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的意思

qiānjīnyòngbīng,bǎijīnqiújiàn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拼音qiān jīn yòng bīng,bǎi jīn qiú jiàn

注音ㄑ一ㄢ ㄐ一ㄣ ㄩㄥˋ ㄅ一ㄥ,ㄅㄞˇ ㄐ一ㄣ ㄑ一ㄡˊ ㄐ一ㄢˋ

解释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出处

繁体千金用兵,百金求間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iān   注音  ㄑ一ㄢ   
部首  十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TFK  仓颉  HJ  郑码  ME  四角  20400  结构  上下电码  0578  区位  3907  统一码  5343  笔顺  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千(韆)的拼音:qiān(ㄑ一ㄢ)  

⒈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千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里)。

⒉ 喻极多:千里马。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虑一失。千锤百炼(①喻多次斗争考验;②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⒊ 见“秋”字“秋千”。

⒋ 姓。

统一码

千字UNICODE编码U+5343,10进制: 21315,UTF-32: 00005343,UTF-8: E5 8D 83。

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仟阡韆

汉英互译

kilo、millenary、thousand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thousand; many, numerous; very; (Cant.) a cheater, swindl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千的拼音: qiān  

〈词性:数〉

(1)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thousand]

千,十百也。——《说文》

(2) 又如:千夫(一千个成年男子);千门(千家);千社(25家为社,千社为25000家);千祀(千年,千代);总数为一千;千乘(兵车千辆);千载(千年)

词性变化

千的拼音: qiān  

〈词性:形〉

(1)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many]

清丽千眼。——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

(2) 又如:千千(比喻数目很多);千般(多种花样);千寻(形容极高);千钟(丰厚的俸禄。指富贵);千万劫(很长久);千式百样(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白发三千丈;千丁(很多人);千人坑(指堆积大量人尸的土坑);千山(极言山多);千百(极言其多);千帆(众多的帆船);千和(多种原料合成的香);千指(形容人多);千品(多种品物);千度(次数多);千衲(众僧);千骑(人马很多);千颦(多愁)

千的拼音: qiān  

〈词性:名〉

通“阡”。田间小路 [foot path between fields]

四政曰端险阻修封疆,正千伯。——《管子·四时》

坏井田,开千伯。——《汉书·食货志上》

常用词组

千变万化、千遍万遍、千差万别、千仇万恨、千疮百孔、千锤百炼、千村万落、千刀万剐、千吨、千恩万谢、千儿八百、千方百计、千分尺、千夫、千夫所指、千伏、千古、千呼万唤、千回百转、千娇百态、千斤、千斤顶、千斤重担、千金、千金难买、千金一诺、千金一掷、千军万马、千钧一发、千钧重负、千卡、千克、千里、千里马、千里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足、千了百当、千伶百俐、千虑一得、千虑一失、千米、千难万难、千年万载、千篇一律、千奇百怪、千千万万、千秋、千秋万代、千秋之后、千人所指、千山万水、千乘之国、千乘之王、千思万想、千岁、千岁爷、千头万绪、千妥万当,千妥万妥、千瓦、千万、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载难逢、千张、千真万确、千周

  拼音  jīn   注音  ㄐ一ㄣ   
部首  金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QQQ  仓颉  C  郑码  PA  四角  80109  结构  上下电码  6855  区位  2980  统一码  91D1  笔顺  ノ丶一一丨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金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金。金子。金笔。

⒉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⒊ 钱:现金。基金。挥金如土。

⒋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a.钲声;b.钟声)。金鼓(锣鼓)。

⒌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⒍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

⒎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

⒏ 中国朝代名:金代。

⒐ 姓。

统一码

金字UNICODE编码U+91D1,10进制: 37329,UTF-32: 000091D1,UTF-8: E9 87 91。

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d、golden、aurum、yellow metal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ld; metals in general; mone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金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metal]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4)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metal ware]

(5)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7) 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8) 印;虎符。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9)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周礼》

