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壹倡三叹的意思

chàngsāntàn

壹倡三叹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注音一 ㄔㄤˋ ㄙㄢ ㄊㄢˋ

解释指一人歌唱,三人应和。

出处《礼记 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感情壹倡三叹是中性词。

繁体壹倡三嘆

近义一倡三叹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部首  士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FPGU  仓颉  GBMT  郑码  BWJU  四角  40108  结构  上中下电码  1105  区位  5028  统一码  58F9  笔顺  一丨一丶フ一丨フ一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壹的拼音:yī(一)  

⒈ “一”的大写。

统一码

壹字UNICODE编码U+58F9,10进制: 22777,UTF-32: 000058F9,UTF-8: E5 A3 B9。

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壹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一壱夁

汉英互译

one

造字法

形声:从壶、吉声

English

number o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壹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壶,吉声。“一”的大写。本义:专一)

(2) 同本义 [single-minded]

壹,专一也。——《说文》

君子壹教,凝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

与人之壹也。——《左传·文公三年》。注:“壹,无贰心。”

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左传·昭二十年》

(3) 又如:壹心(同心;专心);壹德(谓一心一意);壹意(专心致志);壹定(一贯不变,固定不变)

(4) 统一;一致 [united;identical]

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商君书·赏刑》

(5) 又如:壹同(统一);壹统(一统);壹意(统一意志);壹体(一致,如同一个整体);壹气(元气,统一不杂之气)

(6) 皆;一概;一律 [all;one and all]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一修身为本。——《礼记·大学》

(7) 又如:壹是(一概,一律);壹概(一概,犹言齐一);壹切(一切;全部);壹匡(一匡。使一切得到匡正)

(8) 一样;等同;同一 [same;equal]

镇静者修之,则壹。——《国语·晋语七》

(9) 又如:壹齐(齐一,划一);壹体(如同一个整体)

词性变化

壹的拼音:   

[数]

(1) “一”的大写 [one]

节以壹惠。——《礼记·表记》

君答壹拜。——《仪礼·士相见礼》

(2) ——常用于支票、银行票据等,以避免差错或涂改

古书及汉人用字,如一之与壹,二之与贰,三之与叁,其义皆同。——《容斋五笔》

(3) 表示数量、次数 [one]。如:壹再(一再。一次再次,再三);壹倡三叹(谓一人歌唱,三人应和);壹尊(一尊。谓共尊立一帝);壹适(一度贡举或推荐)

  拼音  chàng chāng   注音  ㄔㄤˋ ㄔㄤ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JJG  仓颉  OAA  郑码  NKK  四角  26260  结构  左右电码  0235  区位  1911  统一码  5021  笔顺  ノ丨丨フ一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倡的拼音:chàng(ㄔㄤˋ)  

⒈ 发动,首先提出:倡言,倡始。倡议。倡导。提倡。首倡(首先提倡)。

⒉ 古同“唱”,唱和(  )。

其他字义

倡的拼音:chāng(ㄔㄤ)  

⒈ 古代称唱戏的人:倡优。

⒉ 古同“娼”,妓女。

统一码

倡字UNICODE编码U+5021,10进制: 20513,UTF-32: 00005021,UTF-8: E5 80 A1。

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唱昌娼

汉英互译

initiate、propose

造字法

形声:从亻、昌声

English

guide, leader; lead, introdu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倡的拼音: ch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昌声。本义:唱歌的艺人)

(2) 同本义 [professonal singer]

倡,乐也。——《说文》

倡,俳也。——《声类》

倡,优乐也。——《字林》

令倡俳赢戏坐中。——《汉书·广川惠王越传》。注:“乐人也。”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汉书·外戚传》

幸倡郭舍人。——《汉书·东方朔传》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汉书·外戚传》

优旃者,秦倡。——《史记·滑稽列传》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倡家(歌楼酒馆。也 指妓院)

(4) 泛指中国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又称:倡人,倡优,倡伎,倡女,倡家,倡俳,倡排,倡妇 [musician;actress]

臣之所造能倡者。——《列子·汤问》。注:“倡,俳优也。”

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史记·范雎列传》

击鼓歌吹作俳倡。——《后汉书·霍光传》

(5) 又如:倡卒(军中表演歌舞百戏者)

(6) 妓女 [prostitute]。也作“娼”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古诗十九首》

(7) 又如:倡姥(老娼妇);倡伎(娼妓)

词性变化

倡的拼音: chāng  

〈词性:形〉

(1) 通“猖”。狂,精神失常的人 [mad]。如:倡狂(放纵情性,不加检束);倡厥(任意横行)

