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抚髀长叹的意思

chángtàn

抚髀长叹



拼音fǔ bì cháng tàn

注音ㄈㄨˇ ㄅ一ˋ ㄔㄤˊ ㄊㄢˋ

解释髀:股部,大腿。抚摩大腿,发出长长的叹息。指久处安逸而无所作为发出的慨叹。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不觉抚髀长叹道:‘事皆前定,……安能久于人世乎!’”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感慨。

感情抚髀长叹是中性词。

近义抚髀兴嗟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ㄈㄨˇ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RFQN  仓颉  QMKU  郑码  DAGR  四角  51012  结构  左右电码  2329  区位  2407  统一码  629A  笔顺  一丨一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抚(撫)的拼音:fǔ(ㄈㄨˇ)  

⒈ 慰问:抚恤(安慰和周济)。抚慰。安抚。抚爱。

⒉ 扶持,保护:抚养成人。

⒊ 轻轻地按着:‰摩。抚摸。抚琴(弹琴)。抚今追昔。

⒋ 同“拊”。

统一码

抚字UNICODE编码U+629A,10进制: 25242,UTF-32: 0000629A,UTF-8: E6 8A 9A。

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mfort、console、foster、nurture

造字法

形声:从扌、无声

English

pat, console, comfort; pacif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抚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2) 同本义 [stroke]

撫,安也。——《说文》

抚而泣之。——《国语·晋语八》

左右抚矢而乘之。——《仪礼·乡射礼》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 鲁直背。——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抚弄(抚摩);抚心(用手抚摸胸口。表示安抚);抚拭(抚摩拂拭);抚背(抚摩脊背。表示安慰、关切等)

(4) 用手按着 [press]

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抚剑(按剑);抚臆(以手按胸);抚手(拍手)

(6) 通“拊”。拍或轻击 [clap]

抚,敷也,敷手以拍之也。——《释名·释姿容》

权抚掌欢笑。——《三国志·鲁肃传》

(7) 又如:抚掌(拍手);抚胸(以手捶胸。表示悲痛);抚案(用手指按着节拍)

(8) 安抚;安慰 [console]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设备使抚 表众。——《资治通鉴》

(9) 又如:抚驭(安抚控制);抚理(安抚治理);抚辑(安抚慰问);抚柔(安抚怀柔)

(10) 弹拨[乐器] [pluck]。如:抚桐(弹琴);抚弄(拨弄;弹奏);抚弦(拨弄琴弦)

(11) 照料使健全生长;养育 [foster]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12) 又如:抚字(抚养;抚肩);抚孤(抚养、救济孤儿);抚畜(抚养);抚稚(抚养儿女)

(13) 占有 [occupy]

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礼记》

(14) 通“幠”(   )。掩;盖 [top;surpass cover;hide]

神与化游,以扶四方。——《淮南子·原道》

(15) 又如:抚世(盖世)

词性变化

抚的拼音:

  

〈词性:名〉

(1) 官名。巡抚的简称 [provincial governor]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輙表贺。——《明史·海瑞传》

(2) 又如:抚军(巡抚的别称);抚台(巡抚的别称);抚署(巡抚公著);抚院、学院(巡抚衙门和学院衙门。清巡抚,省级最高行政长官)

(3) 古州名 [Fu prefecture]。汉豫章郡地,陈置抚州。在今江西省临川县治

常用词组

抚爱、抚今追昔、抚摩,抚摸、抚顺、抚慰、抚恤、抚养、抚育

  拼音    注音  ㄅ一ˋ   
简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  MERF  仓颉  BBHWJ  郑码  LWNE  四角  76240  结构  左右电码  7549  区位  8734  统一码  9AC0  笔顺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髀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大腿,亦指大腿骨:髀肉复生(因长久不骑马,大腿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统一码

髀字UNICODE编码U+9AC0,10进制: 39616,UTF-32: 00009AC0,UTF-8: E9 AB 80。

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髀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䏶䠋䯗肶脾

造字法

形声:从骨、卑声

English

buttocks; thigh, thigh bo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髀的拼音:   

〈词性:名〉

(1) 股部;大腿 [hip]。如:髀肉(大腿上的肉);髀髋(大腿和臀部)