(10)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12) 化学元素名。金子 [gold]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14) 钱财;货币 [money]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汉· 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5)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16)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 [gong]。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镯铙之类)

(17) 铜 [copper]。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同金狄,铜狄)

(18) 月 [moon]。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

(19) 太阳 [sun]。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太阳)

(20) 水银 [mercury]。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21) 星名。金星的简称 [Venus]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隋书·天文志》

(22) 朝代名 [Jin dynasty]。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23) 古州名 [Jin prefecture]。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24)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5) 姓

词性变化

金的拼音: jīn  

〈词性:形〉

(1) 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golden]

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缕(金色丝线);金兽(门环上的金色衔环);金蚕(金色的蚕);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图案);金凤(金色的凤凰)

(3) 比喻尊重、贵重 [respectful;noble]。如:乌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诺(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金言(珍贵、宝重的言辞;佛陀的教言为金言);金交(比喻友谊深厚)

(4) 比喻坚固;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 [impregnable]。如:金阵(坚固的兵阵);金城;金汤;金堤(形容堤防的巩固)

(5) 比喻声音美妙 [shows voice is nice]

(6) 富贵 [rich and noble]。如:金宫(华美的宫室);金穴(极富贵的人家)

(7) 皇帝的,天子的 [imperial]。如:金貂(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金箓(天帝的诏书)

常用词组

金榜、金榜题名、金笔、金币、金碧辉煌、金不换、金灿灿、金蝉脱壳、金城、金疮、金达莱、金殿、金饭碗、金风、金刚、金刚砂、金刚石、金刚钻、金戈铁马、金工、金瓜、金光灿烂、金龟子、金贵、金华、金黄、金婚、金匠、金交椅、金经、金科玉律、金口玉言、金库、金块珠砾、金矿、金兰、金莲、金镂鞍、金缕玉衣、金牛山遗址、金瓯无缺、金牌、金钱、金钱豹、金人、金融、金融寡头、金融机构、金融家、金融资本、金嗓子、金色、金沙江、金闪闪、金圣叹、金石、金石为开、金石之交、金属、金丝猴、金汤、金田起义、金条、金童玉女、金柝、金文、金屋藏娇、金无足赤、金溪、金星、金言、金钥匙、金银首饰、金银台、金鱼、金玉良言、金元、金圆券、金针、金针度人、金枝玉叶、金子、金字塔

  拼音  yòng   注音  ㄩㄥˋ   
部首  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ETNH  仓颉  BQ  郑码  LDBI  四角  77220  结构  单一电码  3938  区位  5135  统一码  7528  笔顺  ノ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用的拼音:yòng(ㄩㄥˋ)  

⒈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用。用心。用兵。用武。

⒉ 可供使用的:用品。用具。

⒊ 进饭食的婉辞:用饭。

⒋ 花费的钱财:费用。用项。用资。

⒌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用。有用之才。

⒍ 需要(多为否定):不用多说。

⒎ 因此:用此。

统一码

用字UNICODE编码U+7528,10进制: 29992,UTF-32: 00007528,UTF-8: E7 94 A8。

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Use、Using、by、with、dispend

造字法

象形:像桶之形

English

use, employ, apply, operate; u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用的拼音: yòng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use;employ]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齐, 子产用之 郑, 商君用之 秦, 仲长统言之 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4)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appoint]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apply]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7)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8) 治理;管理 [administer]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10) 出力;效命 [put forth one's strength]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11)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12) 需要 [need]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13) 又如:不用

(14) 吃;饮 [eat;drink]。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15) 执政;当权 [be in power]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16) 行事;行动 [act]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 徐渭《赡张君序》

词性变化

用的拼音: yòng  

〈词性:名〉

(1) 功用;功能 [function]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 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 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用头(用途)

(3) 器用;物质 [material]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费用,资财 [cost;expenses]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用的拼音: yòng  

〈词性:介〉

(1) 因;由 [with;on]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2)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3) 凭,拿 [rely on]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因,因为 [because of;for]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用的拼音: yòng  

