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假人假义的意思

jiǎrénjiǎ

假人假义



拼音jiǎ rén jiǎ yì

注音ㄐ一ㄚˇ ㄖㄣˊ ㄐ一ㄚˇ 一ˋ

解释伪装仁慈善良。

出处

例子明明他心里也巴不得杀了安德海,偏是嘴里假人假义。(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繁体假人假義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ǎ jià   注音  ㄐ一ㄚˇ ㄐ一ㄚ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NHC  仓颉  ORSE  郑码  NXXX  四角  27247  结构  左中右电码  0250  区位  2857  统一码  5047  笔顺  ノ丨フ一丨一一フ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假的拼音:jiǎ(ㄐ一ㄚˇ)  

⒈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⒉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⒊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⒋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其他字义

假的拼音:jià(ㄐ一ㄚˋ)  

⒈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统一码

假字UNICODE编码U+5047,10进制: 20551,UTF-32: 00005047,UTF-8: E5 81 87。

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叚仮

汉英互译

artificial、fake、furlough、holiday、sham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亻、叚声

English

falsehood, deception; vac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假的拼音:

jiǎ  

〈词性:形〉

(1) (形声。从人,叚( jiǎ  )声。“叚”亦兼表字义。本义:不是真的)

(2) 同本义(跟“真”相反) [false;bogus;counterfeit]

假,非真也。——《说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经上》

假寐永叹。——《诗·小雅·小弁》。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纪》

假令单于初立。——《汉书·匈奴传》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假姨姨(假亲戚,冒充的亲戚);假言(虚假不实的言语);假女(鸨儿称自己认作养女的妓女);假局(假局子。诱人的骗局,圈套);假子(非亲身的儿子,如干儿子、前夫之子等)

(4) 代理,非正式 [informal]

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韩非子·难二》

(5) 又如:假摄(代理职务);假髻(人造的发髻);假吏(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假守(古代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词性变化

假的拼音: jiǎ  

〈词性:动〉

(1) 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borrow]

假,借也。——《广雅》

假尔大龟有常。——《礼记·曲礼》

而假手于我寡人。——《左传·隐公十一年》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 虢。——《左传·僖公五年》

以书假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假诸人。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假榻(借住);假馆(借馆舍以住宿;借用书塾读书);假宿(借宿);假以辞色(好言好语、和颜悦色的对待);假途灭虢(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灭虢回兵时把虞国了灭掉了。后以此比喻以“假途”为名,行灭他国之实的计策)

(3) 租赁;雇佣 [hire]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4) 又如:假居(租屋而居;暂借居住);假税(租赁应缴的税);假赁(借,租借)

(5) 凭借 [depend on]

假舆马者。——《荀子·劝学》

假舟楫者。

善假于物也。

(6) 又如:假力于人(凭借他人的力量);假助(借助);假虎(比喻借用他人之事作威作福的人);假虎张威(狐假虎威)

(7) 授予;给予 [give]

假大兵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假吾人彭聃之寿。——[英] 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假兵权(给予兵权);假人(授予人);假年(给以岁月。指延长寿命);假息(苟延残喘)

(9) 宽容;宽饶 [tolerate]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

(10) 又如:假易(宽纵;宽容);假纵(宽纵)

(11) 伪托;假冒 [make a pretext]。如:假妆(假扮;扮作);假口(假托;假冒);假批子(冒名顶替者)

(12) 通“嘉”。赞美,表彰 [laud;praise]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诗·周颂·维天之命》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诗·大雅·假乐》

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问》

假的拼音: jiǎ  

<连>

(1) 假设,如果 [if]

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荀子·正名》

假其惊怖斯言。——[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假饶(如果;假若);假似(如果;假设);假之(假若);假而(假如)

(3) 即使 [even]。如:假是(即使;纵然);假遭(即使,如果)

假的拼音: jiǎ  

〈词性:副〉

(1) 暂且;权宜 [for the moment]

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 又如:假嘈(胡乱应付);假延(暂且延缓);假埋(假葬。暂时埋葬以待改葬);假翮(暂时依附)

假的拼音: jiǎ  

〈词性:介〉

(1) 凭借 [by virtue of]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愿假宠以请予诸侯。——《左传·昭公四年》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2) 当 [as]