(2) 髀骨,大腿骨 [hip bone]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淮南子·人间训》

(3) 又如:髀枢(髀骨外侧的凹陷部分)

常用词组

髀肉复生

  拼音  cháng zhǎng   注音  ㄔㄤˊ ㄓㄤˇ   繁体    
部首  长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TAYI  仓颉  PO  郑码  CH  四角  42730  结构  单一电码  7022  区位  1904  统一码  957F  笔顺  ノ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长(長)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两端的距离:长度。

⒉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⒊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长。专长。各有所长。

⒋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

其他字义

长(長)的拼音:zhǎng(ㄓㄤˇ)  

⒈ 生长,成长:长疮。

⒉ 增加:长知识。

⒊ 排行第一的:长子。长兄。长孙。

⒋ 辈分高或年纪大:长辈。长者。家长。

⒌ 领导人;负责人:部长。校长。

统一码

长字UNICODE编码U+957F,10进制: 38271,UTF-32: 0000957F,UTF-8: E9 95 BF。

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長仧兏仩

汉英互译

long、length、lasting、be good at

相关字词

少、幼、消、短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ong; length; excel in; lea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长的拼音:

cháng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 同本义。与“短”相对 [be long in space]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3) 又如:狭长(窄而长);长铗(剑的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短的叫短铗)

(4) 时间久 [of long duration;lasting]

长,久也。——《广雅》

未尝闻社稷之长利。——《战国策·齐策》

义有长短大小。——《礼记·表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长宵(漫长的夜);长律(长的音律)

(6) 遥远 [distant]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 苏轼《浣溪沙》

(7) 又如:长解(远距离解送犯人;押解犯人发配远方的公差)

(8) 高;高大 [tall]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长林(高大的树林);长壮(高大而强壮)

(10) 优;是;正确 [fine;good;right]。如:长才(突出的才能);长技(专长;特长);长材(优良的木材。也指才能优越的人)

(11) 深长 [profound]。如:气味长

(12) 深厚 [deep]。如:恩情长

词性变化

长的拼音:

cháng  

〈词性:名〉

(1) 长度 [length]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身长;桥长 1000米;波长

(3) 长处 [strong points]

蒹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一技之长,学有所长;特长

(5) 姓

长的拼音:

cháng  

〈词性:副〉

(1) 长久;永远 [permanent]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乐府诗集·上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如:长川(经常;长久);长流(长久,永远)

(3) 长长地 [very long]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经常 [constantly;frequently]

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5) 直直地 [be perfectly straight]

府吏长跪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顺利迅速地 [smoothly and quickly]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陈寿《三国志》

常用词组

长安、长白山、长班、长波、长策、长城、长虫、长川、长春、长处、长此以往、长存、长大、长笛、长调、长度、长短、长短、长短句、长队、长法、长方体、长方形、长风破浪、长歌当哭、长庚、长工、长鼓、长跪、长河、长虹、长话短说、长铗、长假、长江、长江三角洲、长江三峡、长久、长句、长局、长空、长裤、长廊、长龙、长毛、长矛、长眠、长明灯、长年、长年累月、长跑、长篇、长篇大论、长篇小说、长期、长枪、长驱、长驱直入、长沙、长铩、长衫、长舌、长舌妇、长蛇阵、长生不老、长生果、长诗、长逝、长寿、长叹、长亭、长统靴、长途、长途跋涉、长物、长袖善舞、长吁短叹、长烟、长夜、长揖、长音、长吟、长缨、长于、长圆、长远、长斋、长征、长治久安、长足

基本词义

长的拼音:

zhǎng  

〈词性:形〉

(1) 老,年高 [old]

长,老也。——《广雅》

不挟长。——《孟子》。注:“年长也。”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庄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齐侯长矣。——《国语》

(2) 又如:长艾(老年);长没(年老而死)

(3) 年长,年龄较大 [elder;older]

长子灿七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醒世恒言》

(4) 又如:长君(年长的君主);长德(年长而有德);长贤(年长而贤明);长主(年长的君主);长宾(年长的宾客);长年(年龄较大);长郎(尊称他人的长子)

(5) 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长 [grown-up]