<连>

(1)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hence;therefore;thus]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for]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常用词组

用兵、用兵如神、用场、用处、用词、用词不当、用度、用费、用工夫、用功、用户、用具、用力、用命、用品、用人、用人、用舍行藏、用事、用途、用武、用武之地、用贤任能、用心、用心、用意、用语

  拼音  bīng   注音  ㄅ一ㄥ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RGWU  五笔98  RWU  仓颉  OMC  郑码  PDAO  四角  72801  结构  上下电码  0365  区位  1788  统一码  5175  笔顺  ノ丨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兵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⒉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⒊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统一码

兵字UNICODE编码U+5175,10进制: 20853,UTF-32: 00005175,UTF-8: E5 85 B5。

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ms、soldier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丘、从八

English

soldier, troo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  ,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arm;weapon]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army;troop]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soldier]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military affairs;war,warefare]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tactics;strategy]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pawn]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词性变化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动〉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kill]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injure]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常用词组

兵备道、兵变、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部、兵差、兵车、兵船、兵丁、兵法、兵费、兵符、兵工、兵工厂、兵荒马乱、兵火、兵祸、兵家、兵甲、兵舰、兵谏、兵力、兵连祸结、兵临城下、兵乱、兵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俑、兵痞、兵器、兵强马壮、兵权、兵刃、兵戎、兵戎相见、兵舍、兵士、兵事、兵势、兵书、兵头、兵团、兵无斗志、兵衅、兵役、兵役法、兵役制、兵营、兵勇、兵员、兵源、兵站、兵制、兵仗、兵种、兵卒

  拼音  bǎi   注音  ㄅㄞˇ   
部首  白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JF  仓颉  MA  郑码  ANK  四角  106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02  区位  1657  统一码  767E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百的拼音:bǎi(ㄅㄞˇ)  

⒈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⒉ 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

统一码

百字UNICODE编码U+767E,10进制: 30334,UTF-32: 0000767E,UTF-8: E7 99 BE。

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undred、all kind of

造字法

会意:从一、从白

English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百的拼音: bǎi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hundred]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numerous]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词性变化

百的拼音: bǎi  

〈词性:形〉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all kinds of]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all]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名]∶姓

百的拼音: bǎi  

〈词性:动〉

(1) 增为百倍 [increase a hundredfold]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2) 另见   

常用词组

百般、百般无赖、百宝箱、百弊丛生、百不失一、百步穿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川归海、百读不厌、百堵皆作、百端、百端待举、百发百中、百废俱兴,百废俱举、百分比,百分率、百分数、百分之百、百感交集、百舸、百工、百官、百合、百合花、百花齐放、百货商店、百家、百家争鸣、百家姓、百科全书、百孔千疮,百孔千创、百口莫辩、百老汇、百里挑一、百炼成钢、百炼千锤、百灵鸟、百侣、百米、百米赛跑、百衲、百衲本、百衲衣、百年、百年不遇、百年大计、百年树人、百年之好、百年之后、百千、百日、百日咳、百日维新、百十、百世、百事可乐、百事通、百司、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不解,百思莫解、百岁之后、百听不厌、百万、百万雄师,百万雄兵、百闻不如一见、百无禁忌、百无聊赖、百戏、百姓、百叶窗、百依百顺,百顺百依,百依百随、百越、百战百胜、百战不殆、百折不回、百折不挠、百褶裙、百纵千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拼音  jīn   注音  ㄐ一ㄣ   
部首  金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QQQ  仓颉  C  郑码  PA  四角  80109  结构  上下电码  6855  区位  2980  统一码  91D1  笔顺  ノ丶一一丨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金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金。金子。金笔。

⒉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⒊ 钱:现金。基金。挥金如土。

⒋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a.钲声;b.钟声)。金鼓(锣鼓)。

⒌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⒍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

⒎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

⒏ 中国朝代名:金代。

⒐ 姓。

统一码

金字UNICODE编码U+91D1,10进制: 37329,UTF-32: 000091D1,UTF-8: E9 87 91。

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d、golden、aurum、yellow metal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ld; metals in general; mone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金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metal]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4)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metal ware]