假今之世。——《荀子》

(3) 另见 jià;xiá  

常用词组

假案、假扮、假报告、假充、假大空、假道、假定、假而、假发、假分数、假拱、假话、假货、假借、假吏、假令、假冒、假寐、假面、假面具、假名、假仁假义、假如、假若、假嗓子、假山、假善人、假设、假设、假使、假释、假手、假说、假死、假托、假戏真唱、假想、假象、假牙、假意、假造、假招子、假肢、假装

基本词义

假的拼音: jià  

〈词性:名〉

(1) 休假 [holiday;vacation]

聊假日以消忧。——王粲《登楼赋》

(2) 又如:放假三天;假限(假期,假期的期限);假休(休假);假告(告假);假卒(休假的士兵)

(3) 另见 jiǎ;xiá  

常用词组

假期、假日、假条

基本词义

假的拼音: xiá  

〈词性:形〉

(1) 通“遐”。远 [far;distant]

彼且择日而登假。——《庄子·德充符》

告丧,曰天王登假。——《礼记·曲礼下》

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淮南子·齐俗》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列子·黄帝》

(2) 又如:假尔攸仰

(3) 另见 jiǎ;jià  

  拼音  rén   注音  ㄖㄣˊ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WWW  仓颉  O  郑码  OD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86  区位  4043  统一码  4EBA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统一码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亻儿

汉英互译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相关字词

己、我

造字法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English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词性变化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常用词组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

  拼音  jiǎ jià   注音  ㄐ一ㄚˇ ㄐ一ㄚ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NHC  仓颉  ORSE  郑码  NXXX  四角  27247  结构  左中右电码  0250  区位  2857  统一码  5047  笔顺  ノ丨フ一丨一一フ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假的拼音:jiǎ(ㄐ一ㄚˇ)  

⒈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⒉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⒊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⒋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其他字义

假的拼音:jià(ㄐ一ㄚˋ)  

⒈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统一码

假字UNICODE编码U+5047,10进制: 20551,UTF-32: 00005047,UTF-8: E5 81 87。

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叚仮

汉英互译

artificial、fake、furlough、holiday、sham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亻、叚声

English

falsehood, deception; vac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假的拼音:

jiǎ  

〈词性:形〉

(1) (形声。从人,叚( jiǎ  )声。“叚”亦兼表字义。本义:不是真的)

(2) 同本义(跟“真”相反) [false;bogus;counterfeit]

假,非真也。——《说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经上》

假寐永叹。——《诗·小雅·小弁》。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纪》

假令单于初立。——《汉书·匈奴传》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假姨姨(假亲戚,冒充的亲戚);假言(虚假不实的言语);假女(鸨儿称自己认作养女的妓女);假局(假局子。诱人的骗局,圈套);假子(非亲身的儿子,如干儿子、前夫之子等)

(4) 代理,非正式 [informal]

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韩非子·难二》

(5) 又如:假摄(代理职务);假髻(人造的发髻);假吏(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假守(古代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词性变化

假的拼音: jiǎ  

〈词性:动〉

(1) 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borrow]

假,借也。——《广雅》

假尔大龟有常。——《礼记·曲礼》

而假手于我寡人。——《左传·隐公十一年》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 虢。——《左传·僖公五年》

以书假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假诸人。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假榻(借住);假馆(借馆舍以住宿;借用书塾读书);假宿(借宿);假以辞色(好言好语、和颜悦色的对待);假途灭虢(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灭虢回兵时把虞国了灭掉了。后以此比喻以“假途”为名,行灭他国之实的计策)

(3) 租赁;雇佣 [hire]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4) 又如:假居(租屋而居;暂借居住);假税(租赁应缴的税);假赁(借,租借)

(5) 凭借 [depend on]

假舆马者。——《荀子·劝学》

假舟楫者。

善假于物也。

(6) 又如:假力于人(凭借他人的力量);假助(借助);假虎(比喻借用他人之事作威作福的人);假虎张威(狐假虎威)

(7) 授予;给予 [give]

假大兵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假吾人彭聃之寿。——[英] 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假兵权(给予兵权);假人(授予人);假年(给以岁月。指延长寿命);假息(苟延残喘)

