dǒu  

〈词性:名〉

(1) (象形。有柄。说文叙,俗谓人持十为斗。本义:十升)

(2) 同本义 [measure for measuring decalities of grain]

斗,十升也。——《说文》

角斗甬。——《礼记·月令》

扫除十斗归,一一以叶自彰。——邯郸淳《笑林》

(3) 又如:斗斛(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计容积的量器);斗米升珠(形容粮食短缺、米价奇高)

(4) 盛酒器 [ladler;cup]

木瓢为斗。——《通俗文》

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大戴礼记·保傅》。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 李白《行路难》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斗瓶(酒器);斗酒百篇(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诗善饮,文思敏捷,气概豪迈)

(6) [a kind of measuring implement] 口大底小的方形或鼓形量器,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容量为一斗

(7) 形如斗状的器物 [sth.like a cup or dipper]。如:烟斗,漏斗;斗文(剑鞘上的星纹图案);斗胸(胸部隆起如斗状)

(8) 旋转成圆形的斗形指纹的简称 [whorl]。如:斗纹(交叉的斗形花纹)

(9) 指北斗七星 [the Big Dipper]

维北有斗。——《诗·小雅·大东》

日中见斗。——《易·丰》

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淮南子·齐俗》

(10) 又如:斗箕(斗星和箕星);斗君(道家语。指北斗之神);斗斋(供奉斗星之处;亦指斗星神);斗魁(魁星。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斗杓(北斗七星形似勺,柄上的三颗星叫杓,斗杓指向东,时令交替)

(11) 容量单位。也作量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

(12) 星宿名 [Dou Xiu] 二十八宿之一,也称南斗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 苏轼《赤壁赋》

词性变化

斗的拼音: dǒu  

〈词性:形〉

(1) 比喻事物的微小 [small]。如:斗筲之器(比喻器量狭小,才识浅薄);斗禄(微薄的俸禄);斗船(小船);斗锣(一种发音强烈的小锣,为戏曲或民间锣鼓乐的常用乐器)

(2) 比喻事物之大 [big]。如:斗碗(大碗);斗大(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斗目(睁大眼睛)

(3) 陡峭。后作“陡” [steep]

成山斗入海。——《史记·封禅书》

二壁争高,斗耸相乱。——《水经注·谷水》

(4) 又如:斗健(峭拔刚健);斗辟(孤立而偏僻);斗峻(高且陡);斗峭(突兀);斗绝(陡峭险峻)

斗的拼音: dǒu  

〈词性:副〉

(1) 陡然,突然 [suddenly]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韩愈《答张十一功曹》

(2) 又如:斗顿(忽然);斗然(突然)

斗的拼音: dǒu  

〈词性:动〉

(1) 通“抖”。抖动 [shake]

珠缨炫转星宿摇。——白居易《骠国乐》

斗薮尘埃衣。——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

(2) 又如:斗叟(抖动;颤斗);斗薮(抖动;抖落)

(3) 另见 dòu  

常用词组

斗柄、斗车、斗胆、斗方、斗方名士、斗拱、斗箕,斗记、斗筐、斗笠、斗乱、斗门、斗牛、斗篷、斗渠、斗筲、斗室、斗形纹、斗帐、斗子

基本词义

斗的拼音:

鬥、鬦、鬬 dòu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2) 搏斗;引申为战斗 [fight]

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说文》。按,争也。

二士对戟为鬥。——《古考经说》

鬥,遇也。——《说文》。按,相接之意。

投身大敌,与之扑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

(4) 又如:拳斗;械斗;格斗(紧张激烈地搏斗);斗心(战斗的意志);斗臣(勇健善斗之士);钩心斗角(屋角由屋心伸出来,像与屋心钩在一起。各个屋角相对,像要相互搏斗。用此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5) 较量,竞赛 [contest with]

试与他虫斗。——《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斗口(斗嘴;开玩笑挑逗);斗靡夸多(说长道短。斗:争。靡:无;少);斗锦(争奇斗艳);斗花(以奇花相竞赛);斗香(以名香相竞赛);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的一种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斗茶(比赛茶的优劣);斗棋(奕棋争胜)

(7) 古代天文用语,星相击 [collide with star]

十四载二月,荧惑,太白斗于毕、昂、井、鬼间,至四月乃伏。——《新唐书》

(8) 遇合;拼合 [fit together]。如:斗榫;斗缝(拼接);斗阚(拼合镶嵌)

(9) 使动物斗 [fight]。如:斗鸡;斗蛐蛐儿;斗鸡走马;斗鸡走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10) 斗争,争斗 [struggle]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外连衡而斗诸侯。——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斗地主;斗宠(争夺受宠);斗辩(争斗;争吵)

(12) 玩,游戏 [play]。如:斗棋;斗叶(玩纸牌);斗牌(玩骨牌、纸牌)

(13) 用同“逗”。逗引 [tease]。如:斗引(挑逗,逗引,勾引);斗谝(巧言逗引)

(14) 戏耍;喜乐 [make fun of]。如:斗叠(挑拨离间);斗牙拌嘴(耍嘴调闹)

常用词组

斗法、斗份子、斗狠、斗鸡、斗舰、斗劲、斗口、斗牛、斗牛场、斗殴、斗牌、斗气、斗趣儿、斗拳、斗杀、斗士、斗心眼儿、斗眼、斗艳、斗勇、斗争、斗志、斗志昂扬、斗智、斗嘴

连车平斗: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