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炳烛之明的意思

bǐngzhúzhīmíng

炳烛之明



拼音bǐng zhú zhī míng

注音ㄅ一ㄥˇ ㄓㄨˊ ㄓ ㄇ一ㄥˊ

解释炳烛:点燃蜡烛。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短暂的光亮。

感情炳烛之明是中性词。

繁体炳燭之明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ǐng   注音  ㄅ一ㄥˇ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OGMW  仓颉  FMOB  郑码  UOLO  四角  91827  结构  左右电码  3521  区位  1794  统一码  70B3  笔顺  丶ノノ丶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炳的拼音:bǐng(ㄅ一ㄥˇ)  

⒈ 光明,显著:彪炳。炳蔚。炳映。炳焕。炳耀。

⒉ 点,燃:炳烛。

统一码

炳字UNICODE编码U+70B3,10进制: 28851,UTF-32: 000070B3,UTF-8: E7 82 B3。

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炳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丙昞昺

造字法

形声:从火、丙声

English

bright, luminous; glor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炳的拼音: bǐng  

〈词性:形〉

(1) (形声。从火,丙声。本义:光明,明亮)

(2) 同本义 [bright]

炳,明也。——《说文》

其文炳也。——《易·革》

炳炳,明也。——《广雅》

大汉之文章炳然与三代同风 。—— 班固《两都赋》

(3) 又如:炳著(光明显著);炳焕(光明显耀);炳映(光芒照耀);炳然(光明、明白的样子);炳耀(光耀明亮)

(4) 显著;明显;昭著 [mark able;shining]。如:炳明(明显、显著);炳炳显显(明显的样子);炳赫(明显突出)

词性变化

炳的拼音: bǐng  

〈词性:动〉

(1) 点燃 [light]

古人思炳烛夜游。——《与吴质书》

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刘向《说苑》

(2) 又如:炳烛(点燃烛火以照明)

(3) 显示,显现 [show]。如:炳耀

(4) 照耀 [shine]。如:炳映(照射)

常用词组

炳炳麟麟、炳炳凿凿、炳如日星,炳若日星

  拼音  zhú   注音  ㄓㄨˊ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OJY  仓颉  FLMI  郑码  UOI  四角  95836  结构  左右电码  3608  区位  5482  统一码  70DB  笔顺  丶ノノ丶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烛(燭)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烛。花烛。烛光。烛泪。烛台。风烛残年。

⒉ 洞悉:洞烛其奸。

⒊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烛的灯泡。

统一码

烛字UNICODE编码U+70DB,10进制: 28891,UTF-32: 000070DB,UTF-8: E7 83 9B。

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燭爞曯爥

汉英互译

candle、illuminate、light up、watt

造字法

形声:从火、蜀声

English

candle, taper; shine, illumin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烛的拼音:

zhú  

〈词性:名〉

(1)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2) 同本义 [torch]

烛,庭燎大烛也。——《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

执烛于西阶上。——《仪礼·燕礼》

共坟烛庭燎。——《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

独不见跋。——《礼记·曲礼》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举烛者,尚明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陆游《雪夜感旧》

(3) 又如:烛火(火炬,火把);烛炬(指火炬或蜡烛)

(4) 蜡烛(始于唐代) [candle]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李商隐《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杜牧《初冬夜饮》

(5) 又如:烛信(插蜡烛用的签子);烛奴(雕刻成人形的烛台;泛指一般烛台);烛心(蜡烛中心用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6) 姓

词性变化

烛的拼音:

zhú  

〈词性:动〉

(1) 照;照亮 [illuminate]

夫日,兼烛天下。——《韩非子·内储说上》

望见青枫城里火光烛天。——《儒林外史》

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明烛南天。——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烛银(精光闪耀的银子);烛天(照耀天空)烛明(照亮);烛夜(照亮黑夜);烛幽(照亮昏暗);烛远(光照远方);烛临(由上向下照射)

(3) 洞察 [understand thoroughly]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子·孤愤》

(4) 又如:烛知(明察洞悉);烛物(明察事物);烛微(观察入微);烛察(明察,洞察);烛鉴(明鉴,明察)

常用词组

烛光、烛花、烛架、烛剪、烛煤、烛台、烛照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míng   注音  ㄇ一ㄥˊ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JEG  仓颉  AB  郑码  KQVV  四角  67020  结构  左右电码  2494  区位  3587  统一码  660E  笔顺  丨フ一一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明的拼音:míng(ㄇ一ㄥˊ)  

⒈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⒉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⒊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⒋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⒌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⒍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⒎ 视觉,眼力:失明。

⒏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⒐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⒑ 中国朝代名:明代。

⒒ 姓。

统一码

明字UNICODE编码U+660E,10进制: 26126,UTF-32: 0000660E,UTF-8: E6 98 8E。

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朙眀

汉英互译

bright、clear、clear-sighted、honest、immediately、Ming

相关字词

亮、灭、暗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bright, light, brilliant; cl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明的拼音:

míng  

〈词性:形〉

(1)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 jiǒng  ),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brilliant;light;bright]

朙,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苏轼《赤壁赋》

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方苞《狱中杂记》

明月斜挂。——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明星(明亮的星。泛指众星);明珠(明亮的宝珠。多指珍珠);明明(明亮);明丢丢(明朗朗,明光光,明灼灼,明亮亮;明亮貌);明晃晃(明幌幌,光亮闪烁);明晦(晴阴);明彩(光彩)

(4) 明白,清楚 [plain;explicit]

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名实已明。——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扬之欲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5) 又如:明切(明白深切);明言(明白的话);明悉(详细清楚);明标着册历(标,写。册历,指账本)

(6) 圣明,明察,明智 [perceived;sage]