(9) 宽容;宽饶 [tolerate]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

(10) 又如:假易(宽纵;宽容);假纵(宽纵)

(11) 伪托;假冒 [make a pretext]。如:假妆(假扮;扮作);假口(假托;假冒);假批子(冒名顶替者)

(12) 通“嘉”。赞美,表彰 [laud;praise]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诗·周颂·维天之命》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诗·大雅·假乐》

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问》

假的拼音: jiǎ  

<连>

(1) 假设,如果 [if]

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荀子·正名》

假其惊怖斯言。——[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假饶(如果;假若);假似(如果;假设);假之(假若);假而(假如)

(3) 即使 [even]。如:假是(即使;纵然);假遭(即使,如果)

假的拼音: jiǎ  

〈词性:副〉

(1) 暂且;权宜 [for the moment]

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 又如:假嘈(胡乱应付);假延(暂且延缓);假埋(假葬。暂时埋葬以待改葬);假翮(暂时依附)

假的拼音: jiǎ  

〈词性:介〉

(1) 凭借 [by virtue of]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愿假宠以请予诸侯。——《左传·昭公四年》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2) 当 [as]

假今之世。——《荀子》

(3) 另见 jià;xiá  

常用词组

假案、假扮、假报告、假充、假大空、假道、假定、假而、假发、假分数、假拱、假话、假货、假借、假吏、假令、假冒、假寐、假面、假面具、假名、假仁假义、假如、假若、假嗓子、假山、假善人、假设、假设、假使、假释、假手、假说、假死、假托、假戏真唱、假想、假象、假牙、假意、假造、假招子、假肢、假装

基本词义

假的拼音: jià  

〈词性:名〉

(1) 休假 [holiday;vacation]

聊假日以消忧。——王粲《登楼赋》

(2) 又如:放假三天;假限(假期,假期的期限);假休(休假);假告(告假);假卒(休假的士兵)

(3) 另见 jiǎ;xiá  

常用词组

假期、假日、假条

基本词义

假的拼音: xiá  

〈词性:形〉

(1) 通“遐”。远 [far;distant]

彼且择日而登假。——《庄子·德充符》

告丧,曰天王登假。——《礼记·曲礼下》

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淮南子·齐俗》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列子·黄帝》

(2) 又如:假尔攸仰

(3) 另见 jiǎ;jià  

  拼音    注音  一ˋ   繁体    
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86  YQI  五笔98  YRI  仓颉  IK  郑码  SOS  四角  40003  结构  单一电码  5030  区位  5069  统一码  4E49  笔顺  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义(義)的拼音:yì(一ˋ)  

⒈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⒉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⒊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⒋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⒌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⒍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⒎ 姓。

统一码

义字UNICODE编码U+4E49,10进制: 20041,UTF-32: 00004E49,UTF-8: E4 B9 89。

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dopted、artificial、justice、meaning、relationship、righteousness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义的拼音:

  

〈词性:名〉

(1) (“仪”的古字)

(2) 仪容;状貌 [appearance;looks]

義,已之威仪也。——《说文》

说有义德之美也。——《贾子道德》

尚考大室之义。——《书·大传》

署行义。——《汉书·高帝纪》。注:“行状年纪也。”

(3) 又如:义淫(威仪隆盛);义节(仪节);义台(古行礼义之台)

(4) 仪制;法度 [laws]。如:义刑(仪型。楷模;典范);义行(仪形。效法);义形(义刑);义事(谓度事之宜不行之);义度(仪则法度)

(5) 另见   

基本词义

义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justice;righteous;just]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friendly feelings;friendly sentiments]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meaning]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reason]。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词性变化

义的拼音:

  

〈词性:形〉

(1) 名义上的 [artificial;nominal;adopted]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volunteer]。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good]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public]。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false]。如:义杖;义肢

(8) 另见   

常用词组

义不容辞、义仓、义齿、义地、义愤、义愤填膺、义夫、义和拳,义和团、义举、义理、义卖、义郎、义旗、义气、义师、义士、义士民、义塾、义无反顾、义务、义务、义务兵役制、义务教育、义务劳动、义侠、义项、义兴、义形于色、义学、义演、义勇、义勇军、义蕴、义战、义正词严、义肢、义冢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