(2) 另见 chàng  

基本词义

倡的拼音: chàng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昌声。( chāng  )本义:表演歌舞的人)

(2) 领唱,发声先唱 [precent]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一倡而三叹。——《礼记·乐记》

(3) 又如:倡作(首唱之作);倡和(一人首倡,他人相和,互相应答)

(4) 提倡 [promote]

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汉书·陈胜传》

(5) 又如:倡明(提倡并阐明);倡义(首倡大义)

(6) 倡导,先导;带头 [advocate;initiate]

妇人倡俑。——《礼记·檀弓》

(7) 又如:倡工(带头破土动工);倡道(在前面导引);倡国(领先之国)

(8) 歌唱 [sing]

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礼记·乐记》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楚辞·九章·悲回风》

千人倡,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汉书·司马相如传》

(9) 又如:倡呼(歌唱欢呼)

(10) 宣扬 [propagate]。如:倡扬(张扬,宣扬)

(11) 另见 chāng  

常用词组

倡导、倡始、倡言、倡议、倡议书

  拼音  sān   注音  ㄙㄢ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DGGG  仓颉  MMM  郑码  CD  四角  10101  结构  单一电码  0005  区位  4093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一  统一码  4E09  笔顺  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三的拼音: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统一码

三字UNICODE编码U+4E09,10进制: 19977,UTF-32: 00004E09,UTF-8: E4 B8 89。

三字由三个一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叁參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数〉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词性变化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常用词组

三八、三八妇女节,三八节、三百六十行、三胞胎、三倍、三边形、三不管、三不知、三叉戟、三岔路口、三长两短、三朝元老、三成、三尺、三虫、三从四德、三寸不烂之舌、三大差别、三大发明、三大洋、三代、三代、三冬、三番五次、三废、三分鼎足、三伏、三纲五常、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更、三更半夜、三宫六院、三姑六婆、三顾茅庐、三光、三归、三国、三合板、三合土、三河、三皇、三魂七魄、三季稻、三家村、三缄其口、三角、三角板、三角关系、三角恋爱、三角形、三角债、三角洲、三脚架、三教九流、三军、三K党、三棱镜、三连冠、三令五申、三轮车、三昧、三门峡、三面手、三明治、三年五载、三朋四友、三七开、三亲六故、三亲六眷、三秦、三秋、三三两两、三生、三生有幸、三牲、三省、三十而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世、三思、三思而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通、三头六臂、三峡、三下五除二、三夏、三鲜、三弦、三相电流、三言两语,三言两句、三元、三月、三灾八难、三只手、三资

  拼音  tàn   注音  ㄊㄢˋ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KCY  仓颉  RE  郑码  JXS  四角  67040  结构  左右电码  0855  区位  4430  统一码  53F9  笔顺  丨フ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叹(嘆)的拼音:tàn(ㄊㄢˋ)  

⒈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叹气。叹息。悲叹。叹惋。长吁短叹。

⒉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叹赏。叹服。赞叹。叹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⒊ 吟咏:咏叹。一唱三叹。

统一码

叹字UNICODE编码U+53F9,10进制: 21497,UTF-32: 000053F9,UTF-8: E5 8F B9。

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又嘆歎

汉英互译

acclaim、praise、sigh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sigh, admi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叹的拼音:

嘆、歎 t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2) 同本义 [sigh]

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说文》

禽子再拜而叹。——《墨子·备梯》

戏而不叹。——《礼记·坊记》

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

皆叹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默叹曰。——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婉贞微叹曰。——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叹借者之用。——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叹气嗐声(唉声叹气);叹恨(叹息抱恨);叹憾(叹息遗憾);叹笑(叹息讥笑);叹悔(叹息后悔);叹喟(叹息);叹嗟(叹息);叹想(叹息怀念);叹诧(叹息诧异);长叹;叹一口气

(4) 赞叹,赞美 [highly praise]

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叹重(赞叹敬重);叹奖(称赞奖励);叹嘻(赞叹);叹骇(赞叹骇异);叹为观止(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叹异(惊叹)

(6) 吟诵 [chant]

叹,吟也。——《说文》

智勇盖当代,弛张使我叹。——《文选·卢谌·览古诗》

一唱而三叹。——《礼记·乐记》

(7) 又如:叹诵(吟诵)

常用词组

叹词、叹服、叹气、叹赏、叹惋、叹为观止、叹惜、叹息、叹羡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