耀明于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智而忠信。——汉· 贾谊《过秦论》

幸遇明主。——南明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明后(圣明的君主);明主(英明的君主);明上(圣上,尊称君主);明王(贤明的君主);明公(对有地位者的尊称)

(8) 明显,明确 [clear;obvious]

君法明,伦有常。——《荀子·成相》

(9) 又如:明分(明确的本分);明刑(明确的法令);明效(明显的效果)

(10) 明艳, 鲜明 [bright and beautiful]。 如:明服(鲜艳的服饰);明姿(明艳的姿态);明绚(明丽绚烂)

(11) 明慧,聪明 [clever]。如:明明(聪明敏察的样子。多用来歌颂帝王、神明;明亮的样子);明秀(聪明秀美);明果(聪颖果决);明俊(明慧俊异)

(12) 心地光明 [purehearted]。如:明人(心地光明的人)

(13) 严明 [strict and impartial]。如:明刑(严明的刑罚);明法(使法律严明);明辟(严明法律)

(14) 清明,修明 [sober and calm]。如: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明制(清明的法制);明治(修明政事);明政(清明的政治)

(15) 高明 [brilliant;wise]。如: 明哲(明智而洞察事理的人);明见万里(识见高明,对很远的地方发生的事也能了解得十分清楚)

(16) 强盛, 旺盛 [powerful and prosperous]。如:明昌(昌盛发达,昌明);明盛(昌明兴盛;旺盛,兴盛)

(17) 洁净(祭供品) [pure]。如:明水(祭祀用的净水);明衣(在斋戒期穿用的干净内衣;死者洁身后所穿的干净内衣);明酌(清酒,用于祭祀)

(18) 次于今天或今年的 [immediately following in time]。如:明月(下一个月);明旦(下一个早晨,明晨;明天);明岁(明年);明当(明天);明后(以后)

(19) 明快,爽直 [frank;candid]。如:明坦(明快坦直);明烈(爽朗刚正);明朗(乐观,开朗)

词性变化

明的拼音: míng  

〈词性:动〉

(1) 照亮 [light]

火尚足以明。——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明中(明照中天);明烛(照亮)

(3) 点燃,点亮 [fire;light]

并非明火执仗,怎算是强盗?——《红楼梦》

(4) 又如:明火执杖(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明灯(点灯)

(5) 懂得,了解 [understand]

愚者亦明之。——清· 黄宗羲《原君》

吾未其明也。——唐· 韩愈《师说》

明于治乱。——《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明经义谙雅故(了解经书的意义,通晓过去的文章典故。谙:熟悉);明中(通晓星象历法);明悟(明白领悟);明理(明白道理)

(7) 阐明,表明 [make known;expound]

文者以明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死生之大。——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 又如:明心(表明心迹);明志(表明心志);明明(表明)

(9) 明确 [pinpoint]

明法度,定律令。——《史记》

(10) 又如:明分(明确职分);明惑(明确与困惑)

(11) 分辨,区分 [distinguish]。如:明正(辨明);明辨(分辨清楚)

(12) 通“盛”。受 [ladle;fill]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诗·小雅·甫田》。注:“明者,盛之假借。

(13) 通“盟”。结盟 [become allies;form an valliance]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诗·小雅·黄鸟》

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汉书·黥布传》

明的拼音: míng  

〈词性:名〉

(1) 松明 [pine torches]。如:明子(松明)

(2) 白昼,白天 [day]

靡明靡晦。——《诗·大雅·荡》

(3) 又如:明夜(昼夜)

(4) 人世,阳世 [man’s world]

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颜延年《和谢监灵运》

(5) 又如:明幽(人间和阴间);明晦(人世与阴间)

(6) 眼睛,视力 [sight]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

(7) 又如:不用明焉;明杖(盲人用以代眼的手杖)

(8) 神,神灵 [God]。如:明衣(神明之衣);明祀(对审明的祭祀);明宫(明祠。神祠)

(9) 明朝 [Ming Dynasty]。(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明有奇巧人。——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明朝一典史。——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又如:明人(明代的人)

(11) 通“名”。声名、名誉 [fame;reputation;renown]

则天下之明誉兴。——《大戴礼·主言》

(12) 通“名”。名分,地位身分 [social status of a person]

收陵、 婴之明分,绝 信、 布之觊觎。——《汉书·叙传上》

(13) 姓

明的拼音: míng  

〈词性:副〉

(1) 公开 [overt;open]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明正(公开处置);明升暗降(表面上升官,暗中却被削去了权力);明伙(公然结伙)

常用词组

明白、明白、明白人、明摆着、明辨是非、明察、明察秋毫、明澈、明处、明窗净几、明达、明珰、明道、明德、明灯、明断、明矾、明告、明沟、明光瓦亮、明晃晃、明火执仗、明鉴、明胶、明教、明洁、明净、明镜、明快、明来暗往、明朗、明里、明理,明理儿、明丽、明亮、明了、明了、明伦堂、明码、明媒正娶、明媚、明灭、明明、明明白白、明眸、明眸善睐、明目、明目张胆、明年、明盘、明器、明枪暗箭、明抢、明情、明区、明渠、明确、明确、明儿、明人不作暗事、明日、明日黄花、明锐、明若观火、明升暗降、明闪闪、明示、明誓、明说、明堂,明唐、明天、明瓦、明瓦天棚、明文、明晰、明细、明细账、明显、明线、明信片、明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艳、明于治乱、明喻、明月、明月珰、明月珠、明朝、明哲、明哲保身、明争暗斗、明睁大眼、明正典刑、明证、明知、明知故犯、明知故问、明智、明珠、明珠投暗、明烛天南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