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礼记》

(6) 又如:长殇(古代男子未冠,女子未而死都称殇)

(7) 排行第一 [eldest]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始皇有二十八子,长子 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 上郡。——《史记·李斯列传》

(8) 又如:长弟(先后。先生为长,后生为弟);长庶(庶长子。妾生的长子);长嫡(正妻所生的长子或长女);长杰(超群出众);长妾(妾中先有子者);长公主(皇帝的姊妹或皇女尊崇者的封号)

(9) 辈分大;居高位者 [senior]

万夫之长。——《吕氏春秋·谕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汉书·景帝纪》

(10) 又如:长吏(官吏中俸禄高、职位尊的人);长雄(领袖人物。即“雄长”);长爵(高的爵位)

词性变化

长的拼音:

zhǎng  

〈词性:动〉

(1) 生长;成长 [begin to grow;develop;form]

草木遂长。——《庄子·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求木之长者。——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初长足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一旦长成。——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长俊(长进;进步);长成(长大成人);长立(长大自立);长牙;长毛;长肉;长胖

(3) 抚育;使…成长 [nourish]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4) 又如:长养(抚育培养);长育(养育)

(5) 滋长,助长,增长 [increase]

而长寇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废奢长俭。——《汉书·杜钦传》

日日以长。——《世说新语·自新》

(6) 又如:长托(滋补身体);长美(增长美德);长傲(滋长傲气);长益(促进,增益);长消(消长,盛衰);长知识;此风不可长

(7) 崇尚 [uphold]

今汉家承 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汉书·杜钦传》

(8) 做长官;为首领 [be a leader]

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

(9) 升高(多指水位或物价)。后作“涨” [go up]。如:长成(小孩长得高);长价;水长船高

长的拼音:

zhǎng  

〈词性:名〉

(1)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chief;head]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吕氏春秋》

(2) 又如:科长;处长;长夫(码头搬运工的工头);长家(一家之长);长卿(六卿之长);长侯(诸侯之长)

(3) 年纪较大的人 [elder]

长先而少从。——《庄子》

(4) 又如:长少(年长者与年少者)

(5) 姓

(6) 另见 cháng  

常用词组

长辈、长膘、长大、长房、长官、长厚者、长进、长君、长老、长老派、长吏、长年、长亲、长上、长史、长势、长孙、长相、长者、长子

  拼音  tàn   注音  ㄊㄢˋ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KCY  仓颉  RE  郑码  JXS  四角  67040  结构  左右电码  0855  区位  4430  统一码  53F9  笔顺  丨フ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叹(嘆)的拼音:tàn(ㄊㄢˋ)  

⒈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叹气。叹息。悲叹。叹惋。长吁短叹。

⒉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叹赏。叹服。赞叹。叹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⒊ 吟咏:咏叹。一唱三叹。

统一码

叹字UNICODE编码U+53F9,10进制: 21497,UTF-32: 000053F9,UTF-8: E5 8F B9。

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又嘆歎

汉英互译

acclaim、praise、sigh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sigh, admi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叹的拼音:

嘆、歎 t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2) 同本义 [sigh]

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说文》

禽子再拜而叹。——《墨子·备梯》

戏而不叹。——《礼记·坊记》

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

皆叹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默叹曰。——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婉贞微叹曰。——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叹借者之用。——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叹气嗐声(唉声叹气);叹恨(叹息抱恨);叹憾(叹息遗憾);叹笑(叹息讥笑);叹悔(叹息后悔);叹喟(叹息);叹嗟(叹息);叹想(叹息怀念);叹诧(叹息诧异);长叹;叹一口气

(4) 赞叹,赞美 [highly praise]

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叹重(赞叹敬重);叹奖(称赞奖励);叹嘻(赞叹);叹骇(赞叹骇异);叹为观止(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叹异(惊叹)

(6) 吟诵 [chant]

叹,吟也。——《说文》

智勇盖当代,弛张使我叹。——《文选·卢谌·览古诗》

一唱而三叹。——《礼记·乐记》

(7) 又如:叹诵(吟诵)

常用词组

叹词、叹服、叹气、叹赏、叹惋、叹为观止、叹惜、叹息、叹羡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