(5)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7) 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8) 印;虎符。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9)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周礼》

(10)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12) 化学元素名。金子 [gold]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14) 钱财;货币 [money]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汉· 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5)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16)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 [gong]。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镯铙之类)

(17) 铜 [copper]。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同金狄,铜狄)

(18) 月 [moon]。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

(19) 太阳 [sun]。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太阳)

(20) 水银 [mercury]。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21) 星名。金星的简称 [Venus]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隋书·天文志》

(22) 朝代名 [Jin dynasty]。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23) 古州名 [Jin prefecture]。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24)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5) 姓

词性变化

金的拼音: jīn  

〈词性:形〉

(1) 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golden]

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缕(金色丝线);金兽(门环上的金色衔环);金蚕(金色的蚕);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图案);金凤(金色的凤凰)

(3) 比喻尊重、贵重 [respectful;noble]。如:乌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诺(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金言(珍贵、宝重的言辞;佛陀的教言为金言);金交(比喻友谊深厚)

(4) 比喻坚固;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 [impregnable]。如:金阵(坚固的兵阵);金城;金汤;金堤(形容堤防的巩固)

(5) 比喻声音美妙 [shows voice is nice]

(6) 富贵 [rich and noble]。如:金宫(华美的宫室);金穴(极富贵的人家)

(7) 皇帝的,天子的 [imperial]。如:金貂(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金箓(天帝的诏书)

常用词组

金榜、金榜题名、金笔、金币、金碧辉煌、金不换、金灿灿、金蝉脱壳、金城、金疮、金达莱、金殿、金饭碗、金风、金刚、金刚砂、金刚石、金刚钻、金戈铁马、金工、金瓜、金光灿烂、金龟子、金贵、金华、金黄、金婚、金匠、金交椅、金经、金科玉律、金口玉言、金库、金块珠砾、金矿、金兰、金莲、金镂鞍、金缕玉衣、金牛山遗址、金瓯无缺、金牌、金钱、金钱豹、金人、金融、金融寡头、金融机构、金融家、金融资本、金嗓子、金色、金沙江、金闪闪、金圣叹、金石、金石为开、金石之交、金属、金丝猴、金汤、金田起义、金条、金童玉女、金柝、金文、金屋藏娇、金无足赤、金溪、金星、金言、金钥匙、金银首饰、金银台、金鱼、金玉良言、金元、金圆券、金针、金针度人、金枝玉叶、金子、金字塔

  拼音  qiú   注音  ㄑ一ㄡˊ   
简体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FIYI  五笔98  GIYI  仓颉  IJE  郑码  AKS  四角  43909  结构  单一电码  3061  区位  3983  统一码  6C42  笔顺  一丨丶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求的拼音:qiú(ㄑ一ㄡˊ)  

⒈ 设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

⒉ 恳请,乞助: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

⒊ 需要:需求。供过于求。

统一码

求字UNICODE编码U+6C42,10进制: 27714,UTF-32: 00006C42,UTF-8: E6 B1 82。

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蛷裘

汉英互译

beg、entreat、request、seek、tr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eek; demand, request; besee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求的拼音:

qiú  

〈词性: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fur coat]

乐正求。——《汉书》

(3) 姓

词性变化

求的拼音: qiú  

〈词性:动〉

(1) 请求;干请;乞助 [ask;beg;request]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strive for;seek]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ask for;demand]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explore]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blame]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select]。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solicit]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greedy for]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gather]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bribe]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常用词组

求爱、求备、求成、求爹爹告奶奶、求告、求和、求婚、求假、求见、求教、求借、求救、求靠、求名求利、求偶、求乞、求签、求亲、求亲靠友、求情、求全、求全责备、求人、求仁得仁、求神、求生、求实、求索、求同存异、求仙、求降、求学、求医、求雨、求援、求战、求之不得、求知、求知欲、求助

成语首拼